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设计和合成新的分子受体中环蕃担任了重要角色[1,2],可用于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的分子识别[3,4],四氮杂对环蕃是人工模拟酶研究中发现的一类新化合物,也是主-客体化学中可以充当主体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对这一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修饰,可能产生理想的酶模型用于加快反应速率,或选择性地控制反应.  相似文献   

2.
以2,3,5,6-四氟-1,4-苯二甲醇为原料,经选择性单醚化、溴代及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氟醚链(Ⅰ),通过IR、MS、1H NMR对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结构进行了确证.以此作为富π电子供体和缺π电子联吡啶大环化合物环双(百草枯-亚苯基)四阳离子环蕃(CPQT)自组装形成新型准轮烷Ⅱ(I-CPOT),并利用1HNMR化学位移变化跟踪该准轮烷在温度调控下的分子开关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达到无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硼化反应高选择性的目的,设计并合成了基于[2.2]对环蕃的手性氮杂环卡宾前驱体.应用该双功能的卡宾催化剂实现了商业化的联硼酸频哪醇酯[B_2(pin)_2]对查尔酮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得到了高达99%收率和97%对映体选择性的有机硼化合物.研究还发现,水作为添加物在该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甲醇钠的作用下,2分子的2,3-二(2'-氰乙基硫基)-6,7-二丁硫基四硫富瓦与2分子的2,6-二(氯甲基)吡啶反应生成四硫富瓦烯-吡啶结构单元的新型环蕃(3)。在离子液中测定了新型环蕃3的电化学性质,并研究了其对金属离子识别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中,环蕃中四硫富瓦烯单元更加容易被氧化或还原,而且其紫外吸收也显著增强;同时发现Pb2+对这种新型环蕃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最为明显,其对Pb2+有一定的选择性识别功能,Cu2+能够破坏TTF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5.
β-环糊精2位碳仲羟基的选择性磺酰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糊精(CD)是由若干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大环化合物,它最大的特征是能在其分子空腔内结合多种有机、无机分子,因此 CD 及经化学修饰得到的一些衍生物可以较好地模拟天然酶的一些特性。对 CD 进行化学修饰的一个重要步骤往往是对它的羟基进行选择性的磺酰化。β-CD 是由7个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其伯羟基的单对甲苯磺  相似文献   

6.
以N,N’-二对甲苯磺酰基-4,4’-二氨基二苯砜与二溴代烷为原料, 高度稀释条件下合成了三种新型有硫原子桥连的氮杂环蕃N,N’-二对甲苯磺酰基-1,8-二氮杂[8.1]对环蕃-15-砜(C); N,N’-二对甲苯磺酰基-1,10-二氮杂[10.1]对环蕃-17-砜(D); N,N’-二对甲苯磺酰基-1,12-二氮杂[12.1]对环蕃-19-砜(E). 提供了三种环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用IR, 1H NMR和元素分析证实了新化合物结构. 分析了化合物D的单晶结构数据, 为环蕃化合物的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晶体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碱性离子液体[bmim]OH能快速、高选择性地催化有机硫试剂与丙烯酸乙烯酯之间的直链加成反应.通过这种方法,合成了12种β-烷基硫取代的丙酸乙烯酯类含硫化合物.进一步调控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实现Michael加成和分子内的加成-消除反应的一锅串联成环反应.利用碱性离子液体[bmim]OH选择性促进巯基亲核性的策略,成功地合成了6种七元硫杂环化合物,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确定.  相似文献   

