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实际致癌阈剂量下的小剂量复方己酸孕酮注射液(EP),折合成人的2.5倍和5倍剂量和γ线0.5Gy照射联合诱发了小鼠肿瘤;EP5倍量和γ线0.3Gy体外照射联合诱发了SHE细胞的恶性转化,进一步说明理化致癌因子联合应用可达到协同致癌作用。从细胞遗传学、靶细胞DNA损伤程度和自由基的产生进一步阐明两者协同致癌的机制。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苏乐康)、食品添加剂——BHA和绿茶等有效地抑制了致癌作用,同时观察到它们均具有较强的捕获或清除自由基、减轻DNA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的实验结果表明,多数亚硝基化合物(NCC)是明显致癌的,有些是强烈致癌的。NCC是一种间接致癌剂,需要通过代谢而发挥致癌作用。一般认为NCC在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下经代谢α-位羟基化,脱去一侧烃基形成具有亲电活性中心的烷基重 氮化合物作为"最终致癌剂"并烷化DNA而引发癌症[1]。但是单纯用α-位代谢的活性未能满意地解释NCC的结构变化对其致癌活性的影响。我们实验室将"双区理论"的观点应用于NCC致癌机理的研究,提出了NCC经代谢形成具有两个亲电活性中心的最终致癌剂,在DNA互补碱基对间形成横向交联而发挥致癌作用的观点,用模式识别方法对153种当时已有动物致癌活性试验数据的NCC进行5级致癌强度分类,得到了判对率为97.3%的良好一致性。并且提出,在单氧酶作用下,NCC羟基化的β-位或有邻基参与作用的γ-位可以作为第二个亲电活性中心[2-3]。这一观点不仅在结构致癌活性关系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所证实[4]。  相似文献   

3.
N-亚硝基化合物(NNC)的定量结构致癌活性关系(QSCAR)和模式辨认方法证明:NNC致癌作用的关键步骤,首先是其α碳经重氮盐的烷化作用与链经羟化再代谢成活性酯后,然后在DNA互补碱对间的横向交联。因而,与两烷化中心间的距离为2.80—3.00相接近的β-位烷化,或条件有利时的β-位烷化,是发生交联并强化其致癌作用最有利位置。这是双区理论在NNC的QSCAR上的成功推广,并从而将其约化成在复杂生理条件下的合理结构化学活性关系。根据上述观点,本文对153个已有可靠动物实验数据的亚硝胺、亚硝酰胺等NNC,按五级致癌活性标度进行定量模式辨认,正确判别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43只LACA小鼠进行了电离辐射、骨髓移植及白血病发生的相关研究。受体(雌性)照射Co-60γ线700rad或800rad,供体(雄性)分别照射Co一60γ线300,150,50,10,5rad和未照射的正常动物。每只受体于照后3—5h内尾静脉注射多只动物混合的供体骨髓细胞1—3×10~7。结果,接受骨髓移植的动物,一个月以上的存活率平均为86%。各实验组均发生了粒细胞白血病,平均发生率为88.5%。除供体受300rad照射组,在移植后1.5—2.5个月发病外,其余分别在5—8个月之间发病。经Y染色体分析,证明其白血病细胞来源于供体。  相似文献   

5.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苯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益民  金阳 《分析化学》2002,30(3):378-378
1 引  言苯胺类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 ,是环境污染控制指标之一。水样中苯胺大多采用偶氮法测定 ,近年来也有用色谱法、极谱法、催化动力学法测定苯胺的报道。本文利用在硫酸介质和增效试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CTMAB)中微量苯胺能抑制溴酸钾氧化荧光素的褪色反应 ,采用流动注射技术 ,建立了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苯胺的新方法。该法简单、快速 ,用于废水中苯胺的测定 ,结果满意。2 实验部分2 .1 仪器与试剂  72 2光栅分光光度计 (上海分析仪器厂 ) ,XWTD - 16 4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 (上海大华仪表厂 ) ,LZ 10 2 0A进样阀…  相似文献   

6.
人工三倍体水晶彩鲫雌性型间性体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人工三倍体水晶彩鲫雌性型间性体减数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配对和联合等行为.染色体配对和凝缩表现有明显的非同步性,在配对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两条同源染色体的优先配对,也见有少数“三联配对”、重复配对、端粒或着丝粒联合和复合配对等形式.中期Ⅰ细胞主要由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以及少量多价体组成,且细胞间变化很大,多价体的联合形式也较为多样.经历了一次或两次核内有丝分裂形成的六倍体和十二倍体细胞也能进入减数分裂,其配对和联合形式基本上与三倍体相似.  相似文献   

