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基艳  林书玉 《应用声学》2023,42(4):667-673
为了改善基于螺旋槽结构和斜槽结构的模式转换型纵-扭复合模态超声振动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扭转分量较小等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新型柱孔式复合变幅杆的模式转换型纵-扭复合模态超声振动系统,并利用有限元法和数据分析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引入新型柱孔式复合变幅杆的系统的输出端面的剪切应力、旋转角度得到了大幅提升,能够有效地提高纵、扭振动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2.
三梁纵弯扭超声驻波电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三梁纵弯扭超声驻波电机的结构及原理.重点用F.E.M.方法研究了三梁纵弯扭耦合振子的动态特性.给出了振动频率和振型随耦合振子结构尺寸的变化规律,并对所研制的实验驻波电机性能进行了测试,还研制了驱动电路.这种电机运行性能优于已有的单梁纵弯扭驻波电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纵-扭复合振动模式指数型复合超声变幅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书玉 《应用声学》1997,16(5):42-46
本文对指数型纵-扭复合振动模式的复合超声变幅杆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该变幅杆由均匀截面直棒及指数型截面杆组成。文中推出了变幅杆中纵向振动及扭转振动的共振频率方程,通过发迹指数型变截面棒的截面变化规律,实现了同一变幅杆中纵向振动与扭转振动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一种利用一阶纵振动和二阶弯曲振动的弯纵直线超声马达,采用加粗两端金属块的方法达到频率简并。实验测量得出一阶纵振动为36.6kHz,二阶弯曲振动频率为37.3kHz。利用该马达设计研制了一套驱动装置,经实验测得,当马达的预压力14.3N时,该装置无承载且无负载速度大于6cm/s;该装置承载196N的重物且负载l-2kgf时,仍能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林书玉 《应用声学》1996,15(5):27-30,5
本文对夹心式纵-扭复合振动模式压电超声换能进行了研究,从换能器的等效电路出发,在无耦合时,得出换热能器纵向振动模式及扭转振动模式的各自共振频率方程,实验表明,换能器各自共振频率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6.
斜槽式纵-扭复合模式压电超声换能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书玉 《声学学报》1999,24(1):59-65
对斜槽式纵-扭复合振动模式压电超声换能器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推出了换能器的机电等效电路,探讨了槽的倾斜程度对复合超声换能器的共振频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理论预测频率与实测频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林书玉 《应用声学》1996,15(5):27-30,5
本文对夹心式纵-扭复合振动模式压电超声换能器进行了研究.从换能器的等效电路出发,在无耦合时,得出了换能器中纵向振动模式及扭转振动模式的各自共振频率方程.实验表明,换能器各自共振频率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8.
纵-扭复合模式夹心式功率超声压电换能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书玉 《声学学报》1997,22(4):289-296
本文对纵-扭复合模式功率超声换能器进行了研究,该换能器由指数型前后金属喇叭盖板以及轴向极化和切向极化的两组压电陶瓷晶片组成。文中推出了换能器中纵向及扭转两种振动模式的共振频率方程。通过改变换能器前后指数型盖板的半径减编系数,得出了换能器中纵向与扭转两种振动模式同频共振的条件。实验表明,换能器的设计频率与测试频率基本一致,而且,换能器的纵向及扭转共振频率也比较接近,该换能器可望应用于超声加工及焊接等高振幅的功率超声技术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基于斜槽结构的模式转换型纵扭复合模态超声振动系统存在的扭转分量较小、纵、扭转化效率较低的问题,论文对基于周期性扇形孔和斜槽结构的模式转换型纵扭复合模态超声振动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仿真分析了扇形孔结构参数对基于斜槽结构的模式转换型纵扭复合模态超声振动系统谐振频率、扭转振幅、旋转角度和剪切应力的影响规律,并找到使系统获得最佳纵扭转换效率的扇形孔结构参数,且求解出扇形孔结构的引入对系统性能的改善幅度。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纵扭复合型超声波电机的纵振动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电机的各种纵振动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只有摩擦材料参数和电机预压力选择合适,保证定转子在一个振动周期内接触、分离,并得到合适的接触角,从而实现电机的纵扭同频振动,电机才会有稳定的输出转矩和较高的效率。此外,该模型还从理论上证实了简化力传递模型中转子不动假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吴豪琼  高志强 《应用声学》2023,42(2):406-415
