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反应热力学以及实验设计比较两方面出发,研究氨水对CaCl_2和H_2O_2反应制备CaO_2的影响。发现氨水用量与过氧化钙产量相关,当NH_3/Ca~(2+)摩尔比小于2时,CaCl_2无法反应完全;当NH_3/Ca~(2+)摩尔比为2时,过氧化钙产量增加,且无过多氢氧化钙杂质生成,较为符合制备反应的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2.
鸡蛋壳制备葡萄糖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葡萄糖酸钙是一种溶解度高,生理宽容性大的钙营养剂和抗过敏药,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及医药制剂供口服或静脉注射.目前常用的生产方法主要是生物发酵法,其缺点是工艺复杂, 生产周期长且易造成污染.本研究以葡萄糖酸δ内酯作为葡萄糖酸的来源,利用蛋壳中所含高达93%的CaCO3[1]进行中和反应制备葡萄糖酸钙,探索了一条变废为宝,工艺简单,成本低,污染小的葡萄糖酸钙生产路线.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钙的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先锋  段海宝  吴艳 《化学研究》2003,14(2):42-43,49
以氧化钙和双氧水为原料,通过添加稳定剂,实现了过氧化钙的常温合成.研究了反应时间、稳定剂的用量、原料配比等因素对过氧化钙的合成、纯度和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鸡蛋壳是一种天然产物,作为食品工业和人类生活的废弃物大量存在.鸡蛋壳膜作为蛋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性能优异、具有开发价值的天然生物材料.本文介绍了作者课题组近年来在鸡蛋壳膜蛋白方面的相关工作,这些工作围绕可溶性鸡蛋壳膜蛋白的提取及其在生物相容性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展开,有望将蛋壳膜蛋白应用于组...  相似文献   

5.
在700~800 ℃,以吡啶为原料用CVD方法制备出了管径在20~40 nm的竹节状碳纳米管. EDX和XPS结果都表明氮掺杂到碳纳米管中. HRTEM研究发现掺氮碳纳米管的竹节由数层石墨片弯曲而成,纳米管外层石墨层逐渐消失.从Raman谱图的对照中发现,与相似条件下制备出的纯碳纳米管相比,氮掺杂碳纳米管的D谱带对G谱带的相对强度增加, TGA研究发现掺杂纳米管在较低温度下即被氧化,这些结果都说明氮掺杂使得纳米管的缺陷增加.  相似文献   

6.
周贤亚  聂丽 《化学教育》2014,(14):37-38
以“碳酸钠的制备”项目为例,对教学过程中碳酸氢钠析出现象不明显等不足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通过优化制备反应时的加料方式和顺序,以及产物中Na2CO3含量的测定,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实验兴趣与实验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采用废弃的鸡蛋壳作载体,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o3O4含量Co3O4/鸡蛋壳催化剂,并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N2O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当Co3O4质量分数为20%时,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N2O分解性能。在空速10000 h-1和N2O含量0.1%的条件下,400℃可实现N2O完全转化;其比活性约为Co3O4催化剂的4.3倍(反应温度为440℃);同时,该催化剂对原料气中3%O2、3.3%H2O和/或2.0×10-4 NO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较高的稳定性。分析催化剂的多种表征结果发现,CaCO3作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与活性组分Co3O4紧密结合,两者的强相互作用导致20%Co3O4...  相似文献   

