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6-氯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与醋酐酰化关环制得6-氯-2-甲基噁嗪-4-酮(1);1在80%水合肼中回流反应制得6-氯-2-甲基-3-氨基-4(3H)-喹唑啉酮(2);2与羟基芳醛反应合成了4种新型的6-氯-4(3H)-喹唑啉酮类Schiff碱(4a~4d),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4a~4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大肠杆菌(B)和枯草杆菌(C)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用药浓度为300 mg·m L~(-1)时,4a~4d对A~C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6-氯-2-甲基-3-(5-甲基-2-羟基苯亚甲氨基)-4(3H)-喹唑啉酮(4c)抑菌活性最强,对A~C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8 mm,11.9 mm和9.6 mm。  相似文献   

2.
4(3H)-喹唑啉酮类Schiff碱的合成与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邻氨基苯甲酸经醋酐酰化闭环得2-甲基苯并噁嗪-4-酮, 水合肼回流合成2-甲基-3-氨基-4(3H)-喹唑啉酮, 在无水乙醇中与芳醛反应得4(3H)-喹唑啉酮类Schiff碱. 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 13C NMR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认和表征.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化合物3t具有较高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靛红酸酐、醋酸铵和芳香腈为原料,在碘化亚铜的催化下合成得到一系列2-芳基取代喹唑啉-4(3H)-酮(1a~1j),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并以靛红酸酐和苯腈的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影响产物1a收率的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醋酸铵为反应溶剂;物料比为n(苯甲腈)∶n(靛红酸酐)=1.1∶1;碘化亚铜的量为n(CuI)∶n(靛红酸酐)=0.10∶1,在120℃反应4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化合物1a收率87%。采用MTT法测定所合成的化合物1a~1j对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h对A549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10.2μmol·L-1,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3-苯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化合物C14H10ON2是由邻硝基苯甲酰苯胺与原甲酸三乙酯在低价钛试剂作用下反应而得。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 其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c, a = 12.080(2), b = 7.793(1), c = 11.599(1) ? b = 97.56(1), Mr = 222.24, V = 1082.4(2) ?, Dc = 1.364 g/cm3, Z = 4, m(MoKa) = 0.88 mm-1, F(000) = 464, R = 0.0385, wR = 0.0851。X-衍射分析表明: 平面I (C(1)~C(6))与平面II (C(9)~C(14))之间的夹角为124.38; 平面I与平面III (ON(1)?N(2)C(7)C(8)C(9)C(14))之间的两面角为125.47; 平面II与平面III之间的两面角为2.76。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碱性条件下由邻氨基芳香腈1与醛2一锅合成4(3H)-喹唑啉酮3的新方法.反应经由亲核加成、分子内的Pinner关环、Dimroth重排和氧化脱氢串联转化而成.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6.
4(3H)-喹唑啉酮芳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非经典抗叶酸剂的结构特点,将抗肿瘤药效团三甲氧基苯基与4(3H)-喹唑啉酮结构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芳胺侧链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使用适量的卤代烷,在室温下对3.4,5-三甲氧基苯胺进行N-烷基化反应,制得了4种N-取代的3,4,5-三甲氧基苯胺,收率为30.3%~60.6%。将2-甲基-6-溴甲基-4(3H)-喹唑啉酮与3,4,5-三甲氧基苯胺、N-取代的3,4.5-三甲氧基苯胺以及其它芳胺在室温下反应,以30.8%~71.9%的收率合成了目标化合物8a~8m,其结构用ESI-MS、~1H NMR、元素分析或HRMS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采用MTF法测试了化合物8a~8m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结肠癌HCT-8和肝癌Bel-7402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在5×10~(-6)g/mL质量浓度下所合成的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的抑制率均低于25%。  相似文献   

7.
2-取代的6-溴甲基-4(3H)-喹唑啉酮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取代的6-溴甲基-4(3H)-喹唑啉酮的合成;4(3H)-喹唑啉酮;苯并噁嗪酮;N-溴代琥珀酰亚胺; 合成  相似文献   

8.
6-溴甲基-2-甲基-3(H)-喹唑啉-4-酮(见图1所示)是治疗晚期结肠癌和直肠癌的一线药物雷替曲赛(Raltitrexed)[1~3]的重要中间体.Raltitrexed是由英国AstraZeneca公司开发的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已经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上市.Raltitrexed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胸苷酸合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干扰TS正常的生理功能,抑制DNA的合成,进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增殖的作用[4~5].  相似文献   

9.
发展了一种环境友好的可见光诱导的反应.该方法在简单、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通过2-(苄基氨基)苯甲酰胺来高效合成4(3H)-喹唑啉酮化合物.不使用任何金属、光催化剂和其他添加剂,仅在室温下用blue LED照射,反应就可以顺利进行并高收率得到相应的喹唑啉酮化合物.该反应具有反应底物范围广、官能团兼容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了2-卤代苯甲酰胺与腈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的微波辅助合成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辅助条件下,生成的喹唑啉-4(3H)-酮类衍生物的速率均较常规加热条件下增大,并且2-碘代苯甲酰胺比2-溴苯甲酰胺活性更高。一系列的喹唑啉-4(3H)-酮衍生物被高效地合成出来,最高产率达到89%。  相似文献   

11.
以2,6-二甲基吡啶为原料合成了关键中间体2,6-吡啶二甲酰肼(3);3分别与醛或酮反应制得了一系列新型席夫碱(la~lf),产率50%~97qo,其结构经UV,NMR,IR和MS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1d的抑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邓平  吴敏 《合成化学》2016,24(2):148-151
以邻苯二胺和香草醛为原料,合成了3个新型的香草醛缩苯并咪唑Schiff碱(5a~5c),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5a~5c对小麦赤霉病菌(F.gra),马铃薯干腐病菌(F.oxy),玉米弯苞叶斑病菌(C.sor),番茄早疫病菌(A.sol)和棉花枯萎病菌(F.oxy.s.v)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香草醛缩2-甲基-5-氨基苯并咪唑(5c)对F.gra, F.oxy和C.sor的抑制活性高于多菌灵,其EC50值分别为19.76 mg·L-1, 24.94 mg·L-1和29.15 mg·L-1。  相似文献   

13.
三氨基芴席夫碱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料芴经硝化、还原得到2,4,7-三氨基芴,与一系列的醛缩合得到相应的席夫碱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得以确证. 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新型吡唑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氨基-4-氰基吡唑和芳醛为原料合成了10个新型吡唑Schiff碱及铜(II)、镍(II)、锌(II)、钴(II) 4个金属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 IR, 1H NMR及单晶解析表征了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的结构. 测定了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 生物活性研究表明, 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其中铜(II)和锌(II)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2-氨基芴席夫碱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料芴经硝化、还原反应得到2-氨基芴,再与一系列的芳香醛缩合得到相应的席夫碱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得到确证.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彭化南  郑大贵  张勇  谢国豪  曾贤华 《合成化学》2012,20(4):479-481,489
以联苯甲酰、对硝基苯甲醛和乙酸铵为原料,经缩合和还原反应制得2-(4-氨基苯基)-4,5-二苯基咪唑(2);2再与芳香醛缩合制得三个新型的2,4,5-三苯基咪唑Schiff碱衍生物(3a~3c),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a~3c对大肠杆菌,苏云金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李晶玉  刘蒲 《合成化学》2006,14(5):523-525
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在甲醇中经氢氧化钠处理,再与苯甲醛(及其衍生物)反应合成了6个新的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其结构经UV,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