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镉-氧化汞扣式碱性电池在低温(如-40℃)放电时有较严重的电压滞后现象.此种滞后现象是由氧化汞电极所产生的.本工作应用恒电流和动态恒电位等极化方法研究氧化汞电极的电极反应.氧化汞电极的滞后电压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放电率的增高而增大,且能达最大值.此最大滞后电压几与温度无关,但与电极中所含导电材料的性质有关.例如,使用银粉作为导电材料时所测得的最大滞后电压约为40毫伏,而镍粉则约为140毫伏.电池中的电毛细活性杂质会加重电压滞后现象.例如,若在电池中使用化学稳定性较差的隔膜,则其电压滞后现象会因电池搁置时间的增长而更为严重.上述电压滞后现象是由于氧化汞电极在阴极还原时的新相形成超电努所造成的,最大滞后电压即相当于形成最小生长核心时的新相形成超电势.  相似文献   

2.
供作电介质用途的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频率和电压梯度之下,由于束缚的电荷的周期位移而引起了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称为极化;且由此作用而产生的电流,称为位移电流,它的大小系与介电常数成正比。根据德拜(Debye)的偶极理论,分子因外加电场而起的极化,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之:  相似文献   

3.
以简化物理模型为基础,用实测电流与理论电流之比来研究导电橡胶伸长中电导率的变化,并建立相应测试方法.聚苯胺(PAn)/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复合物用现场乳液聚合法制备.此复合物可熔融加工(MP)和溶液加工(SP).SSP样为SP样用间甲酚二次掺杂处理制得.对PAn质量分数为110%的复合物进行电导率随伸长变化测试结果表明:MP样随伸长增加其电导率显著提高,在伸长率为450%时,其电导率是初始值(σ0)的156倍;SP样在伸长过程中电导率随伸长而增加,在伸长率为500%时,其电导率是σ0的52倍;而SSP样在整个伸长过程中电导率变化较小,σ0<σ<2σ0.可从复合物的聚集态结构解释以上现象.SSP样在导电组分的含量接近逾渗域值时电导率随伸长迅速下降.而当导电组分含量高于逾渗域值时电导率随伸长表现出小的变化并具规律性,此规律性可用σσ0=1+ka+bk2经验公式来表达(a,b为与含量相关的常数).此结果是由于SSP样中导电组分在二次掺杂过程中分子链间存在弱相互作用而自行组成导电网络  相似文献   

4.
电场和温度对含水电流变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聚甲基丙烯酸锂(Li-PMAA)粒子含水量(Q)不同时的Li-PMAA/硅油电流变(ER)液的静态屈服应力(τs)和电流密度(J)随电场强度(E)和温度(T)的变化,同时分别用幂函数和Ar-rheniu方程拟合了τs、J与E、T的关系,并计算了与τs、J有关的两种活化能(Ea、Eb).发现ER液在低电场下,τs∝E2;而在高电场下,τs∝Eb,b与Q有关,随Q增加而增加.当Q较小时,ER液的τs、J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Ea=0.15eV,Eb=0.70eV.作者认为该体系的ER效应主要是由粒子中的可移动离子如Li+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粒子内迁移所致.  相似文献   

5.
反应条件对煤加氢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以内蒙古红庙煤为研究对象,在温度450-650℃和氢氯压力2-5MPA的范围内,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各种因素包括传质作用对煤加氢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转化率和焦油收率随最终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和流速的升高而升高,随加速速率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作用下甲烷偶联反应--Ⅰ.无氧气氛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温常压下,对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应用于甲烷无氧气氛下脱氢偶联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脉冲电压极性和等离子体注入能量对甲烷脱氢偶联反应的影响,并引入能量效率对等离子体能量与甲烷脱氢偶联反应的耦合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正电晕的能量效率高于负电晕.在正电晕条件下,当脉冲重复频率为 66 Hz和能量密度为 1788kJ/mol时,甲烷转化率可达44.6%, C_2烃单程收率可达31.6%,其中乙炔单程收率达30.1%.甲烷转化率与能量密度P/F的关系满足-ln(1—X)=k(P/F).在实验考察的能量范围内,C_2烃收率与能量密度P/F呈顺变关系,但能量效率随能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膜反应器中的甲烷转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合成了Ba0.5Sr0.5Co0.8Fe0.2O3-δ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并考察了膜片本身对甲烷的活化性能,结果表明,导体膜对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具有催化活性,研究了膜反应器中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反应,发现在开始阶段甲烷转化率有两次快速升高,第一次是由于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而产生的;第二次是由于透氧量增加而导致的,透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850℃时甲烷转  相似文献   

