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动控制翼板抑制悬索桥颤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控制翼板是一种新型桥梁气动措施。本文基于非定常气动力理论,推演了安装主动控制翼板后作用在整个桥梁主梁单位长度上气动力表达式,从增加系统扭转阻尼的角度,研究了翼板主动扭转振动参数的选取。在此基础上,对某大跨悬索桥方案进行了二自由度颤振分析,结果表明:合理选取翼板的主动扭转振动参数,主动控制翼板能够有效地提高该桥的颤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航空航天飞行器舵翼类结构的气动颤振是一种灾难性的动力学行为.在基于偶极子理论的气动弹性动力学模型中,气动载荷可表达为基于结构动力学响应的一种状态反馈的闭环控制力,控制律取决于翼型的几何参数、材料参数、结构动力学特性以及来流速度等多种条件,通常需通过实际飞行或风洞实验进行辨识与检验.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系统动力学响应的模态特征等效为前提,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主动控制的方式进行气动载荷下舵翼类结构自激颤振的特征值跟踪策略.建立并讨论了等效系统的非自伴随动力学微分方程及其特征方程的求解过程,并与通用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优化搜索分别获得了位移和速度的最优反馈点、最优作动点位置及最优反馈增益系数,经对比计算拟合得到风速–位移增益曲线和风速–速度增益曲线,从而实现了由单点反馈、单点作动的集中力的闭环控制等效系统的真实气动力分布控制.仿真算例表明,由此预示的实验过程无需辨识和重构非定常气动力的时域波形,无需其他干预即可实现地面模拟实验,主动控制的效果满足预期,初步实现了自激颤振的特征值跟踪,为进一步推动主动控制模拟实验及颤振参数辨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机翼/外挂颤振主动抑制的控制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丛青  陈桂彬 《力学学报》1991,23(3):274-282
本文介绍了对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抑制控制律的研究。并用三种控制律的结果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控制律的设计是成功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文中重点介绍了两种控制律,它们都是以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首先,把最优控制理论与颤振分析的状态空间法相结合,得到状态反馈。然后导出不同的输出反馈。文中,还讨论了该系统的阵风减缓和稳定裕度。 为对比起见,还给出了在同一模型上,用气动能量概念方法导出的控制律。由此,可看出它们在颤振抑制效益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定常N-S方程的三维机翼颤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N-S方程为控制方程,求解三维机翼的非定常气动力,并与颤振方程耦合迭代计算,求解机翼广义坐标响应的时间历程,根据广义坐标的时间历程的衰减、等幅和发散振荡等情况确定机翼颤振临界条件.以某导弹翼面作为算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飞行器非线性气动弹性和颤振主动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针对发展性能先进的新一代飞行器所涉及到的非线性气动弹性理论与分析技术,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着重从建模技术、求解方法、非线性气弹特性分析几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其次,对在飞行器设计中一直颇受关注的、智能材料在飞行器结构颤振及振动主动控制中应用研究现状也给予简要的介绍。最后指出一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布式压电驱动器升力面的颤振主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民  管德  李敏  诸德超 《力学学报》2002,34(5):756-763
对采用分布式压电驱动器升力面的颤振主动抑制进行了理论与试验研究.应用 LQG最优控制法设计了主动控制律,在控制律降阶时提出了平衡实现与LK法结合使用的新途径,在对不定常气动力进行有理函数拟合时对LS法进行了改进.试验中利用激光测速仪非接触测量模型的速度响应并在地面共振试验中用压电驱动器激振模型.颤振风洞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合理并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综合考虑复合材料机翼的材料耦合和几何耦合的特点,利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非定常气动力作用下复合材料机翼/外挂系统的气动弹性运动方程。采用微分求积法进行离散,运用MATLAB语言编程对系统响应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用微分求积法计算复合材料机翼的颤振特性是可行的;随材料耦合刚度的增加,机翼的颤振临界速度出现了双峰值;而对于复合材料机翼/外挂系统,颤振临界速度随材料耦合刚度的变化规律较为复杂,与外挂参数的设置相关。  相似文献   

8.
联接刚度对机翼/外挂系统颤振边界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带外挂物二元机翼的颤振特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分析机翼与外挂物之间俯仰联接刚度对颤振边界的影响。在大量算例的分析基础上,给出了颤振频率及颤振边界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对颤振边界类型的一般判别方法,颤振模型的风洞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全机非对称外挂状态颤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对称外挂状态飞机的颤振特性作了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窜支自动跟踪及可视化处理,取得满意的结果,为非对称密集模态飞机结构的颤振分析和数据处理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大展弦比机翼水平弯曲模态参与耦合时的颤振特性,首先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颤振分析方法研究了某大展弦比机翼的颤振特性,建立了大展弦比机翼非线性颤振分析的简化模型,即盒段模型;然后通过组合不同的水平弯曲频率、扭转频率形成不同的接近模式,系统分析了不同接近模式对盒段模型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水平弯曲频率和扭转频率发生模态交换的存在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盒段模型进行非线性颤振分析发现:水平一弯模态参与耦合降低了机翼传统模式的线性颤振速度,增大水平一弯的频率有助于该类颤振速度的提高;在水平一弯频率和扭转频率逐步接近时,会导致机翼颤振速度显著下降,且颤振类型会由水平一弯和垂直弯曲耦合的颤振转化为水平一弯和扭转耦合的颤振。  相似文献   

11.
