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正林 《化学教育》2002,23(5):21-23
本文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出发,广为搜集、整理了CO2的有关知识,简述了CO2在生态环境、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的生命活动中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中的广泛作用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中英 《化学教育》2004,25(8):36-37
《化学教育》2003年第6期刊登了朱文祥、裴毅两位老师“让我们给‘物质的量’命个名”一文。文章指出“物质的量”作为一个物理量名称的不严谨为学生及化学工作者带来诸多不便。介绍了英、美等国化学教材、专著中“mole”概念的引入、使用。作者认为十分必要给“物质的量”取个特定的名称,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化学问题中可能的现象以及对现象的解释我们都应通过实验验证或是结合其他资料来寻求合理的答案,而不可凭空臆测或是想当然.下面给出几个例证.希望借此让我们重视对引起因素的全面思考并重视通过实验探索求证.  相似文献   

4.
曹少华 《化学教育》2003,24(4):24-25,43
1 实验背景高中学生的通病是习惯于听老师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而不太愿意也不善于讨论和质疑 ;学生在解题时 ,往往是客观题 (选择题、填空题等 )得分率较高 ,而主观题 (简答题、开放性试题等 )得分率较低。这是长期过分强调接受性教育导致的结果———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表达能力被大大削弱。因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敢于并善于质疑 ,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理应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实践的重点。笔者从实践中观察到 :学生比较喜欢记日记 ,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困惑等记下 ,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些语文老师充分借用…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育》2003,24(3):15-15
接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所属ACEN(亚洲化学教育网 )转来的通知 ,称自即日起至 2 0 0 3年 5月 1日止 ,IUPAC与SAW (环球科学 )将在IUPAC主页上联合举办年龄在 10岁~ 16岁中小学生世界网上化学墙报竞赛。希望我国中学化学教师积极宣传和组织学生参加 ,提交的论文可以用中文撰写。以下是通知全文 :化学教育委员会”公众了解化学”分会与环球科学协会合作 ,将在IUPAC主页上举办年龄在 10岁~ 16岁之间的中小学生网上化学墙报竞赛活动。竞赛主题”学生日常生活中化学的重要性”。投稿截至期为2 0 0 3年 …  相似文献   

6.
赵亮  周思军 《化学教育》2003,24(4):19-21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中等学校(中师、中专、中学)的化学课程增加了化学“阅读”栏目。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流于了形式。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呢?本文探讨了中师化学“阅读”栏目教学的实施策略,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化学教育类期刊关于化学概念的研究文章,及一些和社会、生活、技术、环境直接相关的化学概念的研究文章,发现对于基础的、抽象的化学概念学习和教学有比较多的研究;对和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化学概念的学习和教学则很少关注,或者只是关注概念含义的解释,很少关注学生头脑中对这些和社会、生活、技术、环境直接相关的化学概念的认识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8.
吴长顺 《化学教育》2009,30(10):69-70
“化学预实验”,就是化学实验课前在实验室对实验的预先试做。下面,笔者把“化学预实验”伴我快乐成长的过程与启示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相信会给您的化学教学提供新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王荣梓 《化学教育》2004,25(7):28-28,31
初中化学“绪言”(新教材)的内容很有特色,它不同于一般书本的简单介绍,而是通过精彩的实验和生动的事例,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充满了魅力,这对初接触化学、对化学充满着神秘感和好奇心的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和  相似文献   

10.
关于开设"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课程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是化学教育硕士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新开发的课程。如何建设和实施这门课程,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几年来,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做了一些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11.
李雪  曹坚  肖小明 《化学教育》2020,41(1):56-61
“互联网+”的概念大发展下,微信及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新的学习平台。通过对中学化学教师使用微信及微信公众号开展化学教学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学化学教师对公众号运用到课堂中持乐观积极态度。结合推送内容对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的可行性与创新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如何利用公众号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Aiming at the requirement of "suspending classes without stopping learning" i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new coronary pneumonia,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cloud classroom of inorganic chemistry. How to use Tencent classroom, Superstar learning and WeChat public account to construct this "inorganic chemistry" cloud class was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norganic Chemistry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移动阅读习惯和信息化学习需求,构建了无机化学多元信息化教学模式。介绍了构建这种教学模式所需微信公众号、微助教和QQ群作业的使用方法。初步探讨了无机化学多元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后疫情时代的教学需要和地方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不足,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初步探索了微信融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课前通过公众号的推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标的预习,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中,先通过微信群进行预习测试,并基于测试反馈调整需要重点讨论的实验要点,再通过微信群共享师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课后结合拍摄的错误操作的照片撰写公众号推文,进行实验反馈,帮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微课是在信息化时代和新教学理念下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针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利用微信公众号构建微课平台,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解决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培训、学生预习、学时少及实验内容多、实验药品购买使用受限、不能做有毒实验等问题。通过微课教学还实现了实验内容多样化、演示操作可视化,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动手能力,规范实验操作流程,便于学生对实验重点难点的掌握,同时增强师生交流,满足各层次学生要求,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6.
Fully understand the chemical science and reasonable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premise to chem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ource types of popular science of chemistry in China. The chemical science resources in China are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including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emical science, popular science ba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public class and the chemical science online open courses, and WeChat public platform chemical resources.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 meaningful introduction of chemical science resources for the public, 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chemical scienc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具有简单、便捷、精准、可持续、学生乐于接受等特点,已渗透到高校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直接影响着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为了提高教学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了利用微信公众号构建基础化学实验室管理系统,介绍了相关的应用与实践,这将使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为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In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on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teach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teaching. Taking the "preparation of n-bromobutane" as an example, a new "online-offline and virtual-actual combination" teaching mod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encent Meeting, MLabs, laboratory and WeChat group" is introduced. The practice of the new mode of teaching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pre-class online guiding by teacher, student preview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students and teacher discussion and operation in laboratory, and post-class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Q&A",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s have been received. It is significant in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teaching reform and also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tstanding course" of organic chemistry.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hemistry experiment courses,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such as operation videos and course lecture videos. Moreover, online pre-lab testing system and data submitting-grading system have been developed, a WeChat public platform has been built named after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of ZJU". Through these resources and platform, a mixed online/offline teaching mode was practiced in recent years, some good education aims have been achieved.  相似文献   

20.
赵新颖  屈锋 《色谱》2018,36(3):181-184
"色谱行业女学者联谊会"自2016年4月成立以来,共举行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活动14次,相关报告28人次,参会人员600余人次。与《色谱》期刊合作,2017年3月首次出版了"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色谱行业女学者专刊",发表论文22篇;2018年3月,该专刊发表论文20篇。联谊会还建立了女学者微信群,女学者联谊会活动通过微信实时报道14次。联谊会活动受到色谱行业广大学者和同行的关注。在联谊会成立两周年之际,我们回顾联谊会的活动,借此感谢所有女学者的积极参与,感谢色谱行业各方同仁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