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固态非溶性物体置入液体中时,其位置有三种情况,一是沉入液体底部;二是浮于液面也就是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中,另有一部分露在液面之上;三是悬浮于液体中,即物体全部没入液体之中,但又不沉入底部.第一种情况,物体的位置一目了然,第二种情况物体的浸入深度很容易求得.下面仅对物体悬浮于液体中的第三种情况作一讨论,敬希同行专家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2.
物体沉浮实验的改进刘玉珍(安徽省维尼纶厂中学238002)“物体的沉浮条件”的演示实验,可以取两张烟盒的铝箔(最好除去内层衬纸),代替课本中所采用的铝皮.演示时先说明这是铝制的箱,铝的密度是2.7×103干克/米3,大于水的密度.根据前面讲的物体浮沉...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上册第54节关于惯性的演示实验,按课本所指示是“把一个木块直立在小车上,让小车沿着斜面向下运动(图88),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的时候,车上的木块就向前倒下(图89)”。这个实验还不能彻底说明物体的惯性。因为学生认为,小车沿着斜面向下运动时,直立在小车上的木块已经向前倾斜,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车上的木块已经向前倾斜,必然会向前倒下。他们怀疑如果小车沿着水平方向或沿着斜面向上运动,当小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章第七节中,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本领不同的演示实验的不足在于实验两次,比较先后观察到的玻璃管里小水柱移动情况,分析得出结论。这就必须做到两点:(1)分别照射黑白两侧时太阳光(或其它热源)强度必须相同。(2)两次光照的时间必须相等。  相似文献   

5.
教学实践中,为了全面、形象、直观地演示液体压强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效果明显.我们自制了一些液体压强实验教具.现在简单介绍液体压强实验教具制作方法和使用如下. 实验1 制作方法: 取一个空矿泉水瓶,在其侧壁上不同的高度位置刺3个小孔. 使用方法: 给瓶里充满水,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现象,小孔的位置越靠近瓶底(即小孔的位置越低),水柱喷得越远.这一现象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初三物理中液体对流演示实验,往往因烧瓶中投入高锰酸钾时晶粒就溶解在水中,在未加热前就出现混浊现象,观察液体对流现象就不清晰。为此作如下改进。先在烧杯内装大半杯冷水,并放在支架上,用一小薄块的脱脂棉把高锰酸钾晶粒包  相似文献   

7.
在落球法测液体粘度的基础上,利用阿特武德机控制小球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从而突破了原落球法测液体粘度的局限性,且丰富了该实验的物理思想和内容,并作为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应用于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8.
9.
如图所示,利用力距盘来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当仪器装置调试好后,根据课本上的要求,做研究有固定转功轴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每次实验都要量出从金属轴到各个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即各个力的力臂。  相似文献   

10.
对义务教育新教材第三册31页演示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实验(图1),学生易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水灌得越深,水的质量越大,底部受到压强越大. 建议改为如下实验:取一个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容器和一个倒圆锥形容器,但底部开口一样(便于观察比较皮膜突出情况),分别扎上橡皮膜.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全部倒入圆锥形容器中,再用量筒量取一样多的水,先往圆柱形的容器中注入与圆锥形容器中同样高的水(图2),看到虽然两容器装的水不一样多,但深度一样,底部突出情况相同.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底部压强与质量多少无关.接着,把量…  相似文献   

11.
图1所示是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演示器材,用于演示: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玻璃筒各端口都用橡皮膜封住,无法与外界大气压相通.当将实验器材置于水槽中时,玻璃筒内的密闭气体由于橡皮膜向内凹陷而被压缩,导致内部气体压强增大,影响橡皮膜向内凹陷的程度,从而影响了实验的直观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学物理实验中的落球法测液体粘滞系数实验,利用交变电流消磁的工作原理,对原有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在保证不确定程度与原有实验装置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实验成功率,简化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固体和液体密度测定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热法测液体比热容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电热法测液体比热容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量热器系统,无论在密闭还是开放条件下,测量液体比热容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控制液面下降法,将原实验仪器中的表面皿换成测量杯,利用放水阀控制液体流出速度,从而使数字电压表的示数在液膜拉断前后容易观察,另外在测量杯上标出水平线,以便于判断吊环与液面平行,这样测量出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更接近实际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动音叉仪测量液体密度,分析原实验仪器存在的不足,对原实验装置做了改进。通过测量水的密度,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实验仪器不但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而且操作更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17.
对现有吊环法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仪的水平调节装置、吊环升降装置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在原有仪器上增加了液体加热装置,以便对不同温度下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进行测量,实验说明新的实验装置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实验对比得出:新的实验装置操作方便、实验误差小、重复性好,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传统的做法是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浸没在烧杯的水中,改变金属盒上橡皮膜的方向是靠一个相当于皮带传动的装置进行的.这种方法有如下缺点:1)用手悬空提着传动装置进行调节时,难免会引起金属盒在水中抖动或晃动,压强计上的示数就不稳定,难以观察;2)连着金属盒的橡皮管随金属盒转动在水中弯曲时,由于受烧杯内空间的限制而往往折叠,造成管子不通或压迫管内空气,也会使压强计的示数发生改变,影响真实性.我们在实践中把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克服了上述缺点.1 装置制作1)用一直径约10cm…  相似文献   

19.
初中一册物理课本中的液体间扩散现象实验,是用小漏斗向水中加硫酸铜溶液,由于小漏斗管颈中有空气,且液位差较大,因而在加液时易产生气泡,造成加液后两液体界面不清晰。另外此实验要静置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结果,这就不利于在一节课时间内得出结论。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对此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中用光控数字毫秒计测量周期的方法,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