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前文错流移动床反应器模型方程,模拟计算并分析了该类反应器中气、固相流动对热煤气脱硫等非催化气固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床层在床深方向按反应速率的快慢可分为粗脱区和精脱区,在颗粒流动方向上气相浓度差异较大,并主要体现在粗脱区内,床层出口处颗粒转化率呈现较大分布,反应器内气固交错流动、气相浓度和颗粒转化率共同作用( 于气固反应速率) 等因素是造成过程特征的主要因素。因此反应器优化应满足对两相流动的优化,将粗脱区设置成错流移动床而精脱区设置成固定床,并使粗脱区内颗粒流速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以减小出口颗粒转化率的分布并提高颗粒利用率,同时沿颗粒流动方向应逐渐减小过床气流体积分率以利于床内气固反应速率的均一分布。由此指出对该类床型其底部渐缩下料段和过床气流对床内颗粒流动的影响以及床层结构及颗粒流动对过床气流分布的影响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热煤气脱硫是IGCC等高效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过程的关键技术,本文采用具有净化(脱硫及除尘)一体化潜力并可实现过程连续操作的错流移动床为热煤气脱硫反应器,通过对其反应过程的分析作出合理假设,建立了描述单颗粒脱硫反应及反应器行为的模型方程,并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的计算结果可较好地解释前人的实验工作,可对错流移动床反应器的行为作出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3.
热煤气脱硫是IGCC等高效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过程的关键技术,本文采用具有净化(脱硫及除尘)一体化潜力并可实现过程连续操作的错流移动床为热煤气脱硫反应器,通过对其反应过程的分析作出合理假设,建立了描述单颗粒脱硫反应器行为的模型方程,并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的计算结果可较好地解释前人的实验工作,可对错流移动床反应器的行为作出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前文错流移动床反应器模型方程,模拟计算并分析了该类反应器中气、固相流动对热煤气脱硫等非催化气固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床层在床深方向按反应速率的快慢可分为粗脱区和精脱区,在颗粒流动方向上气相浓度差异较大,并主要体现在粗脱区内,床层出口处颗粒转化呈现较大分布,反应器内气因交错流动,气相浓度的颗粒转化率共同作用(于气固反应速率)等因素是造成过程特征的主要因素。因此反应器优化应满足对两相流动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前文对错流移动床反应器的分析,进一步建立了逆、并流移动床非催化气固反应器模型方程,对不同操作条件下错流和逆、并流三类移动床反应器的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类不同气固接触方式移动床的行为存在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内进行的非催化气固反应过程受固剂转化率的影响,当反应属本征动力学或内扩散控制时,错流、逆流移动床的床层利用效率较高,但反应属外扩散控制如在加压条件下操作或所要求的固剂转化率可降低时,三类移动床反应器床层利用效率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热煤气脱硫工艺基础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在加压流化床脱硫间歇试验装置上进行的热煤气脱碱工艺基础性研究结果,利用美国UCI公司制备的高温钛酸锌脱硫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气体速度等因素对煤气脱硫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气固射流床射流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300×51×2600mm的二维射流床中,采用多路毕托管测试系统,对包括三种双组份混合物在内的五种物料的射流深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射流管径、射流气速对射流深度都有影响,本文尤其考察了环隙气量与射流深度的关系,发现在同样的射流气速下,环隙气速增大则射流深度降低,得出了综合各种影响因素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两段式气流床煤气化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将气体视为连续介质,在Euler坐标系下考察气相的运动;将颗粒视为离散体系,在Lagrange坐标系下研究颗粒的运动。利用所建CFD模型对基本设计尺寸和操作条件下的两段式气流床煤气化炉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给出了两段式气流床煤气化炉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的规律和颗粒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结构(喉口直径变化)和不同的操作条件(两段气固进料量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比较。结果表明,喉口直径的变化对于炉内气固两相流动及颗粒分布有重要影响。随着喉口直径减小,喉口附近区域的气相回流增强,颗粒运动轨线变得更加曲折,颗粒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两段气固流量的改变可以明显改变炉内气固流动,随着一段反应区的气固流量增加和二段反应区气固流量减小,一段反应区内的气相回流更加显著, 二段反应区气相回流减弱,颗粒螺旋上升运动增强,反应器边壁处颗粒浓度增大,颗粒沉积现象减弱。  相似文献   

9.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辉  刘冰  陈雪波 《化学通报》2015,78(2):132-139
