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莲的浮叶和立叶两种不同生态型叶的表面特征及解剖结构。莲的气孔器主要分布在上表皮,下表皮的则为零星分布。莲的气孔器类型多,表面结构复杂,有形态相近的六种类型,但孔口普遍呈开放状态。集中在莲鼻位置及散生在叶缘的排水器,其水孔形状与气孔器的孔口极为类似,彼  相似文献   

2.
新疆10种旱生,盐生植物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新疆10种旱生,盐生植物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具有典型的旱生,盐生结构,其基本特征为,叶表面有表皮毛,腺毛,角质层加厚,气孔下陷或叶退化为鳞片状,光合作用全部或部分为同化枝代替,叶内部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叶肉细胞存在有粘液细胞和晶细胞,在茎和同化枝中,皮层细胞加厚,内有贮水薄壁组织,维管束发达。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广义密花薹草组Carex sect. Confertiflorae s.l.(莎草科) 28种、1变种,共45个样品进行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大多数种的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和气孔器分布具有稳定性,上、下表皮细胞多为长方形,少数为近方形或条形,垂周壁式样多为深波状,极少数为波状,气孔器多呈带状,成列分布于下表皮的纵脉间;(2)表皮细胞大小和气孔大小在种内有差异;(3)上表皮细胞具硅质乳突的情况仅见于狭义密花薹草组sect. Confertiflorae s.str.的东亚薹草C. benkei和亚澳薹草C. brownii;(4)表皮附属物分为刺突和刺毛,刺毛仅存在于狭义密花薹草组的斜果薹草C. obliquicarpa和反折果薹草C. retrofracta。根据叶表皮的各项性状,尚无法完全区分狭义密花薹草组sect. Confertiflorae s.str.和柔果薹草组sect. Molliculae Ohwi,但叶表皮各性状在一些近缘种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可作为区分部分近缘类群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薹草属广义菱形果薹草组Carexsect.Rhomboidales s.l.(莎草科)54种、2亚种、8变种,共76个样品进行了叶片表皮形态特征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在大多数种中表现出稳定性,上、下表皮细胞大多为长方形,少数为近方形、近圆形或长条形,其垂周壁式样多为深波状,少数为波状;气孔器在下表皮脉间呈列或随机分布,气孔的大小、气孔指数及密度在种内有差异;有些种具硅质乳突,而表皮附属物分为刺突和刺毛2种,刺突常出现在sect.Rhomboidales s.str.的成员中.根据表皮的各项性状尚无法区分sect.Rhomboidales s.str.和sect.Careyanae,叶表皮性状近缘种之间存在显著区别,可以作为区分种或种下类群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白三叶草花蜜腺突起环状,位于花丝基部并延续至花托上,属于环状花托/雄蕊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在花的发育过程中,蜜腺由本身的原始细胞分裂,分化而来.分泌表皮具角质层,其上分布有变态气孔器,蜜汁经产蜜组织合成后,经变态气孔器泌出.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泽泻科所有属植物果皮的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Damasonium,Baldelia属具有蜡质附属物,仅Damasonium属果皮上有气孔器分布等特征可作为属间分类的重要依据.鉴于属内果皮微形态特征相似性程度较高,依据果实的形态及类型、表皮细胞的形状等特征作出了泽泻科11属的分类检索表.初步探讨了果皮的微形态特征在泽泻科中的分类学意义,认为这一性状对该科属级水平的划分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疆几种旱生植物叶(同化枝)的解剖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新疆几种旱生植物叶(同化枝)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沙冬青Ammopiplanthus mongolicus(Maxim)Cheng.t 银沙槐Ammodendron argenteum(Pall.)Ktze. 老鼠瓜Capparis spinosa L. 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M.B.)Desv. 细枝岩黄芪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et Mey. 胡杨Populus enphratica Oliv.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心叶驼绒藜Eurotia Adans ewersnanniana Stschegl. 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ge.ex Boiss.(对照为中生植物—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等植物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尤以叶部表现为突出。其特点:叶片厚或叶退化,以嫩枝代替叶行同化功能;叶表皮细胞外壁厚,或有复表皮,表皮外角质层发达,并有表皮毛或单细胞的瘤状突起等表皮附属物;气孔下陷,有的在表皮下有下皮层;叶等面,栅栏组织多层,细胞排列紧密,栅/海比值大;贮水组织发达;叶内有含晶细胞和粘液细胞;维管束排列密,有明显的维管束鞘。以上特点,各种植物也并非全都具备,而是各自只需具备其中某几个方面,即可达到抗干旱的目的。材料全部取自吐鲁番红旗治沙站植物园。FAA固定,各级乙醇脱水,石蜡包埋,作叶(同化枝)横切面,切片厚8—12微米,番红一固绿对染。  相似文献   

8.
池蝶蚌外套膜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池蝶蚌不同部位外套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外套膜由边缘膜和中央膜组成,边缘膜包括3个突起,分别是生壳突起,感觉突起和缘膜突起。不同部位外套膜的组织结构基本相同,由外表皮、内表皮和结缔组织组成。内表皮细胞间分布有3种类型的分泌细胞,分别是嗜碱  相似文献   