7.
采用以H_2、NH_3及CH_3I为捕获剂的化学捕获方法研究了丙烯在MoO_3和γ-Bi_2MoO_6上的吸附.结果表明,丙烯吸附时通过在Mo~(2+)和邻近晶格氧上断裂C=C及C—C键发生碳链碎片化,导致C_1、C_2的含氧或含氮副产物的形成.以DRFTIR光谱研究了较低温度下丙烯在γ-Bi_2MoO_6上吸附和反应时形成的表面物种,175℃的实验结果与化学捕获实验一致。而50℃的实验结果与Grasselli等提出的丙烯选择氧化机理吻合.  相似文献   

8.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微量苯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訾言勤  覃淑琴  施宏亮 《分析化学》2001,29(12):1483-1483
1 引  言苯胺有致癌作用 ,是环境污染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标准方法采用重氮化偶合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 ,也有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或者用极谱法测定。本文研究了在KBr存在下 ,稀盐酸介质中苯胺与亚硝酸盐迅速进行重氮化反应 ,根据剩余亚硝酸盐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 ,遇淀粉变蓝的高灵敏反应原理 ,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法进行了实验条件的优化 ,建立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微量苯胺的新方法 ,线性范围 0 .0~ 1.0× 10 - 3mol L ,测量速度 30次 h ,用于棉纺厂废水、印染厂废水和河水中微量苯胺的测定 ,获得了满意结果 ,回收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用猪、小白鼠和大白鼠肝细胞质膜与胰岛素(100—150μU/ml)保温后,从膜至少释放两种胰岛素介体(Insulin mediator或Insulin chemical mediator),即组份1和组份3。它们能抑制脂解激素和福司可林(Forskolin)所刺激的脂肪细胞的cAMP形成及促进细胞的脂肪合成。组份1的分子量约为3700—4000,组份3约1000—1500dalton。组份1胰岛素介体为本文第一次报道的新发现的化合物。糖尿病小白鼠或大白鼠的肝细胞膜产生此种介体比正常动物的明显下降,但经体内注射胰岛素治疗后,则介体的释放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倍半氧化羧乙基锗(Ge-132)是一种毒性很小.且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有机化合物.近10年来,本所与中山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对Ge-132的生物学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结合国外1987年以来有关的研究,证实Ge-132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生物学作用:1.抗肿瘤作用;2.抗诱变作用;3.抗化学致癌作用;4.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5.抗衰老作用;6.协同作用.可认为它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抗诱变、抗致癌、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中枢智力、延缓衰老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循环伏安方法将Ag~+与L-脯氨酸单体共聚合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银掺杂聚L-脯氨酸修饰电极,并应用该修饰电极研究了肾上腺素(EP)与双链DNA(ds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试验发现:在pH 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EP在修饰电板上有一个明显的氧化峰;当加入一定量的dsDNA后,EP的氧化峰电流明显下降。EP氧化峰电流的下降值(△i)与dsDNA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呈线性关系;dsDNA与EP相互作用形成了分子比为1比2的复合物,两者的结合常数为4.56×10~4。  相似文献   

12.
用从头计算法在MP2/6-311+G(d,p)水平上对3,5-二甲基-亚硝基哌嗪(DMNP)及其类似物经代谢生成DNA烷化剂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N’原子上取代基的变化对DMNP代谢物生成α-位和γ-位两个烷化中心的影响, 解释了两个烷化中心的生成活性与化合物的致癌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α-位和γ-位代谢物越容易生成活泼亲电中间体, 其母体化合物的致癌活性越高. 但如果有一个烷化中心丧失活性, 就会明显减弱化合物的致癌活性. 因此, DMNP类化合物的致癌性取决于其α-位和γ-位的协同烷化作用, 在评价DMNP的致癌强度时需同时考虑两个烷化中心的烷化能力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谱(1HNMR)等方法研究了抗抑郁哌嗪衍生物化合物SIPI5838,SIPI5357和SIPI5358与α-,β-或γ-环糊精(CD)分子生成的非共价复合物及其键合位点。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SIPI5838分子可以与α-,β-或γ-环糊精分子通过反应生成非共价复合物,其中与β-环糊精可以生成配合比为1:1或1:2的非共价复合物,与α-或γ-环糊精分子则生成配合比为1:1的非共价复合物。SIPI5357与α-,β-或γ-环糊精(CD)分子仅生成配合比为1:1的非共价复合物。核磁共振谱(1HNMR)表明,α-环糊精主要与SIPI5838分子中的苯基结合,β-环糊精可同时与SIPI5838分子中的苯基和萘基结合配合比1:2的非共价复合物,而γ-环糊精则主要与SIPI5838分子中的萘基结合。溶解度实验表明,SIPI5358与α-,β-及γ-环糊精在液相中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5.4,29.2和175.2mol/L。  相似文献   

