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叙述了以国产7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基体,采用甲醛与对苯二酚、邻苯二酚、连苯三酚和2,7-萘二酚等聚合生成氧化还原树脂,它们的氧化还原容量分别为5.3,5.4和5.2meq/g-干树脂.文中还介绍了本类树脂的氧化还原电位测定方法,并据此研究和测定了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和连苯三酚型树脂的氧化还原电位,这些电位的测定结果与其氧化还原实验事实相符.也研究了多种氧化剂和还原剂与自制树脂的交换性能,讨论了这些树脂容量与交换性能的关系.应用所合成的新树脂进行了从硝酸银废液中回收银和对硫化氢试行氧化脱硫处理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模板聚合理论与对苯二酚型蛇笼氧化还原树脂的性能实验结果,设想本树脂具有蛇笼氧化还原结构,被吸留于其中的对苯二酚-甲醛线形树脂是能起氧化还原作用的“蛇”,交联基体树脂是“笼”。通过电镜实验及该树脂中的对苯二酚-甲醛线形树脂的抽提实验和红外光谱与氮元素定量分析实验,论证了我们所设想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氧化还原树脂或称电子交换树脂,为具有氧化还原性能的基因,它和一般离子交換树脂不同的地方,是由于后者只依靠活性官能团經电离后形成离子而进行交換,前者則由于官能团电子的得失能将同它接触的化合物还原或氧化。这种树脂从1950年出現到現在仅有十年历史,現在常見的主要有对苯二酚和硫酚型两大类,其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负载铬酸氢根的季铵树脂,研究了以该树脂为氧化剂将糠醇氧化为糠醛的反应,考察了温度,时间、溶剂,树脂与醇的摩尔比对该氧化反应的影响。在优化反应条件下,即以苯为溶剂,n(树脂):n(醇)=3.5:1,反应回流10h,糠醛产率达75%,实验中铬酸氢根季铵树脂选择性地将糠醇氧化为糠醛,表明它是一种有效的、可套用的氧化剂。  相似文献   

5.
林兆勤  江志韫 《应用化学》1993,10(4):107-109
铁络氧化还原液流型电池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贮能电池。它的正、负极材料为碳毡(铬负极担载金、铅等催化剂)、碳布或由碳布与导电性树脂复合材料所制成的双极板。为改善此电池中负极上Cr~(3+)/Cr~(2+)离子偶氧化还原电化学反应的性能,已对碳纤维电极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工作结合铁铬氧化还原液流型电池,为改进铬负极(Cr~(3+)的还原)性能,研究不但载贵金属催化剂条件下碳纤维的活化工艺与表面性质的关系及对电极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1935年阿达姆斯(Adams)第一次合成离子交換树脂发表以后,二十余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在类型上除已有的酚醛型、苯乙烯型、丙烯酸型等各种阴、阳离子交換树脂外,近年来尚有螯合型离子交換树脂、电子型交換树脂(或称氧化还原树脂)及蛇籠型树脂等。至于其品种形式方面亦由过去单一的粒状、球状树脂进展到离子交換膜、离子交換紙以及离子交換纤維等等。  相似文献   

7.
单组分聚氨酯清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聚碳酸酯二元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小分子二元醇反应,制得聚醚、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清漆。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结合其机械力学性能、耐水性等的测试结果,探讨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清漆的结构对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树脂涂膜的微相分离程度增加,机械性能提高;组分摩尔比例相同时,软段分子量的降低有利于提高树脂的软硬段相容性,增加树脂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组分摩尔比例相同时聚酯型聚氨酯树脂的微相分离程度低于聚醚型聚氨酯树脂;MDI基溶剂型聚氨酯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标题杂多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IR、UV、氧化还原及热稳定性,推测其结构为α_2-型,发现空穴的形成使其氧化还原反应变得不可逆。  相似文献   

9.
在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用邻苯二甲酸酐(Ⅰ)和苯酚(Ⅱ)为原料,以较高的产率合成了酚酞。实验条件为:1摩尔(Ⅰ),7摩尔(Ⅱ)和Ⅰ当重的D61树脂,在120~125℃回流20小时。酚酞的产率为80~85%(以Ⅰ为基准计算)。  相似文献   

10.
超当量吸附是碱式笼形聚偕胺肟树脂(BCAO)吸附氯铱酸铵的特征之一.被吸附的氯铱酸铵与浴液中树脂的偕胺肟基的摩尔比为3.0,表明物理吸附在吸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吸附结果是氯铱酸铵和偕胺肟基结合而成1:1络合物,并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后者从扫描电镜观察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1.
首次以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半纤维素废碱液为原料,以丙烯酸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分别采用常规加热法和微波辐射法制备半纤维素高吸水树脂,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树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反应时间及产物吸水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成功合成了半纤维素高吸水树脂,且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可显著缩短反应时间,其产物也具有更高的吸水率及吸水速率。  相似文献   