8.
Cu2I2(PPh3)3·MDF(Ph=C6H5,DMF=HCON(CH3)2是通过W2S4(S2CN-(CH2CH2OH)2)2,PPh3和CuI在CH2Cl2和DMF为溶剂,在室温条件下合成的晶体产物。其窨群为P21/C,晶胞参数:C57H52Cu2I2NOP3,α=15.863(5),b=19.619(7),c=18.232(4),A,β=109.53(2)°,V=5348(3)A^3,Z=  相似文献   

9.
孝义煤电化学脱硫研究Ⅱ.碱性体系中的脱硫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孝义高硫煤在碱性体系中的脱硫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当[NaOH]=1mol/l,[煤]=0.025g/ml,I=100mA/cm2,T=343K时可达最佳脱硫效果。产物分析表明O2的通入可同时提高无机硫和有机硫的脱除率。  相似文献   

10.
用电弧熔炼方法合成了化合物RE3Cu3Sb4(RE= Nd,Sm ,Tb,Dy,Ho),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化合物属立方晶系,Y3Au3Sb4 类型, 空间群I43d(No.220),皮尔森玛cI40。晶胞参数:Nd3Cu3Sb4 :a=0.96749(1) nm, V=0.90561(3) nm3;Sm3Cu3Sb4:a= -0.96145(1) nm ,V=0.88875(3) nm3 ;Tb3Cu3Sb4: a=0.95362(1) nm , V= 0.86721(3)nm3;Dy3Cu3Sb4: a=0.95088(1) nm , V=0.85975(3) nm3;Ho3Cu3Sb4 : a=0.9488(2) nm , V=0.8541(5) nm3。每个单胞中包含4 个化合式量。此结构中,Cu 原子均处于Sb 原子所形成的配位四面体中心, 这些共价结合的配位四面体通过共顶最终联接形成三维CuSb 网络,稀土原子则散布在网络之间的空隙中。化合物电荷平衡结构式可表示为RE3+3 Cu1+3 Sb3-4 , 化合物具有导电性, 为金属性Zintl 相。原子成键具有典型过渡性。原子的“配位数”遵从配位环境规律。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11.
急倾斜煤层地下气化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煤炭地下气化产气过程与气化炉体的温度分布和渗流条件密切相关。根据急倾斜煤层赋存条件和气化过程的特点,建立了急倾斜煤层地下气化数学模型。介绍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采用控制容积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在模型实验的基础上,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从温度场分布来看,计算值略高于实测值,各测点相对误差基本均在10%以内。根据模拟计算结果,随着气化通道长度增加,煤气热值提高,但在还原区以后,提高的幅度减小,温度场对煤气热值产生显著影响。由于受温度的影响,在高温区,煤气组分浓度场实测值的变化梯度大于计算值。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验值能够较好地相吻合,说明对急倾斜煤层地下气化温度场和浓度场的数值模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强化四氯乙烯溶剂法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超声波辐射强化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法脱除煤炭有机硫的技术。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煤的粒度、煤浆浓度、超声辐射萃取反应温度、超声辐射萃取反应时间、超声辐射功率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优选出了超声辐射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法脱除煤样中有机硫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四氯乙烯作溶剂,环境压力下,煤浆浓度为10mL/g、煤粒度为0.074mm、萃取反应时间120min,萃取反应温度90℃,超声辐射功率500W,超声辐射频率40kHZ,煤样有机硫的脱硫率可达到59.1%。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辐射下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是脱除煤中有机硫的一种有效方法。与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法相比,能够显著的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脱硫率。  相似文献   

