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制备了Pd-Au复合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Pd-Au/GCE),研究了芦丁在Pd-Au/GC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对芦丁的电化学氧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用循环伏安法(CV)对芦丁进行了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芦丁的浓度在2.5×10-6~7.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1,检出限(S/N=3)为1.0×10-7。方法可用于市售芦丁片中芦丁含量的测定,标准加入法的回收率在87.7%~103.1%之间。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氧化锆/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扫描速率和p H对槲皮素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极反应是扩散控制过程。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槲皮素:在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 H 7.0)槲皮素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8.0×10-6~2.4×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μA)=-0.1320c-6.1743,相关系数为-0.9913,检出限为2.0μmol/L(S/N=3)。修饰电极已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1-[3'-(N-吡咯)丙基]-3-己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以其为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CV)制备出聚离子液体膜修饰玻碳电极,经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处理实现阴离子交换,获得聚离子液体疏水膜界面(PIL/GCE),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K_3Fe(CN)_6/K_4Fe(CN)_6探针表征了该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通过伏安法研究了槲皮素在PIL/GCE电极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只有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与裸玻碳电极相比,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强。优化了实验条件如:聚合膜的厚度,pH,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等。在优化条件下,槲皮素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0.5~3.0μmol/L和3.0~20μmol/L范围类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μmol/L。方法已用于中药中槲皮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芦丁在0.1mol/L Tris-HCl缓冲溶液(pH=8.3)中产生灵敏的线性扫描极谱峰,峰电位EP=-1.10V(vs.Ag/AgCl).峰电流与芦丁浓度在7×10-7~9.8×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乌拉尔甘草内黄酮含量的测定.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测试表明,该体系属具有吸附性的准可逆过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将2-甲氧氨基-2-(2-氨基噻唑)-4-乙酸(AMTA)聚合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聚2-甲氧氨基-2-(2-氨基噻唑)-4-乙酸修饰的玻碳电极(PAMTA/GCE)。在pH 7.0的生理性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PAMTA/GCE不仅能很好地改善多巴胺(DA)、尿酸(UA)和亚硝酸根(NO-2)的电化学行为,而且能将三者的混合液在裸GCE上重叠的弱氧化峰分成3个灵敏的氧化峰,故该修饰电极可用于对混合液中DA、UA和NO-2的同时测定。在优化实验条件下,DA、UA和NO-2的差分脉冲伏安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0.3~75、1~480、20~1 68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 9、0.957 1和0.992 7,检出限(3δ)分别为0.05、0.10、0.30μmol/L。将PAMTA/GCE应用于尿液和血清样本中DA、UA和NO-2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刘蓉  龙立平  刘石泉  赵运林  颜徐  李杰 《化学通报》2015,78(10):918-922
以槲皮素作为模板分子,邻氨基苯酚作为功能单体,在金电极表面通过电聚合法,制备了具有选择性识别槲皮素的分子印迹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印迹膜的性能、结构和分子印迹效应。对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配比、洗脱时间和印迹时间等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与其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芦丁的选择性响应进行了比较,发现该传感器对槲皮素分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槲皮素浓度在6.0×10-6~1.0×10-4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μA)=27.79+9.48lgc(mol/L)(R=0.9939),检出限为2.0×10-6mol/L。用此传感器测定黑茶中槲皮素含量的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芦丁在pH 3.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在玻碳电极的吸附伏安行为.结果表明芦丁在本试验条件下存在一个准可逆的双电子双质子转移过程.建立了用差示脉冲伏安法测定芦丁含量的方法.在4.6×10-7~1.8×10-6mol/L范围内,芦丁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8mol/L.利用本法测定了槐花中芦丁的含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芦丁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MWCNTs/CPE)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在pH=3.21的Na_2HPO_4-柠檬酸缓冲溶液中,芦丁在0.508V和0.438V产生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氧化峰电流与芦丁浓度在5.0×10~(-7)~2.0×10~(-4) mol/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7) mol/L。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芦丁在修饰电极上的反应是受吸附控制的2质子、2电子反应过程;当DNA加入到芦丁溶液后,引起芦丁电化学信号逐渐降低,峰电位逐渐正移,表明两者是通过嵌插作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三氮烯修饰碳糊电极(m-NPPAPT/CPE),并研究了Sn(Ⅱ)在该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锡(Ⅱ)的新方法。采用二阶导数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mL 0.5mol/L HCl溶液中,于-1200mV处搅拌富集一定时间,在-1200~-200mV范围内以150mV/s的扫描速度线性扫描,Sn(Ⅱ)吸附在修饰电极表面,于约-476mV(vs SCE)处产生一个灵敏的阳极溶出峰,峰电流比未修饰电极增大约11倍。其峰电流与Sn(Ⅱ)浓度在4.0×10-10~1.0×10-8 mol/L和1.0×10-8~4.0×10-6 mol/L范围内分两段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ip(μA)=1.646C(μmol/L)+2.9566和ip(μA)=52.804C(μmol/L)-0.6402,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3和0.9967;检出限(S/N=3)为2.7×10-10 mol/L(富集时间120s)。