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纳米流体对流换热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波齐  范金土  蒋国平  陈玲霞 《物理学报》2012,61(15):154401-154401
考虑在纳米流体中纳米颗粒做布朗运动引起的对流换热, 基于纳米颗粒在纳米流体中遵循分形分布, 本文得到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的机理模型. 本解析模型没有增加新的经验常数, 从该模型发现纳米流体池沸腾热流密度是温度、纳米颗粒的平均直径、 纳米颗粒的浓度、纳米颗粒的分形维数、沸腾表面活化穴的分形维数、基本液体的物理特性的函数. 对不同的纳米颗粒浓度和不同的纳米颗粒平均直径与不同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所得的解析模型可以更深刻地揭示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的物理机理.  相似文献   

2.
气体吸附法测定二氧化硅干凝胶的分形维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方便、科学有效的利用气体吸附法测定二氧化硅干凝胶等多孔材料分形维数(表面分形维数和孔分布分形维数)的方法,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吸附/脱附实验,只需要利用单一气体的一次吸附/脱附实验得出的样品孔分布、比表面数据,与不同的标尺进行关联,即可同时获得表面分形维数和孔分布分形维数.通过误差分析和校正,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用上述方法测定了二氧化硅干凝胶的分形维数,以FHH法和SAXS法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并对吸附/脱附过程所得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分形维数 气体吸附 二氧化硅 干凝胶  相似文献   

3.
陈春霞  杜磊  何亮  胡瑾  黄小君  卫涛 《物理学报》2007,56(11):6674-6679
为了研究金属互连电迁移失效机理并寻找新的电迁移表征参量,应用分形理论,通过电子扩散轨迹分形维数,将电迁移噪声时间序列分形维数与晶粒间界分形维数相联系,确定了噪声时间序列分形维数在电迁移演变中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属互连电迁移前期,晶粒间界形貌越来越复杂,致使噪声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逐渐增大;成核后,由于空位凝聚成空洞,晶粒间界形貌变得较成核前规则,致使噪声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减小;成核时刻是其折点.实验结果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噪声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可望作为金属互连电迁演变的表征参量.  相似文献   

4.
Cu-W薄膜表面形貌的分形表征与电阻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渊  徐可为 《物理学报》2004,53(3):900-904
磁控溅射制备铜钨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功率谱密度法分析薄膜生长表面形貌的分形维数,发现频段的选择基本不影响分形维数与溅射时间的关系.随溅射时间延长,薄膜厚度增加,分形维数增大,电阻率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升高.分析分形维数与电阻率的关系,认为对同一物质的导电薄膜,其表面形貌与电阻率存在对应关系. 关键词: Cu-W薄膜 分形维数 功率谱密度 电阻率  相似文献   

5.
KDP晶体单点金刚石车削表面形貌分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使用2维和3维分形方法对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的KDP晶体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表面的3维分形维数和3维粗糙度表征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对表面形貌表征的差异。使用2维轮廓分形方法计算了KDP晶体表面圆周各方向上的分形维数。通过分析得出:3维分形维数与表面粗糙度值成反比关系;使用单点金刚石车削方法加工KDP晶体会形成各向异性特征明显的已加工表面,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小尺度波纹;已加工表面是否具有明显的小尺度波纹特征与表面粗糙度值并无直接关系,但与其表面轮廓分形状态分布密切相关;KDP晶体表面2维功率谱密度与其分形状态具有相近的方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斌  王宏强  黎湘  郭桂蓉 《物理学报》2006,55(8):3985-3991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布朗运动模型的S波段雷达海杂波分形维数提取方法.分析了基于记忆库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引入一种改进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海杂波背景下目标检测方法.应用S波段雷达实测海杂波数据,计算得到了该信号的分形维数与Lyapunov指数,验证了S波段雷达海杂波的混沌分形特性.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和抗杂波性能. 关键词: 分形布朗运动 分形维数 记忆库预测方法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  相似文献   

