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20年11月7日.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1944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毕业1946年~1947年.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任助教1948年1月.赴美国留学  相似文献   

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有机化学家、教育家陈光旭先生,于1987年11月14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2岁。陈光旭教授是河南浙川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留校任教,1945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后任礼来公司研究员,1946年回国,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1950年以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和化学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游效曾先生因病于2016年11月19日17时16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游效曾院士,原籍江西吉安,1934年1月出生于南昌市。195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7年7月在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助教,1962年9月至1964年9月在吉林大学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物质结构讨论班"学习。1978年12月任讲师,1979年7月任副教授,1980年6月至1982年7月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伊利诺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学报》2008,(7):I0001-I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何炳林先生于2007年7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9岁。何炳林先生1918年8月生于广东番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2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纳尔哥公司任有机化学高级研究员。1956年何先生和夫人陈茹玉先生怀着强烈的  相似文献   

5.
上海材料研究所成立于1946年,至今已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来,上海材料研究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在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材料应用技术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上海材料研究所的理化检验技术在全国行业中也极具影响,在我们祝贺上海材料研究所五十周年所庆之际,本文谨就上海材料研究所的化学分析工作者们在我国金属化学分析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做一简要回顾。 一 起点与开端 上海材料研究所的前身成立于1946年10月,成立伊始即派三人用10万美元前往美国购置理化检验仪器设备及试剂用具,并接受技术培训。所购仪器设备在当时来说都是比较先进的,当时的理化检验工作人员,多是毕业于三、四十年代的大学生。但是,这些人员和仪器设备,真正能发挥作用还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1 最早的全国钢铁理化检验委员会成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钢铁、机械等行业均辖于重工业部,重工业部于1950年召开了全国钢铁质量会议,为了提高钢铁质量,会议决定成立钢铁理化检验委员会。委员会由三十位相关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其中上海材料所有两位,周宗祥先生是其中之一(周先生曾于1922~1929年留学德国并获博士学位),当时周先生任上海材料所副所长兼化学室负责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化学史家张子高教授诞生100周年,中国化学会与清华大学联合于1986年9月24日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张子高教授,湖北枝江人,1886年生,1909年毕业于武昌文普通学堂,同年考取了清华学堂第一届官  相似文献   

7.
王夔无机化学家。天津人,1928年生。194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9至1952年为为燕京大学及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曾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  相似文献   

8.
<正>闵恩泽先生1924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获得学士学位,1951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工系,获得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五十多年来,闵先生一直致力于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科学技术的研究.他长期在炼油催化剂领域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奠定了  相似文献   

9.
正《化学教育》前任主编朱文祥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9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朱文祥教授于1941年2月10日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59年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964年7月毕业留校工作。1979年4月-1981年8月作为新中国首批公派留学人员赴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  相似文献   

10.
徐光宪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11月7日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任助教。1948年赴美国留学。后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旋即偕夫人高小霞女士回国。以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工作,1980年11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11.
《化学进展》2008,20(1):182-183
宋礼成有机化学家,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1937年7月生于山东济南,籍贯山东济南。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79——198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12.
唐有祺教授简历1920年7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37年~1942年.在同济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46年~1950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主修化学、副修物理,获博士学位1950年~1951年.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1951年5月.离开加州理工学院绕道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典、荷兰等国,于同年8月回到祖国1951年秋~1952年.清华大学任副教授1952年秋.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执教至今,先后任副教授、教授1955年~1958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3.
刘震 《色谱》2011,29(6):467-468
教授,博士生导师,70年8月出生。1992年7月于贵州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日本兵库大学(University of Hyogo)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2002年8月至2005年11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博士后。2005年12月起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6年3月起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1年4月起任滑铁卢大学兼职教授。第五届《色谱》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以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生物质谱为核心技术,发展创新性生物分子识别、富集、分离、检测和鉴定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合著专著1本,发表论文70余篇,SCI引用1000余次,申请专利5项  相似文献   

14.
《大学化学》2004,19(4):1-1
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大学化学》主编、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常文保于 2 0 0 4年 7月 6日 1 6时 1 5分在青岛参加“分析化学前沿暨纪念高小霞院士诞辰 85周年研讨会”期间不幸逝世 ,享年 6 5岁。  常文保教授 1 939年 7月生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 1 957年毕业于太原进山中学 ,1 96 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留校任教。 1 992年聘为教授 ,1 994年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化学系分析教研室主任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院学位委员会主席 ,院教学委员会主…  相似文献   

15.
刘少陵教授,1918年8月生,河北枣强县人。早年曾从事生产技术工作;194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先后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1958年,为支援当时新建的综合性大学———郑州大学,调入郑州大学化学系工作。曾任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化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系工会主席,郑州烟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化学会,河南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顾问,中国微量元素研究会荣誉理事长等。刘少陵教授曾先后被选为郑州市二七区第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第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6.
<正>闵恩泽先生,教授级高工,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93年)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192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51年7月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进入石油工业部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10月 12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学家AhmedHZewail教授 ,以表彰他在利用飞秒激光脉冲技术研究化学反应方面的开拓性工作。图 1 AhmedHZewail教授  AhmedHZewail1946年 2月 2 6日生于埃及 ,至今仍然保留有埃及国籍。 1967毕业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 ,并于 1969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1974年获博士学位后 ,他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所的受IBM公司资助的博士后研究员。 1976年 ,他被…  相似文献   

18.
(一)分子振动光谱学习班在长春市举办根据1979年红外光谱专业会议决定,本会于1980年7月7日至8月17日在长春举办了《分子振动光谱学习班》。学习班由本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学周为组长,  相似文献   

19.
正何炳林先生1918年8月24日出生于广州市番禺区,1937年就读于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毕业后留在西南联大化学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2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6年回到南开大学任教,历任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教研室主任、化学系副主任和主任、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及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所长.曾兼任青岛大学校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分子学报》副主编钱保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3月1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76岁。1916年生,江苏江阴人,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47年赴美深造,受教于Mark,功读高分子获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81年调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任院长兼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他是《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