14.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骥  肖鹤鸣  姬广富 《化学学报》2001,59(8):1265-1271
用abinitio和DFT方法,分别在HF/6-31G^*和B3LYP/6-31G^*水平下全优化计算了高能量密度材料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的α(γ),β和ε型构象的分子几何构型、电子结构、IR谱和298~1000K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细致分析比较了两种方法和相关的实验结果。理论计算几何参数与实验值相一致。分子中N—N键较长,N—N键Mulliken集居数较小,预示该键为热解和起爆的引发键。所得的IR谱形符合实验、指纹区频率与实验的平均绝对差值小于45cm^-1。由前线MO能级及其差值预示的热力学稳定性次序[ε>α(γ)>β]与实验排序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作为合成橡胶和塑料工业的重要化工原料和香烟烟雾及汽车尾气中环境污染物的1,3-丁二烯(BD)是强致突剂和致癌剂,能引发啮齿动物多种肿瘤[1]。并逐渐被认定对人有致癌作用[2]。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BD本身是不致癌的, 但能在体细胞内经细胞色素P450代谢为1,2-环氧-3,4-丁烯(EB)、1,2-二羟基-3,4-环氧丁烷(DiolEB)和1,2,3,4-二环氧丁烷(DEB)等活性物[3]。其中DEB是明确致突和致癌的,可直接引发细胞突变。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实验表明:DEB可引起染色体突变和姊妹染色体交换,并能引起人体细胞广泛的突变[4],但对DEB活性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EB和DiolED在一些实验中有弱致突性,在另一些实验中显阴性,其致癌性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起  唐德金  陶家林 《合成化学》2005,13(5):449-453
以醛氨气相合成3,5-二甲基吡啶(DMP)为探针反应,考察了γ-Al2O3负载不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Cr2O3/γ-Al2O3对DMP有较好选择性和收率。较优化的反应条件为:Cr2O3/γ—Al2O3,[w(Cr2O3)=8%]1.0g,反应温度340℃-400℃,常压,V(醛):V(氨)为1:4—1:6,V(丙醛):V(甲醛)为1:1—1:2,GHSV 1200h~,DMP收率76.1%,丙醛转化率92.7%。  相似文献   

17.
质子转移(PT)得到了理论和实验方面广泛的研究[1-10],9-羟基苯嵌萘酮(9-HPO)是一个典型体系.在荧光光谱中,观测到氖化的9-HPO的基态能级劈裂,结合其它光谱和X射线衍射数据,提出用四次函数V(R)=A(R4-BR2)作为势能函数[1].迄今,这一势能函数对应的Schr dinger方程还不能精确求解,且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值[4]有较大差异.本文用可解的六次势V(R,γ)=C[R6+2γR4+(γ2+μ)R2] 来描述该体系质子转移时的势能面,得到这一势能对应的Schr dinger方程的解析解,再用变分法并结合得到的解析解可计算9-HPO的基态能级劈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氧化铝微球结构和表面性质对气相色谱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α-—水氧化铝微球在420℃基本转变为γ-氧化铝微球。改变热处理温度可以改变该微球的比表面。γ-氧化铝微球表面酸主要是路易斯酸,其酸度可用涂渍Apie-zon L 的方法予以降低。用2米0.3% Apeiezon L 改性γ-氧化铝微球柱,在85℃柱温下可使C_1—C_415个烃类组分全部分离,柱效率可达每米理论板数30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表面张力(γ)和电导率(κ)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天然纤维素的水溶性改性物羟乙基纤维素(HEC)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SDS-HEC溶液的γ-lgcSDS曲线和κ~CSDS曲线均呈现双拐点特征,并且γ-lgcSDS曲线上两个SDS临界浓度值(c1 )γ及(c2)γ,与κ~CSDS...  相似文献   

20.
在1,2-聚丁二烯链分子中,导致仲碳(—CH_2—)谱峰分裂的原因是存在着两种gauche排列。在这样一个复杂体系中,由于主链仲碳与叔碳的gauche排列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主链叔碳对化学位移的贡献对于仲碳谱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相比之下,乙烯基的贡献要小得多。两种贡献分别是γ_1=—6.37——6.41ppm与γ_2=0.0——1.56ppm。在不计入侧基的影响或同时考虑乙烯基的贡献这两种情况下,均方误差MSE分别是0.166×10~(-2)和0.364×10~(-2)ppm~2。本文同时讨论了模型链的种类、链长以及温度对键概率的影响。并指出有个别反常的情况发生。文中还对间同1,2-聚丁二烯的链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