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应用于罐头食品中锡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钯掺杂聚L-精氨酸修饰玻碳电极(Pd-PA/GCE),研究了5-羟基色氨酸(5-HTP)和多巴胺(D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同时测定5-HTP和DA的电化学新方法。在pH=2.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扫描速率为160mV/s时,DA在该电极上产生一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0.515V和0.464V;5-HTP在该电极上产生一个氧化峰,峰电位为0.643V,两者的氧化峰电位差达128mV。在最优条件下,同时测定5-HTP和D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00×10-7~1.00×10-5 mol/L、1.00×10-5~4.00×10-5 mol/L(5-HTP);7.00×10-7~1.00×10-5 mol/L、1.00×10-5~4.00×10-5 mol/L(DA)。检出限分别为7.0×10-7 mol/L和5.0×10-7 mol/L。方法可用于药剂中5-HTP和D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运用循环伏安法与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阿奇霉素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阿奇霉素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与裸玻碳电极相比,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能显著提高阿奇霉素的氧化峰电流,阿奇霉素的电极过程完全不可逆,存在典型的吸附特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阿奇霉素浓度在3.0×10-7~2.5×10-5 mol/L和2.5×10-5~5.0×10-4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 mol/L。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石墨烯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测定芦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石墨烯(GR)滴涂至裸Au电极表面,并以邻氨基酚为功能单体,芦丁为模板分子,制备了芦丁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制得的传感器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研究,并且对制备条件和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裸Au电极相比,该GR修饰的Au电极在[Fe(CN)_6]~(3-/4-)溶液中峰电流明显增大,显著提高了芦丁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GR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4.40×10~(-6)~2.8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46×10~(-6) mol/L。用该传感器测定了黑茶中芦丁的含量,获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B1的电化学聚合及催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循环伏安法在石墨电极上制备了VB1聚合膜修饰电极,VB1聚合膜在pH5的PBS中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Epd=350mV,Epc=325mV,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成正比,表明电子在膜中的传递为扩散控制,且聚合膜与VB1单体有不同的电化学性质。实验表明VB1聚合膜对多巴胺、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鸟嘌呤(G)在番红花红聚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SFR聚合膜电极对G的氧化能够起到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利用差分脉冲法研究了G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线性关系,发现其浓度分别在6.0×10-7~1.0×10-5mol/L、2.0×10-5~7.0×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回收率在97.1%~102%之间。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聚谷氨酸修饰玻碳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 5.00的B-R缓冲液中,槲皮素在修饰电极上于0.28 V(vs Ag/AgCl)电位处产生一个灵敏的DPV阳极氧化峰,氧化峰电流与槲皮素的浓度在1.0×10-8~5×10-5 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4.0×10-9 mol/L。实验表明,聚谷氨酸修饰电极可提高槲皮素的检测灵敏度,该电极用于芦丁水解产物中槲皮素的检测,回收率为103.4%~104.5%。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循环伏安法将纳米金电沉积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NG/GCE).在pH3.29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芦丁在NG/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G/GCE对芦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用方波伏安法测得芦丁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8~2.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mol/L(S/N=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黄嘌呤在离子液体-纳米金-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1mol/L磷酸盐(pH=4.4)介质中,修饰电极对黄嘌呤氧化具有强的电催化作用,黄嘌呤在0.9V(vs.SCE)左右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用此峰测定黄嘌呤的线性范围为1.5×10-7~1.0×10-5mol/L,检出限为3.5×10-8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DA)在聚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p-nitrobenzenazo resorcinol,简称NBAR)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用差示脉冲伏安法对多巴胺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聚NBAR膜修饰电极对DA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pH4.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氧化峰电流与DA浓度在5.0×10-6~8.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0×10-7mol/L.修饰电极可有效消除针剂中其它组分对DA测定的干扰,已用于实际样品DA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番红花红(SFR)在玻碳电极表面聚合过程及聚合条件。SFR聚合膜对于肾上腺素(EP)的氧化能够起到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分别利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法(DPV)、计时电流法研究了EP在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的线性关系,发现其浓度分别在2.0×10-6~9.0×10-6mol/L、1.0×10-5~1.0×10-3mol/L(CV),2.0×10-5~4.0×10-4mol/L(DPV),2.0×10-6~5.0×10-6mol/L(计时电流法)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电极已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