本文对模拟移动床的建模、模型求解和优化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色谱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方法和优化策略。在结构优化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在模拟移动床基础上改进的间歇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间歇模拟移动床技术通过改变色谱柱的数量来实现分离过程,和常规的模拟移动床技术相比较,它的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比常规的模拟移动床具有更高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分离制备技术一模拟移动床技术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模拟移动床的发展历史、制备原理、最优化理论、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非催化气固反应动力学热分析方法与仪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测量近本征反应速率和计算反应动力学参数是热化学工程和应用化学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以热重为代表的传统热分析方法与仪器在非催化气固反应的测试与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许多典型的非等温反应分析方法与模型方程.本研究概述了现有热分析的方法原理及在气固反应分析中存在的缺陷,剖析了自主研发的利用微型流化床反应器强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气液固三相反应过程固体溶解增强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双膜理论,考虑了气液液膜内、固液液膜内传质过程,推导出一个较确切的描述液固相界面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时伴有气体吸收与固体溶解并在液膜内发生瞬间反应的模型,给出一个描述三相反应过程的固体溶解增强因子的表达式。用本模型计算的固体溶解增强因子能很好地描述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细地介绍了一种现代化分离技术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模拟移动床色谱在石油化工、糖醇分离、手性化合物及其他方面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生产银杏黄酮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各国银杏黄酮类药品的标度为总黄酮含量24%,生产工艺主要是浸取。现在国内有厂家提出制备高纯度银杏黄酮产品——总黄酮含量44%,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浸取和提纯两步,提纯主要采用树脂柱层析法。本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Sinulated Moving Bed Chromatography,简称SMBC)提纯生产工艺,所得黄酮纯度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根据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其工艺研发,包括异步切换模拟移动床和间歇式模拟移动床等新型操作工艺,以及模拟移动床色谱反应器等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几年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在手性化合物拆分和糖醇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模拟移动床色谱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制备手性农药甲霜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组建的模拟移动床色谱(SMBC),在正相条件下,在自制的涂敷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上成功制备出甲霜灵对映体,所制备的对映体纯度达到99%以上,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相比较,模拟移动床技术制备甲霜灵对映体的效率以及流动相的利用率均明显高于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7.
模拟移动床色谱在手性药物大规模拆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拟移动床色谱作为手性药物大规模拆分领域中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介绍了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工作原理,对描述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行为的理论模型和分离操作中操作参数的确定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气流床煤气化炉内流动、混合与反应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流床气化过程涉及高温高压下湍流多相流动与复杂化学反应过程的相互作用,涵盖喷嘴雾化与弥散、复杂多相射流流动、炉内湍流混合、复杂气化反应、火焰结构及温度分布等诸多方面,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对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气流床气化过程研究上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喷嘴雾化与颗粒弥散机理与雾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撞击流驻点偏移规律和撞击面振荡规律、撞击火焰结构与炉内三维温度场、典型煤种气化反应特性与石油焦气化特性以及气流床气化过程模拟.对气流床气化过程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模拟移动床色谱法分离纯化链甾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羊毛脂中提取的链甾醇为原料,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法(SMBC)进行了分离纯化。以C18为固定相,甲醇为洗脱液,采用四区SMBC系统,每区有两根色谱柱(150 mm×10 mm×10μm),经过两次SMBC分离,得到高纯度链甾醇产品。以纯度、生产率和溶剂消耗量为指标,确定链甾醇在SMBC中的最佳分离条件为:切换时间6.4 min,四区流量分别为9.97,7.53,8.53和4.97 mL/min,进料流量1.00 mL/min(第一次SMBC分离);切换时间6.0 min,四区流量分别为9.95,7.98,8.53和6.62 mL/min,进料流量0.55 mL/min(第二次SMBC分离)。结果表明,以90.1%含量的链甾醇粗品为原料,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先除去吸附能力比链甾醇强的杂质,再除去吸附能力比链甾醇弱的杂质,得到高纯度(≥98.9%)的链甾醇产品,回收率为93.8%。  相似文献   

20.
采用13根色谱柱制作安装了简易的模拟移动床实验装置,配合强酸阳离子色谱分离树脂,用于果葡糖浆的分离实验,证实达到了连续分离的效果,可用于树脂的测试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