为实现6061铝合金高效优质表面强化,采用有限元仿真法优化设计了阶梯型纵-扭谐动变幅杆,设计、制造了一套纵-扭超声滚压试验装置。纵-扭谐动通过检测变幅杆输出端纵向、扭转两个方向的振幅间接验证。进行超声滚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普通滚压加工,纵-扭谐振超声滚压过试件表层显微硬度最高提高了41%;在所选参数范围内出现随着静压力增大表面显微硬度整体呈现局部变化整体增大趋势,随着转速增加呈现局部变化整体减小的趋势,随着进给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相比普通滚压加工,纵-扭谐振超声滚压过的工件表面组织更细密光滑,滚痕由于扭振的高频反复挤压明显减少,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从而证明纵-扭超声滚压加工能更有效的实现6061铝合金的强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由磁致伸缩换能器驱动的纵向振动合成超声振动系统。文中介绍了结构设计,研究了声波导横向尺寸、驱动换能器数量及安装位置以及输入电功率对合成振动系统输出端位移振幅的影响,给出实验结果。由4个换能器组成的合成振动系统,当输入电功率为2.2KW时,在直径为20mm的输出端得到近300μm的双振幅。用于冷拔精密高压油管,产品精度达到西德DIN 7300A级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小超声手术刀的体积并提高换能器效率,研究了一种纵弯耦合的小型超声手术刀换能器。该换能器将刀杆与前盖设计为一整体以减小体积,在换能器上设不对称凹槽来实现纵弯耦合振动,从而提高效率。建立了小型超声手术刀换能器的等效电路,根据等效电路设计了换能器结构尺寸;使用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换能器的纵弯耦合振型,分析了凹槽尺寸对弯振幅度和频率的影响,优化了凹槽的尺寸。根据最终的设计方案制作了换能器实物并进行了测试,该换能器谐振频率为51.5 kHz,尖端振幅72.5μm,达到手术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纵扭振动换能器理论出发,计算了一种新的复合换能器型超声马达,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出了其主要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进一步拓宽双激励复合棒水声换能器的工作带宽方法。利用等效电路法和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双激励换能器的振动模态,分析了中间质量块的材料、长度对换能器发射电压响应的影响,提出结合较低工作频段的纵向振动和较高工作频段的纵向振动与径向振动耦合引起的弯曲振动进一步展宽带工作频带的方法。根据优化参数后的仿真模型制作的样品工作频带为14 kHz~47 kHz。采用这种纵弯振动模态耦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拓宽双激励宽复合棒换能器的工作带宽。  相似文献   

16.
曹洋  李华  任坤  周莲  刘素娟 《应用声学》2018,37(2):273-280
为了将超声聚焦效应应用于工业加工中的冷却技术中,该文提出一种由夹心式换能器纵向振动驱动球面弯曲振动超声聚焦系统。基于基尔霍夫-亥姆霍兹声场理论分析了由换能器中心面纵向振动和球面弯曲振动组成的复合超声振动条件下的声场聚焦特性,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聚焦系统具有显著的聚焦特性,球面弯曲振动将声能汇聚在声场焦区;当声场相位相同时,换能器中心面纵向振动和球面弯曲振动产生的声场在焦区发生叠加,可以进一步提高焦区声压;减小换能器中心面半径和球面曲率半径、增加球面开口半径可以增强复合超声振动的聚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吴豪琼  高志强 《应用声学》2022,41(4):620-625
为实现在纵向单激励超声振动输入条件下获得纵扭谐振输出,提出一种基于声波传播理论为基础设计阶梯型变幅杆,并在其小端增加沿中心轴均布6斜槽的圆环传振杆的方案:首先数值计算进行理论设计,然后使用有限元进行分析修正,最后确定变幅杆尺寸。结果表明:理论设计谐振频率20kHz,仿真分析在19457Hz时变幅杆能够实现纵扭谐振;根据仿真结果制作变幅杆,阻抗测试结果谐振频率为19884Hz,与理论值、仿真值误差较小;在输入端加载幅值为5μm的纵向单激励超声振动,测试输出端截面圆周上任意一点,其切向和纵向振幅分别为12.7μm和8.5μm,表明变幅杆实现了纵扭谐振且振幅增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有限元软件对超声复合振动系统中的局部共振现象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局部共振是耦合振动”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用有限元方法进一步研究了截面直径比、工具杆长度等影响局部共振的因素,总结出了产生局部共振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超声扭振系统的四端网络设计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组成超声扭振系统的每一部件都等效为一机械四端网络,将所得的各网络矩阵相乘。得到系统的等效网络矩阵.由此求出该系统的谐振频率或指定频率的某一设计尺寸以及角位移放大系数,方便了设计和计算.文中给出了计算实例,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0.
几种扭振复合超声变幅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阮世勋 《应用声学》1998,17(1):21-27
对左、右段为圆柱型、中间段为变截面杆的三段式复合扭振超声变幅杆给出了频率方程和参数计算通式据此得出中间段l2分别为指数型、类国雄型、类悬镇线型和类余弦型,而l1=l3≠0,或l1≠0;或l3≠0的各种组合复合杆的参数计算式,并算出了其参数值,给出了主要参数曲线.测试了十组典型试件的谐振频率和放大系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本法可组合成许多适应各种用途的扭振复合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