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统天文学家最近首次发现了一与太阳相仿的恒星,附近存在着一颗与木星相仿的行星绕其运行.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统.该恒星称为51Peg,位于飞马座,距地球约40光年.在日内瓦工作的天文学家米歇尔·梅厄和迪...  相似文献   

2.
红外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谢尔发现了红外线,从此逐步发展起了红外技术。红外技术主要研究物体红外辐射的产生、传输、探测、识别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英天文学家发现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曼彻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在分析一颗中子星的恒星所发出的射电波后,认为太阳系外存在行星.它围绕所分析的恒星运行的周期为6个月.由于它的作用,使得恒星能有拉、推地球的功能,造成非常精确的钟随之快或慢百分之一秒.其质量为地球的10至12倍,直径约为地球的两、三倍.  相似文献   

4.
美国天文学家最近在距离地球20光年的天秤座发现一颗酷似地球的日外行星,尽管对其细节尚不清楚,但仍令天文学家充满信心。因为这里已发现不少生命  相似文献   

5.
著名天文学家 Halon Arp 1966年编制的奇异星系图集中有一个 14星等(可见光)的星系 Arp 220,其光学象显示为两个刚好接触的卵形核,每个核的大小为15rad·s,连同包围着它们的稀薄物质,总宽度达到50 rad·s左右.从其谱线红移测定其距离为 3亿光年,由此推知它相当于一个直径为7万光年的典型星系.天文学家感到极大兴趣的是 1984年 B.T.Soifer及其同事们在分析红外天文卫星(IRAS)[1]搜集的数据时,惊奇地发现它是最靠近我们的一颗“极亮”的河外红外源,其输出总能量的99%都在红外波段,由此推知其总光度达到2×1012L 1)(一般星系最大光度为10…  相似文献   

6.
 你以为一切都已经发现了吗?那真是绝顶的荒谬。这无异于把有限的天边,当作了世界的尽头。---引自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弗拉马利翁《大众天文学》,1879年太阳系边疆的“老九”冥王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是最晚被发现的。20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1855~1916)发现,天王星的非正常运行无法以海王星的运动影响来解释,因此他就决定寻找影响天王星运行的原因,结果他推算出在海王星之外还应有一颗行星。可是一直到1916年他去世也没有发现这颗行星  相似文献   

7.
 一条新闻报道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系外恒星系统,六颗已知行星中的五颗紧紧地环绕在恒星周围。这类新闻听起来有些耳熟,在过去的15 年当中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几百个恒星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其本身的奇异之处。然而这个新发现的系统为天文学家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途径,能够使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行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相似文献   

8.
戴闻 《物理》2012,(2):94
2000年,在一项"年轻宇宙的星系辨认"的巡天计划中,天文学家发现了两个巨大的正在发光的气体云团.两者从地球上看过去就像是两片圆形斑(blob),它们所处的时代是:宇宙的年龄仅仅25亿岁左右,那时  相似文献   

9.
 几个普通人发现了一个离奇世界:一颗大小介于海王星和土星之间(大于海王星而小于土星)的行星处在一个由四个太阳组成的恒星系中。这几位天文爱好者是通过检查美国宇航局开普勒飞船的数据发现该行星的。专业天文学家随后确认了这一发现, 并将其报送了《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相似文献   

10.
 闻名于世的“诺贝尔奖”,每年一次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工作者,至今已整整100年了。以天文学研究成果为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是从1970年为起点。在5个年度中,有9位天文学家荣获了7项物理学奖。事实上,还有不少天文学家的成就也可以与获得诺贝尔奖的项目相媲美,如发现赫罗图的赫茨普龙(Hertzaprung)和罗素(Russell),发现哈勃定律的哈勃(Hubble)。可惜,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们无缘得此殊荣。20世纪下半叶以来,天文观测和物理实验、天体物理学与物理学各个分支之间的渗透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暗物质之谜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2006年,天文学家对子弹星系团的观测,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观测显示,两个星系团高速相向运动,碰撞时,构成星系团物质主体的炽热气体相互排斥,形成了外形像子弹头那样的气团,但两星系团内的暗物质却不为所动,继续保持原有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大爆炸宇宙论的产生,得益于天文学家们三个主要观测结果。第一个,也是最值得注意的一个观测结果是:1929年,埃德温·哈勃发现,宇宙的主要成分--与我们的银河系相类似的星系,象宇宙弹片一样在巨大爆炸后正彼此逃离开。如果宇宙正在膨胀,一个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结论是:它的过去必定是非常小的。这要求必须将某个瞬间作为宇宙诞生的时刻,即膨胀开始之时,哈勃的发现是真正重要的发现,尽管宇宙已非常古老了,但它不会无限早地存在着。可以想象,膨胀倒转回去,象电影倒过来放映一样,天文学家们据此推断,宇宙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第二个观测结果是所谓“宇宙背景辐射”--大爆炸火球冷却以后余辉的存在,它支持了大爆炸理论。令人惊讶的是,在大爆炸事件发生150亿年之后,这种宇宙背景辐射仍充满空间的每个空隙。  相似文献   