8.
绿色化学是当今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仿生催化是绿色合成技术和方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质和酶分子在酶催化转化过程中的"构-效"关系可以通过仿生催化进行模拟研究.CO_2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但它同时也是C1化学的重要原料.利用CO_2与有机环氧化合物通过偶联反应制备有机环碳酸酯或聚碳酸酯则是CO_2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运用手性催化剂对此反应进行不对称环加成得到手性环碳酸酯的研究不多.本文首次设计并合成了具有双提篮结构的手性钴卟啉螯合物.其中的提篮部分由手性联萘酚(S或R)和L-苯丙氨酸组成,从卟啉骨架的meso位引入,首先制备了两种手性结构的自由卟啉配体(6a,7a);然后与醋酸钴反应得到两种二价钴卟啉手性配合物(6b,7b),加入醋酸后,通过空气氧化得到三价钴卟啉手性催化剂(6c,7c).采用紫外、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包括二维NMR)等技术对得到的卟啉中间化合物、配合物和催化剂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将得到的三价钴卟啉配合物作为手性催化剂用于CO_2和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结果表明,提篮的手性基团对小分子的环氧化合物环氧丙烷具有手性选择性,在低温-20°C下,可以得到大于50%的ee值.同时由于提篮与卟啉平面空间的有限性,导致分子体积较大的环氧化合物与CO_2的反应很慢,也没有发现其对环碳酸酯的对映选择性.我们相信本工作对于合成手性卟啉分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有机化学》2014,(4):836
正Angew.Chem.Int.Ed.2014,53,1822~1826钯催化有机硼酸与卤化物的反应,即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是应用最广泛的C—C键形成方法之一.为了更有效地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多官能团底物的制备和选择性反应就显得非常重要.多卤化物的研究已经广为人知,而反应性可以区分的多硼化合物则更具有挑战性,仅在近年来引起合成化学家的关注.文献中一些双硼化合物都是从含有其它官能团的有机硼制得,因而制备步骤繁琐,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有机  相似文献   

10.
缺位Dawson型K10Na2H2P2W16O60在环己烯氧化中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二缺位杂多化合物K10Na2H2P2W16O60·18H2O,用IR、UV-vis、XRD及TG表征了其结构,考察了该化合物在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烯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溶剂种类和反应温度对二缺位杂多化合物的催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叔丁醇中主要生成环己烯酮,在丙酮中主要生成环己二醇.在乙腈中主要生成环氧环己烷,其选择性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催化剂用量增加而降低,环己烯酮的选择性则逐步升高.催化剂与产物可通过温控固-液相分离,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Mitsunobu反应是醇与酸性化合物偶联形成新化学键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用来构建碳-氧、碳-氮、碳-硫及碳-碳等化学键,在天然产物和功能有机分子的合成中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对Mitsunobu反应的机理及其在构建化学键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该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手性环氧氯丙烷的CPO酶催化不对称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氯过氧化物酶(CPO)对有机底物的手性识别,以CPO催化、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氧化3-氯丙烯合成手性(R)-环氧氯丙烷,并引入多羟基化合物为添加剂提高了目标产物的产率及对映选择性.反应主要受体系的pH值以及CPO用量等因素控制.UV-vis及CD光谱分析表明,反应体系中引入多羟基化合物(甘油、PEG400、PEG600)时,CPO的血红素辅基暴露程度增加,底物容易接近活性中心,同时CPO的α-螺旋结构得以加强,从而有效提高了产物收率.CPO对底物的手性识别主要基于底物与酶催化中间体([Fe(IV)=O·]+)形成的复合物对酶的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反应条件优化,(R)-环氧氯丙烷产率可达67.3%,对映选择性(ee)97.5%.  相似文献   

