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_(10)H_(10)Cl_2Ti的添加可以有效改善6LiBH_4-CaH_2-3MgH_2样品吸放氢性能,添加的质量分数为5%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样品的起始和终止放氢温度比原始样品分别降低约30和25℃,可逆储氢量(质量分数)约为8.1%。添加C_(10)H_(10)Cl_2Ti催化剂的样品在360℃下等温放氢速率比原始样品提高了178%。两步放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31.4和138.8 kJ·mol~(-1),相比原始样品降低了约18.6%和15.8%。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对样品进行分析发现,热分解过程中C_(10)H_(10)Cl_2Ti生成了多价态的Ti化合物,催化了LiBH_4与CaH_2的反应,从而改善了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  相似文献   

2.
氢能是21世纪主要的新能源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氢的廉价制取、安全高效储存与输送及规模应用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而氢的储存是氢能应用的关键.储氢材料能可逆地大量吸放氢,在氢的储存与输送过程中是一种重要载体.本文综述了目前所采用或正在研究的主要储氢材料与技术,如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化学氢化物储氢、吸附储氢、金属有机骨架储氢等,比较了各种储氢的优缺点,并指出其相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淑生  孙立贤  徐芬 《化学进展》2008,20(2):280-287
氢能作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在氢能的应用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氢气的存储.近年来,人们的研究集中在固态储氢材料上,许多新型储氢材料不断出现,其中由轻元素组成的金属-氮-氢体系拥有储氢容量高、可逆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目前金属-氮-氢体系已经发展出许多体系,而研究最多的是Li-N-H和Li-Mg-N-H两种体系.本文重点综述了两者作为可逆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制备方法、储氢性能、反应机理、理论计算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同时指出了金属-氮-氢储氢体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高效、安全的车载储氢技术研发是制约氢燃料电池车规模化商业应用的"瓶颈"环节.相比于高压氢瓶和低温液氢,材料基固态储氢在储氢密度、操作安全性和能源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而被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储氢方式.储氢材料历经数十年发展,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新型储氢忖材料的陆续发现,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呈多材料体系、多储氢模式并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陶占良  陈军 《化学进展》2009,21(9):1945-1953
氢能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有望替代碳经济,而氢的储存是氢能应用的关键。近年来,研究集中在具有储氢容量高和可逆性好等优点的固态储氢材料上。许多新型储氢材料不断出现,其中以MAlH4(M=Li, Na)为代表的金属复合氢化物体系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MAlH4(M=Li, Na)作为可逆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吸放氢反应、储氢性能、反应机理、理论计算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其相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氢作为一种洁净二次能源载体的优点及发展潜力,综合描述了金属储氢材料、矿物多孔储氢材料、有机液态储氢材料的储氢特性及最新研究状况.最后就储氢材料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h-BN负载纳米NbH改性剂(NbH@h-BN),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能谱(EDS)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了NbH@h-BN对LiBH_4放氢反应的掺杂改性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经NbH@h-BN掺杂改性后,LiBH_4的放氢峰值温度和表观活化能分别降低至380℃和142.31kJ/mol,放氢动力学性能也得到大幅改善.分析认为:NbH@h-BN具备协同改性LiBH_4的放氢性能是因为NbH@h-BN可以生成稳定的粒径为5~10nm的NbH颗粒,并且可以避免纳米NbH在掺杂改性过程和放氢过程中发生团聚,能够充分发挥纳米NbH和h-BN各自的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Mg(NH2)2-2LiH 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种最具应用潜力的高容量储氢材料之一. 由于具有较合适的吸放氢热力学性能、相对较低的吸放氢操作温度、较高的可逆储氢容量和较优的吸放氢循环稳定性,Mg(NH2)2-2LiH 材料现已成为储氢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文综述了Mg(NH2)2-2LiH 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重点关注了材料的组分、晶体结构、颗(晶)粒尺寸和催化动力学改性等对材料储氢性能的影响及储氢机理,总结了Mg(NH2)2-2LiH 储氢材料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方占召  康向东王平 《化学进展》2009,21(10):2212-2218
车载储氢是推进氢燃料车规模化商业应用的“瓶颈”环节,开发高性能车载储氢材料/技术成为当前能源及材料领域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储氢材料领域的不断拓展,以硼氢化锂(LiBH4)为典型代表的高储量配位金属氢化物日渐成为新兴的储氢材料研究热点。本文从体系成分/反应路径调整、纳米结构调制、阴/阳离子替代及催化体系构建等方面概述了改善LiBH4综合储/放氢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明确配位硼氢化物储氢材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储氢材料——改性四氧化三铁的储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属Mo, Al, Cr, W可溶盐为添加物, 通过共沉淀法由FeCl3和(NH4)2Fe(SO4)2•6H2O的水溶液制备了单金属添加的Fe3O4改性储氢材料. 采用循环储氢性能评价方法, 研究了材料的储氢性能;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SEM扫描电镜和BET比表面积测试手段, 分析了材料储-放氢前后的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 添加了Mo金属的Fe3O4材料四次循环的放氢温度最低, 为310~314 ℃(放氢速率为300 μmol•min-1•Fe-g-1), 低于目前同类最好的储氢材料(50 ℃左右); 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 采用本文方法制备的金属添加的Fe3O4储氢材料其粒度大约在50~70 nm. 此外, 材料的催化活性主要与掺杂的金属类型和材料粒度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1.
储氢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许炜  陶占良  陈军 《化学进展》2006,18(2):200-210
氢能是21世纪主要的新能源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氢的廉价制取、安全高效储存与输送及规模应用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而氢的储存是氢能应用的关键。储氢材料能可逆地大量吸放氢,在氢的储存与输送过程中是一种重要载体。本文综述了目前所采用或正在研究的主要储氢材料与技术,如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化学氢化物储氢、吸附储氢、金属有机骨架储氢等,比较了各种储氢的优缺点,并指出其相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储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能是21世纪主要的新能源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氢的廉价制取、安全高效储存与输送及规模应用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而氢的储存是氢能应用的关键。储氢材料能可逆地大量吸放氢,在氢的储存与输送过程中是一种重要载体。本文综述了目前所采用或正在研究的主要储氢材料与技术,如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化学氢化物储氢、吸附储氢、金属有机骨架储氢等,比较了各种储氢的优缺点,并指出其相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材料和能源领域中高能量密度车载储氢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吸引了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兴趣.MgH2作为一种相对廉价的固体储氢材料,其理论储氢量高达7.6 wt%,且循环吸放氢性能较好,业已成为储氢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从热力学的角度,对MgH2储氢材料的近期研究进展,特别是其储氢热力学性能的改进,包括纳米化、复合、催化、限域以及理论计算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旨在明确当今MgH2作为潜在可应用储氢材料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纳米镁储氢材料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纳米镁储氢材料吸放氢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众多研究表明,应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镁复合储氢材料,并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或者用ABx型储氢合金与镁复合,都能显著改善镁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3NaBH4/ErF3复合储氢材料, 并研究了其相结构和储氢性能. X射线衍射(XRD)显示, NaBH4和ErF3在球磨过程中未发生反应; 同步热分析(TG-DSC)测试结果表明, 3NaBH4/ErF3体系在420℃开始放氢, 比相同测试条件下纯NaBH4的放氢温度降低了约100℃, 放氢量为3.06%(质量分数). 压力-成分-温度(Pressure-Composition-Temperature, PCT)性能测试结果显示, 3NaBH4/ErF3复合储氢材料在较低的温度(355~413℃)及平台氢压(<1 MPa)下即拥有良好的可逆吸放氢性能, 最高可逆吸氢量可达到2.78%(质量分数), 吸氢后体系重新生成了NaBH4相. 计算得吸氢焓变仅为-36.8 kJ/mol H2; 而放氢焓变为-180.8 kJ/mol H2. NaBH4在ErF3的作用下提高了热动力学性能, 并实现了可逆吸放氢.  相似文献   