7.
分形维数与熵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形维数是熵的另一种量度,并且还是一个态函数,这就是分形维数与熵间的定量关系或者叫做分形维数的物理意义。我们用非晶结构的位形(信息)熵与信息维数随压力变化的标度关系S1(ε)∝ε-D1证明了我们的论断。这对于演化动力学的发展,特别是对于Prigogine提出的解决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了用比例关系式作为测量分形维数的实验原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伍妍妮  潘炼  王薇 《应用声学》2014,22(5):1327-1329
针对复杂的自然背景下的运动目标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特征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目标的分形维数与自然背景分形维数的差异将目标从背景检测出来;首先应用改进的地毯覆盖法快速得到图像的分形维数,然后通过比较邻域之间分形维数的相互关系进行目标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复杂背景下的运动目标进行检测,由于采用分块求分形特征的方法,能有效地减少搜索目标所带来的计算量,算法过程简单、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精确,目标与背景对比度的变化对检测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且噪声对该算法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在运动目标实时检测问题上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分形结构对随机取向烟尘团簇粒子光散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不同分形维数和分形前向因子的随机取向烟尘团簇粒子的分形结构进行了仿真,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DDA)方法对随机取向烟尘团簇粒子的缪勒矩阵元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球形粒子模型进行了比较,深入探讨了烟尘团簇粒子的分形维数和分形前因子对其散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等效球形粒子的光散射特性与随机取向烟尘团簇粒子的光散射特性存在很大差别,并且此差别随着团簇粒子的分形维数以及分形前向因子的增大而减小;分形维数对表征团簇粒子散射特性的缪勒矩阵元的影响在一定散射角范围内均比较明显,分形前向因子对团簇粒子的缪勒矩阵元角分布的影响与分形维数的影响类似,不过其影响相对分形维数较弱。  相似文献   

10.
李宗诚 《物理学报》2003,52(4):774-780
利用密度分布的不均匀度h(ρ)和粗粒熵S(ρtε)及推导的多标度因数η*计算式,将Weyl曲率拓展为多标度曲率R*;利用与物理量在几何上的奇异性分布有关的多重分形,初步建立嵌入Riemann空间的生长结构多重分形几何;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与分形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有关的广义维数Du,建立非保守引力场方程.分析表明:新结果为解决宇宙学奇性、星系团的“不明物质”、黑洞的信息疑难、引力理论与量子物理的统一等问题提供适当基础. 关键词: 时空关系 耗散系统 不可逆性 可拓展广义相对论 非保守引力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指出大学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大学一年级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制的动量矩守恒演示仪,该仪器具有小巧、美观、灵活、稳定、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国内不确定度概念在物理实验中的简化作法,对用分光计测棱镜折射率实验进行了不确定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函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登云 《大学物理》1998,17(1):10-13
给出一种利用升或降算符力学量算符本征函数一般表达形式的方法,这种方法比其它方法简单得多。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推导了在液面下的小球何时达到收尾速度公式,并给出一组实验数据,得出小球从液面自由下落时很快能达到收尾速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溶液折射率公式的一种验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籍延坤  郭红 《物理与工程》2001,11(5):37-37,59
给出了通过阿贝折射仪测溶液折射率和百分比浓度来验证其折射率公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晶柱粘连对CsI:Na转换屏分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金川  周彬等 《光子学报》2001,30(10):1214-1217
本文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CsI:Na转换屏中晶柱之间的粘连对其空间分辨特性的影响,给出了不同粘连程度下可见光在转换屏中的点扩展函数及相应的MTF曲线.通过几种不同粘连系数下模拟结果的比较可见,要获得一个高分辨的转换屏应尽可能减小晶柱之间的粘连.对于一个实际的转换屏其粘连系数至少应在40%以下,最好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18.
田玉金  杭寅 《发光学报》1991,12(3):230-237
用基质晶片作参比,测量了Cu+、Er3+等离子激活的钨酸锌晶体的光谱,并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激活离子与基质晶格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过程.晶体在可见光区有比较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量热器中水的传热过程的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证明应该用牛顿冷却定律修正量热器中水的终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在杨氏弹性模量测定的实验中,光学系统的速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