13.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300多年来,人们一直用光学望远镜在可见光波段观测天体,认识宇宙,本世纪30年代,美国无线电工程师K.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中心的宇宙射电波,开辟了大气的另一扇“窗口”,即射电窗口,迅速发展的射电天文学与光学天文学交相辉映,使古老的天文学大放异彩。60年代,天文学家又打开了可见光与无线电波之间的波长在0.7-1000微米的红外窗口,进一步拓宽了天文学的观测领域,推动了天文学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宇宙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空洞,其他任何空洞都相形见绌,这一发现令天文学家大为吃惊,该空洞直径近10亿光年。空洞不同于黑洞:黑洞是由致密物质构成的小型球体,而空洞中几乎没有任何恒星、气体和其他普通物质。奇怪的是,其中也没有遍布宇宙的神秘暗物质。以前也发现过其他空洞,但根本没有这么大。天文学家不知道该空洞存在的原因。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劳伦斯.鲁德尼克说:“以往不曾有人发现这么巨大的空洞,而且我们也不曾料到会发现这么大的空洞。”对鲁德尼克的同事莉莉雅.R.威廉姆斯来说,该发现也是她始料不及的。她说:“不管是根据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物理通报》2007,(9):23-23
美国天文学家最近发现宇宙中存在一个直径约为10亿光年的超级“空洞”,那里没有星体,没有星系,也没有神秘的看不见的暗物质.天文学家对这种“空洞无物”的现象感到很奇特.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理知识》2004,15(2):54-54
 法国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已经在太阳系第七大行星---天王星的大气层里发现有一氧化碳和其他诸如氯化氢等能够致人死亡的气体。他们大胆估计,宇宙中一些陨落的小行星在下坠时候冲击凝滞在天王星地层内的一氧化碳,使得这些长期埋藏在地表之下的一氧化碳飘散并且凝冻在冰冷的大气层里。此外,科学家在太阳系另一颗行星---海王星上也发现了一些混合气体,并推断这些混合气体可能是来自该行星的内部。法国天文学家在南美洲智利的南欧天文观测台依靠红外线探测仪器观测到了上述发现。  相似文献   

17.
科苑快讯     
 美发现一种新天体 美国天文学家最近在对宇宙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探测中,发现了一种介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天体。这种被称为甲烷褐矮星的天体大小相当于木星,但质量却是木星的10到50倍。  相似文献   

18.
1暗物质存在的发现1937年,天文学家弗·扎维奇(F.Zwick)发现,大型星系团中的星系的运动速度,远远超出星系团核心物质形成的结果,这表明除了人类已知的星系团核心物质对该星系的引力外,还存在其他物质的  相似文献   

19.
 远在30年代,天文学家惠兹克已注意到,在星系团中,星系的绕行速度是如此之快,按理,它们无法稳定地呆在星系团中.他推测存在某种看不到的物质,提供了引力“胶质”.70年代,又发现银河系边缘的恒星运动速度,要比理论家预言的快得多,这也暗示着有大量的暗物质弥漫于星际空间.以后,对旋涡星系旋转情况所作的射电和光学观测表明,它们被暗物质晕所包围.分析了很多星系对和星系群的运动之后,人们确信,星系所含物质的总量,要比其可见的大得多.故天文学家断言,宇宙并不仅仅含有组成我们身体、地球和星星的那类通常物质.所谓通常物质,是指由重子(质子、中子等)组成的物质.而其他粒子,诸如电子,它们数量虽多,但对宇宙质量的贡献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20.
<正>米歇尔(Maria Mitchell)是美国第一位女性专业天文学家,于1847年10月一夕成名,当时她是第一位发现一颗新彗星,并绘制出其轨道,后来成了知名的"米歇尔小姐彗星"。1818年,米歇尔出生在美国麻萨诸塞州南土克特(Nantucket)一个贵格会大家庭,父亲是教师,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