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用双线圈感应法, 我们对合肥同步辐射装置的块状模拟弯铁的磁场分布进行了测量. 从实验的角度对电子储存环慢加速过程中弯转磁铁的涡流效应做了探讨, 论证了存在慢加速过程时块状弯铁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长轴加长型宽带弯张换能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Ⅳ型弯张换能器的机械品质因数较高,带宽不宽.为改善其带宽性能,在椭圆管形弯张壳体的基础上,利用多模态耦合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长轴加长型弯张换能器.以新型弛豫铁电单晶铌镁酸铅—钛酸铅(PMNT)为驱动材料,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弯张换能器进行了设计分析并制作了换能器样机.测量得到在1.6~16 kHz的频率范围内,换能器的最大发送电压响应136 dB,响应起伏7.8 dB.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与Ⅳ型弯张换能器相比,长轴加长型弯张换能器在保持频率低,响应高等优点的同时,显著拓宽了弯张换能器的带宽.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二极铁之间色散函数的相空间匹配所带来的约束条件,从而无需依赖具体的磁聚焦结构,利用Mathematica软件进行计算,得到了在三块二极铁弯转半径相等情况下,两种应用普遍的三块弯铁消色散(TBA)磁聚焦结构的最小发射度所对应的最小结构比例参数。得到了在TBA结构三块二极铁长度及弯转半径任意的情况下,TBA结构能取得的最小结构比例参数,以及TBA结构中三块二极铁长度及弯转半径所要满足的关系。由于计算中无需考虑具体的磁聚焦结构,得到的理论结果及其分析过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4.
 同步辐射是本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光源,具有亮度高、波长(从红外到X光波段)连续可调、准直性好、完全确定的偏振度、洁净的工作环境(优于10-9的真空度)、快速而精确的光脉冲时间结构等一系列优点,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业、材料科学、冶金、能源、地矿、微电子、化工等多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早年用于高能物理实验研究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所产生的同步辐射虽然远远优于其它辐射光源,但从其本身的条件考虑,仍然是不大理想的.因为这样产生的同步辐射是由储存环中的弯转磁铁产生的,利用弯铁作为同步辐射光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弯转磁铁来说,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储存环中电子束流在封闭的真空管道内循环,应满足储存环上的物理要求,因而同步辐射仅是其一种副产品.由下式可知:B[T]ρ[m]=3.336E[GeV].式中B为弯铁磁场,ρ为弯转半径.  相似文献   

5.
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动叶弯和掠效应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一单级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的动叶分别进行了前掠和正弯研究,然后针对前掠和正弯叶片各自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作了改进.对掠动叶中部的叶型做了二维改型以降低中部的激波强度和分离损失;对弯动叶不同截面叶型的安装角进行调整以消除正弯对动叶出口气流角的影响.最终应用前掠和正弯动叶的压气机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对正弯和前掠动叶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动叶进行了前掠和正弯相联合的设计以综合利用弯和掠的有利作用.同时对弯掠动叶中部截面的叶型进行了二维改型以降低中部分离损失,并且对不同叶高截面的安装角进行调整以消除对出口气流角的影响.最终应用弯掠动叶的压气机效率和失速裕度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光纤宏弯温度传感,对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的温度响应特性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理论上对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理论公式进行了温度修正.基于该公式模拟了波长、弯曲半径以及温度对纤芯-无限包层结构单模光纤宏弯损耗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一种带吸收层和镍保护层的单模光纤宏弯温度传感探头并进行了温度传感性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纤芯-无限包层结构单模光纤宏弯损耗对弯曲半径、波长和温度变化较为敏感,与温度之间的响应呈线性,该探头的温度分辨率为0.4℃;通过减小弯曲半径和提高光源波长,可进一步提高其温度灵敏度和分辨率.该结构光纤可近似看作纤芯-无限包层结构光纤,用于开发光纤宏弯温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7.
