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向宇 《数学学报》2022,(4):581-598
本文将阐释与揭示中国古代数学对华夏文明的贡献,除了对物质文明的贡献,特别是对国学、语言、文化等的影响与贡献;中华文化对数学的推崇与影响、中华经典中的数学;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及其对现代数学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数学源远流长,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计数起,自洪荒年代的开河筑堤、丈量土地始,历经了几千年的研究与发展,涌现出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些古代数学趣题散记在一些古代数学著作中,如公元前100多年(西汉时期)的《周髀算经》、公元一世纪的《九章算术》以及《四元玉鉴》、《孙子算经》、《算学启蒙》等.这些古代趣题在今天阅读也颇具意味,特别是它蕴含的古老而质朴的方程(组)的思想和方法,折射出前人对数学算法的深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数学的瑰宝——杨辉三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1是一个非凡的图形.它刊载于七百多年前南宋数学家杨辉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书中(1261年),我们称它为杨辉三角.杨辉还在书中说,这个图出自于贾宪的《释锁》算书.可惜贾宪的书失传了.在西方的一些数学史著作中,却把这个图称为“帕斯卡三角”,认为是法国数学家帕斯卡(Pascal,1623—1662)于1645年首创的.其实,继杨辉之后,中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1303)中用过这个图形.中亚细亚的阿尔.卡希(Alkashi)于1427年、德国数学家阿卜亚鲁斯(Apianus)于1527年也用过这个图形,但这些都比杨辉或贾宪要迟很长一段时间.这…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历史悠久,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也出现了一些以中国古代数学为载体的精彩题目.而从公布的2017年数学卷的考试大纲看,首次提出了在高考数学中要考察学生的数学文化.下面笔者从近三年的高考题中和大家一起来赏析以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顾今用 《数学学报》1975,18(1):18-23
<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承秦制,自秦至西汉中期这两百来年间,是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巩固发展与上升的时期,法家路线占着主导地位.法家对工农业生产与科学技术比较重视,由此促进了数学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数学家,如张苍、耿寿昌等.《周髀算经》、《许商算术》与《杜忠算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数学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萌芽,其中所蕴含的极限思想、实用思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对于当代的基础教育也存在着很多借鉴意义,这些思想不仅对教师教育具有引导作用,更能传授给学生深层的逻辑思维,促进创新性发展.本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及数学思想并论述其对中国当代中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与价值的认识极不充分,存在种种误解和偏见.起先是关于中国古代数学的独立性问题,即毫无根据地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是从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传入的.后来一些公正的西方学者逐渐接受了数学上“在公元前250年到公元1250年间,从中国传出去的东西比传入的东西要多得多”(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语)的结论.但有些西方学者仍坚持认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语文课有故事,历史课有英雄人物,英语课有游戏,自然课有实验,而数学课呢?有的是公式、定理、逻辑推理.学好数学要算、要证明,而它们枯燥乏味,从而使数学孤立于其他学科,变得“孤芳自赏“,也使广大的读者失去了进一步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耐心.因此,这里所讲的数学“孤独“就是指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少的现象.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本文结合自己的初中教学实践,从教与学方面分析数学成为“孤独“的原因和告别“孤独“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语文课有故事,历史课有英雄人物,英语课有游戏,自然课有实验,而数学课呢?有的是公式、定理、逻辑推理.学好数学要算、要证明,而它们枯燥乏味,从而使数学孤立于其他学科,变得“孤芳自赏“,也使广大的读者失去了进一步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耐心.因此,这里所讲的数学“孤独“就是指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少的现象.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本文结合自己的初中教学实践,从教与学方面分析数学成为“孤独“的原因和告别“孤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家知道,语文课有故事,历史课有英雄人物,英语课有游戏,自然课有实验,而数学课呢?有的是公式、定理、逻辑推理.学好数学要算、要证明,而它们枯燥乏味,从而使数学孤立于其他学科,变得“孤芳自赏”,也使广大的读者失去了进一步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耐心.因此,这里所讲的数学“孤独”就是指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少的现象.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本文结合自己的初中教学实践,从教与学方面分析数学成为“孤独”的原因和告别“孤独”的对策.一、产生“孤独”的原因(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  相似文献   

11.
郑延祖 《中国科学A辑》1976,19(1):111-119
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讨论我们所居住的大地在其中所处的地位(即天和地的关系),讨论它的大型结构,讨论它的变化、发展,讨论它的有限、无限,这就叫做宇宙论。宇宙论是自然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而且和哲学紧密相联系,历来是科学和宗教、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激烈斗争的场所,而在中国又和儒法斗争交织在一起,矛盾错综复杂,斗争此起彼伏,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场面。  相似文献   

12.
二次方程的问题在我国最早是记载在赵爽的《周髀算经注》中首章的附录“勾股圆方图”说和刘徽的《九章算术》中.丢番图和巴比仑的数学家对类似的一道题也有研究.本文将在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对他们的解法进行分析比较.赵爽(字君卿)约是三世纪时人.《周髀算经注》是赵...  相似文献   

13.
<正>在历史上,对数列的讨论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巴比伦、古希腊、埃及和印度,都曾有过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等,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有研究,说明我国古代对数列问题的研究曾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浅析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琳 《大学数学》2007,23(5):129-133
数学建模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建模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高等院校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科技、生产的发展,数学已经广泛应用在生活、经济、军事许多方面.宇宙之大,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数学无处不在.记得有位科学家曾这样说:"我不敢想像一个一点数学都不懂的人是怎样生活的".马克思又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这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数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省身 《数学进展》1996,25(5):385-388
中国的数学陈省身1996年5月9日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出发,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因此结果是十分坚强的.它会有用,是可以想象的.但应用的广泛与深刻,则到了神妙的地步,非常理可以预料的了.以下将就最近数学的发展中,举若干故事为谈助.一、...  相似文献   

17.
管子地员篇(大约在公元前第四世纪内写成)讨论管乐,说把“宫”音管长“三分而益之以一”便得着“徵”音管的长度.考工记(大约是公元前第三世纪内的作品)讲制造车轮有“六分其轮崇,以其一为之牙围”,“参分其牙围而漆其二”等等说法.中国人在秦朝以前,很早就知道分数的实际应用,是无可怀疑的.在天文.历法的研究中,尤其需要用繁复的分数算法.例如,周髀算经(大约是公元后第一世纪内的作品)关于月行速度的计算,有下面的乘除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多边形如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其中称 a=面或边;b=垂綫或中垂綫;r=外容圓半径;c=2r=斜,或外容圆直径。此項实用做法,是以a边为基础,不用圆規来进行的。中国首先考虑这种正多边形实用做法,是建筑家李誡在他編輯的“营造法式”(1100年)內做到正四边形:a=100时,c=141; 正六边形:a=50时,b=87,c=100; 正八边形:a=5时,b=12,c=13。李誡是掌握着π=22/7,2~(1/2)=1.414,3~(1/3)==1.74的数值,所以假定,在正四边形 a:c=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数学源远流长,古代数学史与教学结合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以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教材中直接出现中国数学史内容的有13处,内容涉及我国古代方程、勾股定理、贾宪三角、出入相补原理等等,但其中一半以上是以阅读材料形式出现的,如果让学生自行阅读或由教师照本宣科地带领学习,其教学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20.
浅析数学实验教与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指出 :“学习任何东西 ,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数学有两个侧面 ,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的科学 ,从这个方面看数学象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 ;但另一方面 ,创造过程中的数学 ,看起来却象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 .为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更全面地提高 ,就要在教与学中充分体现它的两个侧面 ,去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学习方式改变为特征 ,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 ,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过程 ,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数学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