13.
煤及煤焦微观结构特征与气化反应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不同煤化度煤及煤焦的微观结构及其对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煤焦具有丰富的分支孔系统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并含有较多对气化有催化作用的可交换阳离子。无烟煤焦分支孔贫乏,比表面积很小。煤焦的总孔容、比表面积和芳核大小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不同煤化度煤焦气化反应性差异很大,脱矿物质后煤焦反应性差异显著减小,但是脱矿物质前后煤焦的反应性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4.
抚顺烟煤及其抽出物的FTIR光谱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抚顺烟煤的有机组分进行了测定。通过对谱图的解析,指出抚顺烟煤及其吡啶抽出物和抽提残煤在结构上的异同。以及抽出物各色谱馏分中存在的官能团和官能团之间极性的差异,对原煤整体结构提供了精细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煤种及煤粉细度对炉内再燃过程脱硝和燃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煤粉再燃技术是目前电站锅炉降低Nx排放的一种有效技术。本文在一维沉降炉上进行了不同煤种、不同煤粉细度的煤粉再燃脱硝降低NOx排放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挥发分的煤种在再燃降低NOx时的效果更显著。对于同一煤种,采用细度更细的煤,合适的再燃区停留时间,可以获得高的降低NOx排放效果,并可使煤粉的燃尽率达到90%左右。本文还采用最小燃尽高度的方法探讨了再燃过程中煤粉细度的选择方法,分析得出,为使再燃区的煤粉能完全燃烧,充分发挥还原NOx的效果,必须采用细粉或者超细粉。  相似文献   

16.
以羟乙基纤维素为筛分介质, 在直流、方波脉冲、反向脉冲电场中对0.1~10.0 kbp范围的DNA样品进行分离, 改变脉冲电场调制深度, 探讨电场方式对毛细管电泳分离DNA的影响. 研究发现, 其它实验条件一定时: (1)直流电场下, 小片段DNA (<1.0 kbp)可以被有效分离, 大片段DNA (>1.0 kbp)迁移时几乎重叠在一起; (2)方波脉冲电场下, 增大调制深度可提高大片段DNA (>1.0 kbp)分离效果, 但降低了部分小片段DNA (0.6~1.0 kbp)的分离度; (3)反向脉冲电场下, 可以实现0.1~8.0 kbp范围内各个DNA片段的有效分离, 改变调制深度会影响样本DNA的分离时间. 并将反向脉冲电场应用于毛细管电泳分离λ-DNA的EcoT14 I/Bgl I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 结果表明, 反向脉冲毛细管电泳技术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高等特点, 可用于宽分子量范围DNA片段分离.  相似文献   

17.
杨村烟煤快速液化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共振搅拌反应器研究了杨村烟煤的高温快速液化。研究发现,在体系保持较高活性氢浓度时,适当提高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煤转化率,即高温快速液化是可行的。高温快速液化的最佳反应温度正是热重曲线反映的煤活泼热解温度范围的上限。从液化产物看,高温快速液化反应产物中苯可溶物占绝大多数,这对于煤液化产物的进一步利用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8.
煤颗粒脱挥发分的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颗粒脱挥发分的数学模拟研究王国金,李术元,王剑秋,钱家麟,朱亚杰(石油大学化工系,北京100083)关键词煤脱挥发分,煤热解,模拟煤脱挥发分过程是煤的焦化、气化和燃烧等工艺中的基础步骤,开发煤颗粒脱挥发分的数学模型对于煤加工工艺操作参数的制定、生产...  相似文献   

19.
金属离子在煤界面吸附对煤成浆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六种金属离子在三种煤表面的吸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铜离子能够改善煤的制浆效果,即铜离子加入煤浆中,分散剂的用量降低50%,煤浆浓度提高;钙、镁、钴、锌离子对煤的成浆性不利的原因是它们不能有效地被吸附到煤表面,游离的金属离子和分散剂发生反应,使得吸附到煤表面的分散剂相对减少,煤的成浆性变差。  相似文献   

20.
煤与木屑共液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300ml带搅拌的高压反应釜内,考察了煤和木屑共液化反应的规律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煤和木屑共液化过程中,木屑能够有效地促进煤的转化,提高油收率,改善油品质量,减缓反应条件的苛刻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