 重点讨论了非理想界面对利用辐射法测量金属的冲击波温度的影响,建立并给出了“三层介质模型”的热传导方程的普适解析解,分别将该解析解应用于块状金属样品的冲击波温度测量、“热阻模型”以及利用对称夹心装置测量蓝宝石单晶的高压热传导问题;重点研究和讨论了利用块状样品进行金属材料冲击波温度测量的原理和可能性,以及在利用块状样品进行金属材料冲击波温度测量时实验装置设计应该满足的要求。“三层介质模型”的分析表明:只要块状样品与透明窗口之间的间隙尺度小于1.0 μm(最好小于0.5 μm),则“样品/窗口”界面的温度在大约几十纳秒的时间内即可从尖峰温度衰减到与理想界面温度相当接近的值。根据“样品/窗口”界面的这一热弛豫特性,可以直接利用块状金属样品测量冲击波温度而不必采用镀膜技术。给出了利用块状铁陨石样品和单晶蓝宝石(Al2O3)窗口进行冲击波温度测量的初步实验结果,与三层介质模型的预期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α回弯、核子关联和形变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规范空间中的回弯现象总是联系于形状跃迁;α回弯不仅联系于四极形状跃迁,还可能联系于其它的形状跃迁或形状变化.回弯现象也决定于同类核子对关联和n-p关联竞争的结果.综合壳模型基本上能描述核的形状及其随核子数增加而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α回弯、核子关联和形变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 规范空间中的回弯现象总是联系于形状跃迁; α回弯不仅联系联系于四极形状跃迁, 还可能联系于其它的形状跃迁或形状变化. 回弯现象也决定于同类核子对关联和n-p关联竞争结果. 综合壳模型基本上能描述核的形状及其随核子数增加而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一个用于标定弯晶谱仪的软X射线(0.5—10nm)光源系统。当阳极靶材料为铁、碳和硼时,相应的分别采用KAP、OHM和LS晶体可以得到铁L.(1.76nm)、碳K.(4.47nm)和硼K.(6.76nm)单色光,实验上测量了这三种单色光亮度随阴极发射电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新颖的微弯结构Mach-Zehnder干涉仪型传感器及其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Mach-Zehnder干涉仪型传感器,采用微弯结构波导代替了传统的MZ干涉结构的两臂. 利用三维波束传播法(3D-BPM)对传感器的敏感区域,微弯结构的形状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微弯结构的振幅和周期对灵敏度的影响,并采用梯度算法对这两个最重要的参数进行综合优化. 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传感器敏感度比优化前提高了一倍多.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床的有效传热,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较高导热系数和较快吸附速度的固化块状活性炭,并对其物性和吸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针对采用不同材料配比的块状活性炭,测试了活性炭-甲醇在吸附温度35℃,蒸发温度3~5℃条件下的吸附性能曲线,对比分析了粘结剂比例、固化密度及不同的床换热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由此给出了块状活性炭作吸附剂时的合适的粘结剂比例、固化密度、吸附制冷循环中的循环吸附量和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从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椭圆面反射后汇聚于另一个焦点及布拉格衍射的特点,研制了双通道椭圆弯晶谱仪(以下简称"弯晶谱仪").采用独特的双通道结构能够对高温等离子体所发出的X射线同时进行空间和时间分辨测量,测量的波长范围为0.2~2 nm,布拉格角的覆盖范围是30°~67.5°.阐述了弯晶谱仪的基本结构.重点介绍了对LiF分光晶体进行的X射线衍射实验及在"星光Ⅱ" 激光装置上进行的激光打靶实验.得到了钛等离子体X射线的发射谱图像,经过分析,发现弯晶谱仪的空间分辨率能够达到0.0011 nm.最后,提出对弯晶分析器的特性、制作工艺及检测方法还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同轴软X射线全息成像及其数字重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刻胶记录了水窗波段同轴X射线全息图,并以数字方法再现了原物像。所用光源为经线性单色仪单色化的800MeV电子储存环弯铁辐射(3.20nm)。再现物体的分辨率为2μm,并有较大提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同轴软X射线全息成像及其数字重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煊  陈敏 《光学学报》1999,19(2):45-150
用光刻胶记录了水窗波段同轴X射线全息图,并以数字方法再现了原物像。所用光源为彘线怀单色仪单色化的800MeV电子储存环弯铁辐射(3.20nm),再现物体的分辨率为2μm并有较大提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获得准等时性储存环的方案,即调节Lattice参数,在色散段引入负色散函数从而降低线性滑相因子,获得短束团。根据此方案设计了用于相干太赫兹光源的准等时性储存环,结果给出了线形光学函数曲线以及粒子的动力学孔径,表明了通过调节四极铁参数可以达到降低束团长度获得准等时性储存环的目的。还设计了用于准等时性储存环弯铁处的真空室的3维模型,并对其类腔体部分的本征模进行了计算,得到特性阻抗与品质因数的比值在10-3量级以下,表明类腔体部分对束流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回顾和总结了关于弯叶片在压气机中气动机理的不同理解.深入探讨了压气机中弯叶片叶栅的气动力学变化,给出了弯叶片气动机理的另一种解释,即弯叶片在亚音速叶栅中通过改变密流的径向分布控制分离流动的发展,在超跨音速叶栅中通过改变激波前后的压力分布控制激波强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圆柱面和圆锥面弯晶谱仪的理论计算及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光线追迹的方法对圆柱面和圆锥面弯晶谱仪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谱仪的空间与色散坐标、线色散率、角色散率、光谱分辨力、空间和光谱放大率以及谱仪亮度等参数的解析计算公式,并对两类谱仪进行了具体的参数设计及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圆锥面弯晶谱仪比同类型的传统圆柱面弯晶谱仪有着更为良好的聚焦性能,能够进一步改善谱仪的光子收集效率、谱仪亮度以及空间分辨力.这项工作为谱仪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压气机叶栅中采用弯叶片对叶片表面流动稳定及转捩的影响.以风洞测得的叶片表面静压实验数据为基础,通过求解Falkner-Skan方程,获得不同来流马赫数下叶片边界层内气动参数.将以上结果作为边界层的平均流动值,结合数值离散化的正交曲线坐标系线性抛物化稳定性方程(PSE),对边界层流动的稳定性进行特征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压气机中采用弯叶片,可改善叶栅吸力面两端区边界层的流动,但同时会恶化叶栅吸力面中部边界层流动的稳定性;合理地匹配选择叶片的弯向与弯量,才能有效地提高扩压叶栅的整体流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利用轨道响应矩阵拟合技术标定合肥光源储存环聚焦模型的过程及实验结果。通过响应矩阵分析,得到了合肥光源储存环弯铁边缘聚焦强度约为0.1 mrad/A,场积分为0.62~0.63,考虑了四极铁聚焦强度的修正系数的影响,发现了原四极铁磁测数据中较大的系统偏差,分析结果和备用磁铁的磁场测量数据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合肥光源储存环理论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实际储存环线性光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