9.
柳兰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兰花蜜腺杯状,贴生于凹形的花托内壁上,属花托蜜腺,它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及亚腺组织构成,分泌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具变态气孔,角质层薄。产蜜组织由15 ̄20层细胞组成,无维管束,但在其外侧的亚腺组织中有维管束,柳兰花蜜腺发育早期无特定的原始细胞,是由花托内周表面细胞特化而成的,在蜜腺发育过程中,蜜腺细胞内的液泡,淀粉粒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其变化与蜜汁的形成,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短穗柽柳花内蜜腺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穗柽柳的花内蜜腺位于花冠基部与子房之间的花盘上,属于花盘蜜腺。蜜腺组织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以及维管束三部分组成。分泌表皮具有较厚的角质层,但其上没有气孔器分布,产蜜组织在蜜腺发育过程中,其液泡和淀粉粒随蜜腺的发育有一定的消长规律。来自花托的维管束一直通入产蜜组织内。维管组织中只有韧皮部,原蜜汁可能由韧皮部提供。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电镜首次对龙骨蛏蚌的消化管、外套膜和鳃进行了观察研究,消化管包括唇瓣、食道、胃、盘旋肠、直肠以及肛门。消化管各段内表面均具有纤毛,纤毛密集细长;盘旋肠和直肠内表面还具有微绒毛;在食道、胃和盘旋肠内表面可见分泌细胞;分泌细胞夹杂在纤毛柱状细胞之间,呈棒状突起。外套膜内表皮呈不规则的板块状结构,具沟和嵴,沟嵴上分布有纤毛和微绒毛,纤毛柱状细胞间夹杂较多的分泌细胞;外表皮表面相对平滑,无明显的沟嵴,表面仅分布有微绒毛,未见大量分泌细胞和球状颗粒。鳃表面布满纤毛,每条鳃丝由前纤毛、前侧纤毛和侧纤毛组成,这些结构在食物的选择与运输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对进一步了解龙骨蛏蚌的摄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桃的花内蜜腺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桃的花内蜜腺位于凹形花托内侧,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属于花托蜜腺。分泌表皮具有特殊纹理的角质层,气孔器下陷并失去关闭功能,部分气孔内具有突出的分泌毛.产蜜组织在发育过程中,液泡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而且淀粉粒的动态较明显,线粒体为淀粉粒的降解提供了能量.最后形成的蜜汁从分泌毛顶端泌出.  相似文献   

13.
对羽化不同天数(1、3、5、7 d)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位置及结构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小地老虎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节间膜腹面.求偶时,伸出节间膜,为一黄白色的囊泡.腺体表面分布着饱满的锥状体.腺体细胞呈单层排列,中央细胞为柱状,细胞核为椭圆形.细胞与细胞间有明显的胞连接,细胞基底膜基褶较多,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皮连接,内表皮之上含有多层几丁质,胞质中含有空泡、线粒体、脂质粒及光面内质网,并且随着蛾龄的增加,脂质粒和光面内质网的数量会显著增多.研究小地老虎性信息素腺体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有助于阐明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释放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莲的定量染色体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etaMorph软件定量分析了中国莲(Nelumbo mucifera Gaertn.)每条前中期染色体上(从短臂到长臂)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荧光强度的变化,结合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作为辅助参数,构建了中国莲前中期染色体的定量染色体图.该定量染色体图是实际的前中期染色体的一种直观模式,可识别中国莲基因组中每条染色体以及分析染色体上的异染色质分布,为莲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山茱黄小抱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余象煜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2,19(1):98-105,T002,T003
本文报道了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的形态和组织化学.山茱萸雄蕊的花药四室,纵裂.周缘细胞和与初生造孢细胞相邻的薄壁细胞共同参与了花药壁的形成.成熟花药的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层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等五层细胞构成.绒毡层属变形绒毡层,成熟时具双核.花药发育后期形成外绒毡层膜.单列孢原细胞起源于花药原基的原表皮之下.小孢子母细胞由孢原细胞经造孢细胞发育而来,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体形,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间期开始积累胼胝质壁,至小孢子释放时消失,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孔沟,表面具小的颗粒状纹饰.在药壁分化、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中,多糖物质的积累与消失是有一定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东方水韭二歧根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石蜡切片的方法首次揭示了中国特有水生蕨类植物东方水韭根的生成与二歧根的发育,解剖学结构显示水韭属植物成熟根主要由表皮、外皮层、连接细胞、中央维管束和通气组织5部分组成;东方水韭二歧根的形成过程中,幼根顶端分生组织中央的3个细胞成为二歧根发育的原始细胞,原始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内原始细胞和外原始细胞,分化后的外原始细胞组成的活跃中心将各自成为新的二歧根的原始细胞,使二歧分叉的根形成一个倒“Y”字形结构;根冠紧邻外原始细胞的末端;水韭不同种根内中央维管束的管胞数目存在差异.本研究对水韭属植物个体发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兴国红鲤成熟卵子动物极方向卵膜上的精孔器(Micropylar Apparatus)及其正下方位于卵子质膜表面的精子进入区(Sperm Entry Site)的微细结构。精孔器为漏斗型结构;精子进入区由卵子质膜表面特化而成,可区分为精子依附位点和精子入卵位点。研究表明,精孔器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赤链华游蛇消化道粘膜上皮表面细微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其食道前段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柱状细胞组成,后段为假复层上皮细胞组成;胃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细胞表面无微绒毛;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同时,还讨论了这些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疆委陵菜属12种代表植物的叶片和叶柄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叶解剖结构的差异是同属不同种间分类和演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芝麻花内蜜腺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麻的花内蜜腺位于花冠筒基部与子房之间的花盘上,属于花盘蜜腺。蜜腺细织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以及维管束三部分组成。分泌表皮具有角质层和变态的气孔器。产蜜组织在蜜腺发育过程中,其液泡、淀粉粒、旦白质、RNA 随着蜜腺的发育呈现一定的消长规律。来自花托的维管束一直通入产蜜组积内。维管组织中只有韧皮部,原蜜汁可能由韧皮部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