不可压气流中二元机翼颤振的分岔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可压气流中二元机翼颤振系统的分岔点进行了研究,应用中心流形理论将四维系统降低了二维系统,用后继函数判别法对分岔点的真假中心及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压电结构的主动控制仿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直接负速度反馈和基于LQR(二次线性最优控制)的独立模态空间主动控制方法来控制结构的振动, 采用一种新的仿真方法:PATRAN与MATLAB联合仿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主动控制数值仿真. 用MATLAB的xPC实时控制,进行了主动板的振动控制实验,验证了采用上述控制仿真方法的正确性. 各种结果表明用压电结构进行振动主动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二元机翼颤振的分叉点类别的判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中心流形理论将二元机翼颤振这一四维系统降为二维系统,用后继函数判别法对分叉点的真假中心及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ow-order dynamic modeling and active control of a flexible plate and provide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First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data of the system, the Markov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are identified using the method of observer/Kalman filter identification (OKID). Then a low-order state-space model is built using the 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 (ERA). Finally, a 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LQG) controller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low-order state-space model.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在高超声速飞行的过程中,导弹舵面会出现颤振问题,可在短短几秒内导致结构破坏甚至解体.为了改善舵面颤振特性,并让设计过程更加科学和高效,结合拓扑优化技术,开发了相应的优化程序应用于导弹折叠舵结构颤振抑制设计,获得比原始设计方案拥有更大颤振临界速度的折叠舵结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相比传统的配重等方法,从拓扑优化的新思路高效、准确地获得新构型;将拓扑优化的前沿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到改善导弹折叠舵颤振特性的实际工程问题上,并在设计后进行强度校核;将颤振这种复杂的流固耦合问题从结构动力学问题逐步简化为静力学模型,进而用拓扑优化方法高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主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MTMD).AMTMD控制系统频率呈线性分布.AMTMD保持相同的刚度和阻尼但质量变化.AMTMD的主动控制力采用Roorda(1975)提出的生成模式.基于结构的广义振型模型,导出了设置AMTMD时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DMF).于是AMTMD优化准则选择为结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分别使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最优搜寻,研究了反映AMTMD有效性和鲁棒性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频率间隔、平均阻尼比、调谐频率比、Min.Min.Max.DMF、标准化反馈增益系数和环增益系数.为比较,同时考虑了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和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而且,数值结果表明:AMTMD比MTMD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鲁棒性且比ATMD也有更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结构基于独立模态空间控制的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柔性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中,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是一种适合于柔性结构振动控制的方法,但如果控制器选择不好就会带来观测溢出和控制溢出.神经网络控制则具有较好的泛化作用和鲁棒性,对抑制观测溢出和控制溢出具有较好的效果.本在独立模态空间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神经网络控制,并对柔性梁及板进行了控制的数值仿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重型车辆在转向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主动前轮转向控制策略,基于这种策略设计了主动转向控制器,建立了三轴商用车的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简化模型及整车模型,利用TruckSim--Simulink建立联合仿真平台以及进行硬件在环实验。在不同工况、不同车速下,分别对有无主动转向控制器的车辆进行了操纵稳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主动转向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策略在不同工况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个压电振子的湍流边界层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郑小波  姜楠 《力学学报》2016,48(3):536-544
利用安装在壁面上的单个压电振子周期振荡,采用开环主动控制方案,实现了对平板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猝发的主动控制和壁湍流减阻.根据不同的输入电压幅值和频率,完成了10种工况的实验.在压电振子下游2mm处,用热线风速仪和迷你热线单丝探针,精细测量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瞬时流向速度信号的时间序列,分析了在Re?=2183压电振子振动对湍流边界层平均速度剖面、减阻率和相干结构猝发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施加控制的工况使平均速度剖面对数律层上移,产生减阻效果;压电振子振幅越大,减阻率越高,减阻效果越明显;通过对施加控制前后流向瞬时速度的多尺度湍涡结构脉动动能的尺度分析,当压电振子振动频率与壁湍流能量最大尺度的猝发频率相近时,减阻率达到最大,为25%,说明控制壁湍流能量最大尺度相干结构的猝发是实现壁湍流减阻的关键;通过对比相干结构猝发的流向速度分量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发现施加控制的工况中相干结构猝发流向速度分量的波形幅值明显降低,且流向速度在扫掠后期高速阶段迅速衰减,缩短了高速流体的下扫过程,说明压电振子的振动能抑制相干结构的高速流体下扫过程,减弱高速流体与壁面的强烈剪切过程,并使近壁区域相干结构的振幅显著减弱,迁移速度加快,从而减小壁面摩擦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