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教育丛书是数学教育研究在时间轴上的投影,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数学教育丛书可以划分为7个阶段:数学教学参考书的移植阶段、数学教学参考书的自我探索阶段、数学教学参考书的恢复与欧美革新教材的引进阶段、数学教学参考书的深化与教育理论图书的引进阶段、数学教学参考书向教育理论图书的转型与繁荣阶段、数学教育理论图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数学教育理论图书的新时代,这些阶段契合了当代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能为今后的数学教育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数学建模教育教学工作对工科院校培养新工科要求下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数学建模教育教学的经验和不足,探讨了在智能教育背景下,全方位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举措.在新时期探索数学建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强化本科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为新工科的发展夯实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弗赖登塔尔作为著名数学家与数学教育家,其带有强烈数学特点的数学教育思想,对数学英才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的灵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该思想,收获了较好的数学英才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文化为数学教育的反思提供了一种理念 ,数学文化提示数学教育应格外注重数学精神和理性思维方面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数学文化将对数学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珠心算与数学教学整合开发儿童智力、促进数学教学效率显著提升,这是黑龙江省坚持珠心算教育与数学教育结合的研究成果。科学实验证明,这一教育教学行为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脑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珠心算与数学教育结合,表现为"融合"、"整合"两种形式。融合为"融入、融进",凸显珠算的教育功能;整合为"一体、合二为一"进入课堂,保障了练习量,既凸  相似文献   

6.
给孩子们以“绿色的数学教育”──第四次思维与数学教学及数学教育心理学研讨会述评郭思乐(华南师范大学510631)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思维与数学教学专题协作组,最近在广州召开了第四次思维与数学教学及数学教育心理学研讨会,到会的有前世界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根据数学教学研究的意义 ,从事数学教学研究必须有作为动因的问题 ,用来说明问题的素材 ,对问题和素材进行判断和运用的观念 .这里的问题、素材和观念构成数学教学研究的基本前提 .把握了这三个前提 ,再加上实验和思考 ,也就把握了数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如何把握这三个前提 ?下面回答这个问题 .1 观念 :在数学教育发展轨迹的探寻中形成数学教学研究必须体现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以数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理念为背景 .在数学教育的发展进程中 ,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一个时期的主题 .如 2 0世纪 6 0年代的“新数运动”,70年代的“回到基础”,80年…  相似文献   

8.
珠心算教育是开发儿童智力潜能的教育,教师只要把珠心算与数学教育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数学教学效率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珠心算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是以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为重点,结合教学进度,在提高学生智力智商同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从我校普及教育成果上看是很成功的。一、活用教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通的数学教学,一年级学生只会两位数加减一  相似文献   

9.
邵泽 《数学之友》2022,(16):29-32
新时代赋予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要求,由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教育理念是一种专门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其中“三教”指的是“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基于“三教”教育理念,研究旨在优化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为例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强化学生的数学交流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在学生思考数学、体验数学和交流数学的过程中实现培育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为适应珠心算教育与数学教育整合的教学需要,根据我中心科研计划的部署,在专家组的指导下,本人历经三年研发和在教学中两年试运行,全套1—6年级《珠心算数学出题软件》(以下简称本软件)已全面正式投入教学。本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从根本上减轻了教师负担,大大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珠心算教育质量,同时也保障了珠心算教学年度鉴定验收和珠心算数学竞赛活动的题型需要。本软件属于黑龙江省"珠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数学教育与劳动教育在教学中有效融合的途径,本文以2022年江苏中考试题为依托,将涉及劳动教育背景的题目归纳总结为三类,并就其具有的跨学科价值与教学启示进行案例研究.研究表明:融合道路上的困境主要来源于教师教学、学生认知以及课程体系.相应地,促进融合的途径有挖掘数学学科中劳育的渗透点,完善课程体系以及提升教师教育技能.本研究为劳动教育融合数学教育提供了可行的教学方案与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育是以教会学生解答数学问题为重要目标,数学教育离不开数学解题教学.然而,提高教师的解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是提高教师的解题能力.一些知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专家也重视解题研究,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的<怎样解题>和<数学的发现>是数学解题学名著,对怎样解题给出了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13.
徐沥泉 《大学数学》2014,30(4):51-64
综述了数学方法论在我国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成果.由一项数学教育实验所确证的"数学方法论的数学教育方式"(简称MM教育方式),即应用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新的观点设计数学教学,既教证明又教猜想,使教学、研究、发现同步.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一般科学素养,增进了社会文化修养,形成和发展了数学品质,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而且也培养与造就了一批既能胜任教学,又能从事科研的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14.
代钦 《数学通报》2012,51(8):1-7,16
1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数学教学中国数学教育源远流长,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历程.中国古代数学教育不仅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数学家,创造如唐代的"明算科"那样世界上第一所数学高等学校的记录,而且也创造了迄今为止仍然闪烁着睿智的数学教学思想方法.然而,数学教育研究者和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对中国古代数学教学思想方法的了解和应用却不够.  相似文献   

15.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先导.只有摒弃旧的教育思想,从新的角度探索教育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在健康的轨道上持续而稳定地发展.本文从现代教学理论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数学素质教育应确立的四个观念,希望对有志于从事教学素质教育的同仁有所研益.1“大众数学”观“大众数学”是德国数学家达米洛夫在1983年华沙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1984年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经专题讨论而确认为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1986年在科威特举行的“90年代的学校数学”研讨会上对其进行了专门…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数学通报》是以全国中等学校数学教师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数学教育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提高中等学校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和开阔眼界、活跃思想服务。发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或创造性的数学教育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深入浅出地介绍数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帮助中等学校数学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讨论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迫切问题,交流教学经验;反映国内外数学教育的进展和动向,通俗介绍数学新分支、新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立足于面向所有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必备的数学素养为教学目的,创设了以“情境感悟、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的课堂教学范式,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使原有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马复 《数学通报》2002,(1):15-17
20 0 1年 7月 ,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1] (以下简称“标准”) ,这个“标准”作为我国 2 1世纪初期数学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 ,下同 )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考虑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自身的进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中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等多方面因素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结合当前数学教学现状 ,系统地给出了未来 1 0年内我国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实施建议 ,为新一轮数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笔者作为参与“标准”研制工作的一名成员 ,愿意在本文中就“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值得…  相似文献   

19.
数学素质培养与大学数学教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学素质是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的辩证统一。数学能力为骨,数学素养为肉,合为一体,构成数学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是大学数学教育的灵魂。在大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本简要地阐述了在信息社会中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大学数学教学课堂,以数学基础理论、数学建模课、数学实验课为基本框架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并探讨了新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育的一些思想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