8.
9.
以粉煤灰为原料,经对粉煤灰高温焙烧活化和酸浸除杂后,提取其中硅铝组分作为制备分子筛的硅源和铝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NaP分子筛.通过优化除杂参数和合成制备参数调控NaP分子筛的晶体生长,得到了制备NaP分子筛的适宜条件为:SiO_2∶Al_2O_3∶Na_2O∶H_2O=1∶0. 5∶1. 66∶136,晶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20℃和8 h.通过XRD、SEM等表征测试手段研究分子筛的结构特征,并且采用Ni~(2+)和Ca~(2+)吸附实验对NaP分子筛进行性能评价,Ni~(2+)的去除率最大可达99.58%,Ca~(2+)交换能力达到373 mg/g.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的敞开式制备硫酸亚铁铵实验进行改进。采用封闭体系制备硫酸亚铁,可有效防止Fe2+被氧化,并可以吸收废气防止污染环境;利用原电池原理,加入少量碳粉或铜粉加速反应,能使反应进行得较彻底。使用乙醇可以制得品质好、收率高的硫酸亚铁铵产品;使用过的乙醇可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双氧水存在下钙-萘酚绿B体系的极谱波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平  杨培贵  魏小平 《分析化学》2001,29(12):1423-1427
研究了在双氧水存在下钙-萘酚绿B体系的极谱波行为及其应用。在pH11.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钙-萘酚绿B络合物于-0.67V可产生灵敏的极谱波,加入双氧水后极谱波移至-0.72V,且波高明显增大。导数波高与钙离子浓度在0.01-3.5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该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为配位还原的络合吸附催化波。利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水样、生物样品中的微量钙含量。  相似文献   

12.
Crystal growth of calcium carbonate in biological simulation was investigated via egg white protein with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during which calcium carbonate was synthesized by calcium chloride an...  相似文献   

13.
Benzoyl peroxide has been used as a mild and efficient reagen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enzoyl ester of oxime in moderate to good yields.  相似文献   

14.
蒋邦龙  陈宇  李远蓉  王强 《化学教育》2021,42(13):79-84
经典氯化钡法是中学化学对变质过氧化钠检验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也是中学化学考试的常见考点,但实验证明氯化钡法存在明显的干扰现象.借助对比实验阐释干扰机理,提出改进的检验方法,不仅能帮助中学教师加深对变质过氧化钠检验方法原理的认识,从而避免对方法适用性的理解误区,也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和相关试题编制的科学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林祥潮  黄晓东 《广州化学》2011,36(3):33-36,43
采用过氧化氢去除漂白粉中的有效氯,直接测定漂白粉中总钙量,探讨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时间,试剂加入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用量为1.5~4.5 mL,反应时间为3 min时,试剂加入顺序为:过氧化氢―氨性缓冲溶液―Mg2+-EDTA―铬黑T,体系对测定结果影响最小。用该方法测定了漂白粉中总钙量,其相对标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初中化学教材中"分解H_2O_2制O_2的反应中MnO_2的作用"实验存在的缺陷,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有效地改进,为建立正确的催化剂概念提供必要的化学实验支撑,凸显化学实验的实证价值。  相似文献   

17.
(Au)(Ag)纳米微粒光度法快速检测过氧化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粒径为10 nm的纳米金为晶种, 用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 nm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 用高速离心纯化除去过量的柠檬酸三钠获得了较纯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 其吸收峰位于393 nm处. 在pH 4.4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 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以氧化(Au)核(Ag)壳纳米微粒银层生成银离子, 导致393 nm处的吸光度降低. H2O2的浓度(c)在6.58~421.1 μmol/L范围内与393 nm处的吸光度降低值ΔA 393 nm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ΔA393 nm=0.00111c+0.0210, 相关系数为0.9908, 检出限为1.73 μmol/L. 本方法用于废水样品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The direct 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 offers a potentially green route to the production of this important commodity chemical. Early studies showed that Pd is a suitable catalyst, but recent work 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Au enhances th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significantly. The addition of a third metal using impregnation as a facile preparation method was thus investigated. The addi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Pt to a CeO2‐supported AuPd (weight ratio of 1:1) catalys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activity in the direct synthesis of H2O2 and decreased the non‐desired over‐hydrogenation and decomposition reactions. The addition of Pt to the AuPd nanoparticles influenced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thus leading to the marked effects that were observed on the catalytic form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addition,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hat can help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nominal ternary alloy compositions for this reaction i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