16.
王平 《合成化学》2007,15(B11):160-160
高效、安全的车载储氢技术研发是制约氢燃料电池车规模化商业应用的“瓶颈”环节。相比于高压氢瓶和低温液氢,材料基固态储氢在储氢密度、操作安全性和能源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而被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储氢方式。储氢材料历经数十年发展,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新型储氢材料的陆续发现,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呈多材料体系、多储氢模式并行发展的格局。但与此同时,现有储氢材料/技术与车载储氢应用需求间的巨大差距并未因新型材料的发现而得到有效缩减,难于在温和操作温度下获取高储氢密度仍是各类储氢材料体系研究中面临的共性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介绍了氢作为一种洁净二次能源载体的优点及发展潜力,综合描述了金属储氢材料、矿物多孔储氢材料、有机液态储氢材料的储氢特性及最新研究状况。最后就储氢材料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氢气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一直备受关注.寻找安全高效的储氢材料以转型到氢能社会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水合肼(N2H4·H2O)具有高含氢量(w=8.0%),完全分解产氢副产物仅为氮气和水,被视为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液相化学储氢材料.开发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剂以催化水合肼完全分解,是研究水合肼分解产氢的关...  相似文献   

19.
任权兵  钟鸣  郑波  冯兰  丁南  尹东明  程勇  王立民 《应用化学》2023,(12):1601-1612
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具有体心立方(BCC)结构,储氢质量分数在3.8%以上,充放电容量为1052 mA·h/g,优于AB2和AB5等系列合金,并且在常温常压下表现出较高的氢溶解度和扩散系数,因此在氢储运系统以及氢能源供应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钒基固溶体合金存在着活化难度大、放氢条件苛刻、循环寿命短以及对氧敏感易氧化等问题。研究表明,稀土对多种固态储氢材料均有很好的改性作用,将稀土元素通过元素替代或掺杂的方式加入到钒基固溶体合金中,有助于生成高活性的稀土或稀土氧化物第二相,可明显改善材料的吸放氢热力学、循环稳定性以及抗毒化性质,同时可减少材料内的氧含量,提高材料的活化特性。电化学性能方面,稀土元素的添加能显著提升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耐腐蚀能力以及高倍率放电性能。因此,稀土元素取代是实现钒基固溶体储氢材料实际应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报道了近30年稀土改性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稀土元素的作用机制,并对今后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储氢材料的加速研发对于我国能源经济转型、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集成高通量计算、数据库及机器学习预测的数据驱动材料研发新范式有望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研发成本.由于组分、结构、工艺及形貌等多重复杂性,目前储氢材料相关的数据驱动性能预测研究较少,尚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性质性能数据库.因此,本文中我们开发了智能化的数据挖掘引擎,通过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发掘储氢材料热力学、动力学储氢性能数据,以及现有的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库数据中获取含氢材料物理化学性质,并结合高通量第一性原理计算数据,构建了储氢材料性质性能数据集.基于所构建的数据集进一步建立了储氢材料数据库,并应用晶体图形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对储氢材料的吸放氢质量、吸放氢温度进行预测.相关工作将数据驱动的材料研发新模式与储氢材料相结合,为发展实用高效的新型储氢材料提供有效的平台支持、数据支撑、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