12.
于天  赵振波 《化学通报》2015,78(4):364-371
浸渍法制备负载型氧化铜催化剂,并且采用XRD、氮气物理吸附、扫描电镜、H2-程序升温还原、热失重等手段对所得催化剂进行表征。以30%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负载型氧化铜为催化剂,将苯酚催化氧化成为苯二酚,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反应产物组分,发现当反应物料的摩尔比为n苯酚∶n双氧水=3∶1时,参加反应的苯酚的转化率达到25.72%,选择性(邻苯二酚)超过74%。  相似文献   

13.
浸渍法制备负载型氧化铜催化剂,并且采用XRD、氮气物理吸附、扫描电镜、H2-程序升温还原、热失重等手段对所得催化剂进行表征。以30%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负载型氧化铜为催化剂,将苯酚催化氧化成为苯二酚,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反应产物组分,发现当反应物料的摩尔比为n苯酚∶n双氧水=3∶1时,参加反应的苯酚的转化率达到25.72%,选择性(邻苯二酚)超过74%。  相似文献   

14.
石墨烯的氧化还原法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制备氧化石墨,经超声分散,然后在水合肼的作用下加热还原制备了在水相条件下稳定分散的石墨烯。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探针显微镜和ζ电位仪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谱学、形貌和ζ电位分析。结果表明,石墨被氧化后形成以C=O、C-OH、-COOH和C-O-C等官能团形式的共价键型石墨层间化合物;还原氧化石墨后形成的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团与石墨的相似;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在碱性条件下可形成稳定的悬浮液;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薄片厚度为1.0nm左右。考察并讨论了还原过程中水合肼用量,体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石墨烯还原程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水合肼用量和反应时间是影响石墨烯还原程度的主要因素;pH值对石墨烯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用羟胺作模拟物与溴反应,测定了吸溴前后的酸式纤维素基磁性聚偕胺肟树脂的红外光谱,结合Freundlich及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的分析和吸溴前后树脂重量变化的测定,证明纤维素基磁性聚偕胺肟树脂吸溴后随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偕胺肟基被氧化为羧基,溴则被还原为溴离子,在溴浓度较高时,纤维素葡萄糖单元上的羟基被溴代或被氧化成羰酸,若葡萄糖苷键氧化断裂,将导致大分子降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普通聚邻甲苯胺的氧化和还原,首次合成了全氧化型、全还原型及不同氧化程度的聚邻甲苯胺,并用IR,~(13)C-NMR,SEM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确切表征。结果表明,普通聚邻甲苯胺链中醌亚胺结构单元可被苯肼部分或完全还原为苯二胺结构,制成低氧化程度或全还原型聚合物;碘氧化导致链中醌亚胺单元的增多和苯二胺单元的减少。醌式结构的存在强烈影响聚合物的柔顺性和溶解性,为提高苯胺类聚合物的溶解性可适当降低其醌式含量。  相似文献   

17.
在以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的催化氧化体系中,主要研究和考察了环己烯直接氧化制备1,2-环己二醇的反应,并优化得到了最佳合成工艺,在无溶剂,H2O2与环己烯的摩尔比为1.0:1.0、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5h、催化剂用量为环己烯摩尔量10%的反应条件下,环己烯的转化率大于99.0%,产品1,2-环己二醇的选择性大于98.0%。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重复使用12次未见其活性和选择性明显下降。在此反应条件下,直链状的1-己烯也可高效和高选择性地转化为1,2-己二醇。  相似文献   

18.
氧化还原活性碳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氧化还原碳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影响氧化还原容量的因素、氧化还原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做了研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D301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稳定的氧化树脂——大孔型聚合物氧化三甲胺,并研究了其氧化各类卤代烃成醛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氧化树脂能在温和条件下将伯碘代物、伯溴代物、烯丙基型卤代物及苄基卤代物高产率地氧化成醛;用该氧化树脂氧化双溴代物可得到良好产率的单醛;当同一化合物中卤原子和其它官能团共存时,该氧化树脂可对其中的卤原子进行选择性氧化。反应后的树脂可完全再生,重复使用三次后树脂的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宋晗  王娜娜  李悦  阮文娟 《物理化学学报》2013,29(11):2300-2307
设计合成了新型含有末端炔基的Salen型配体H2Ln及其系列金属配合物MLn(n=1,2;M=Ni,Cu,Mn),并用氢核磁共振(1H NHR)谱、电喷雾质谱(ESI-MS)、元素分析(EA)、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对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研究发现,配体除H2L1外均在测试范围内出现特征的亚胺氧化还原峰.镍和铜的配合物均经历了两个单电子的氧化还原过程;锰的配合物均出现由Mn(III)/Mn(II)产生的一对氧化还原峰,该过程为准可逆的单电子过程.H2Ln及MLn的溶液摩尔电导率数据显示,各目标化合物为弱电解质,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