13.
杨秉勤  白银娟  高波  张秉林 《化学学报》2010,68(16):1629-1634
以二茂铁为原料, 通过合成1,1'-二乙酰基二茂铁、1,1'-二茂铁二甲酸、1,1'-二茂铁二甲酰氯, 在高度稀释条件下与4种二羟乙基苯胺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了1,9-二羰基-2,8-二氧-5-(4-氟)苯基氮[9]二茂铁酯环蕃a, 1,9-二羰基-2,8-二氧-5-(4-甲基)苯基氮[9]二茂铁酯环蕃b, 1,9-二羰基-2,8-二氧-5-(4-甲氧基)苯基氮[9]二茂铁酯环蕃c, 1,9-二羰基-2,8-二氧-5-(4-硝基)苯基氮[9]二茂铁酯环蕃d. 用UV、1H NMR、FT-IR、元素分析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培养了二茂铁酯环蕃a的单晶,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4.
迟兴宝  李有桂 《有机化学》2008,28(2):266-273
2,6-二(甲硫基)-3,7-二(2-氰乙基硫基)四硫富瓦烯在甲醇钠的作用下消除保护基团, 生成四硫富瓦烯双钠盐, 再与9,10-二(氯甲基)蒽反应生成由四硫富瓦烯(TTF)和蒽单元构建的新型TTF环蕃. 分别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化学氧化法对其电化学性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此类TTF环蕃化合物对OH离子有识别功能. 并通过电化学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这种新型四硫富瓦烯环蕃在金纳米颗粒表面自组装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有机磷催化下,γ-甲基联烯酸酯和烯基茚二酮经过[3+2]环加成反应,以中等到较好的产率、高化学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形成一系列官能团化的螺环化合物.该反应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和底物适用性广等优点.需要指出的是,使用简单易得的PPh_3作为催化剂,就能实现完全的α-区域选择性加成的环化产物.  相似文献   

16.
在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手性伯胺化合物是一类特别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作为手性仲胺催化剂的补充,它可以与羰基化合物形成烯胺或者亚胺盐活性中间体来催化各类不对称反应,在许多不对称转化中具有高对映选择性.对亚胺化合物(包括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亚胺中间体)的碳氮双键官能团的不对称1,2加成,是获得α位手性含氮化合物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手性伯胺催化剂对亚胺的高对映选择性的不对称反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两个手性环蕃亚磷酸酯配体, 将其与手性环蕃单膦配体应用于脱氢氨基酸的不对称催化氢化中, 以中等的对映选择性得到氢化产物, 其结果表明了环蕃中平面手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手性有机硼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医药、材料等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发展该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方法一直广受关注.此前,我们发展了过渡金属催化卡宾对硼氢键(B—H)的插入反应,并实现了α-重氮酯对B—H键的不对称插入反应.本文以手性螺环双噁唑啉配体和铜的络合物作为催化剂,首次实现了α-重氮酮对膦-硼烷加合物的B—H键不对称插入反应,获得了较高的收率和高达83%ee的对映选择性.该研究成果是为数不多的以α-重氮酮作为卡宾前体的不对称杂原子氢键插入反应,为手性α-硼取代酮化合物这类新的有机硼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D-A环丙烷在Lewis酸的活化作用下,形成1,3-两性离子中间体,可以发生[3+n]形式环加成反应构建多元碳(杂)环、并环结构,已成为有机反应中一类重要的合成砌块.利用Cu(II)/BOX为催化剂,首次实现了吲哚与四取代D-A环丙烷的[3+2]环化反应,抑制了最常见的傅-克反应副产物,以最高91%的产率和20/1的非对映选择性,简单高效、原子经济性地构建了吲哚并五元碳环结构骨架,在五元环上可以一次性引入三个季碳中心.对含有不同取代基的吲哚、色胺、色醇及各类四取代D-A环丙烷都能取得很好的结果,为一些天然产物核心骨架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碳-氢键官能团化已经成为化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控制碳-氢键官能团化的区域选择性在目前是最关键的问题,同时也很具有挑战性.过渡金属催化的重氮化合物的有机转化,例如杂-氢键插入、环丙烷化、交叉偶联反应以及烷基碳-氢[C(sp~3)—H]键官能化反应发展比较成熟,但是芳烃的碳-氢[C(sp~2)—H]键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较少.这篇综述总结了过渡金属催化重氮化合物参与的芳烃的碳-氢[C(sp~2)—H]键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进展.为了实现反应的选择性,有两种策略运用在其中.一种是导向的碳-氢(C—H)键活化,主要得到邻位碳-氢键官能团化产物;另外一种是非导向策略,主要表现出对位选择性.对一些代表性的例子也做了机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