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部分预混超声速燃烧火焰面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部分预混火焰面模式建模与仿真已经成为超声速燃烧数值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系统回顾了超声速燃烧火焰面模式的发展历程,针对其应用的两个基本问题进行总结:一是火焰面模式在超声速燃烧中的物理存在问题,二是超声速燃烧火焰面模式的建模问题.重点分析了火焰面模式应用于超声速燃烧的难点,提出了超声速燃烧火焰面模式建模应兼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爆炸减压板的减压性能和减压功能对比试验,指出爆炸减压板是防止建筑物在可燃气体泄放爆炸中破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吕海陆  李丹  张扬  张海 《力学学报》2023,(12):2718-2731
燃气轮机是一种重要的动力设备,是碳中和的重要环节,燃用富氢燃料气是降低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由于氢气的化学反应活性高、燃烧速率快,使得燃烧室内预混射流火焰发生回火的风险大大增加,即火焰有可能从燃烧室向上游预混气管道传播.文章综述了近20年来富氢燃料气射流火焰回火的代表性实验及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包含燃料氢含量、来流温度及工作压力等参数、喷嘴结构与尺寸、热声振荡和微混燃烧器等对回火特性影响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表明,边界层内火焰传播速度超过来流速度是造成回火的主要因素,控制来流速度、来流温度、改变局部燃料浓度可以克服或者减缓回火.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氢燃料爆震过程中压力波与火焰之间相互匹配的特性,在60mm60mm2000mm 方 爆震管内,用氢气和空气混合物进行了单爆震性能研究。在爆震转捩区内布置压力传感器与离子探针,用来 监控压力波和火焰的信号,同时利用高速摄影仪集中拍摄转捩区域。根据压力波和火焰面在爆震管不同时刻 的强度特性、速度特性及位置特性来分析爆震过程中波与火焰匹配的规律。结果表明:压力波和火焰的强度 呈现为相互正反馈匹配性质;缓燃向爆震转捩(DDT)过程中,压力波和火焰的速度表现为相互交替的变化过 程,且缓燃阶段中火焰速度的增幅大于压力波速度的增幅;当火焰面追赶上激波时,产生过爆,火焰面会临时 位于激波前面;在过爆衰减为正常爆震波的过程中,激波在火焰前面。  相似文献   

5.
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火焰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高速纹影摄像等技术探讨了密闭管道内不同当量比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火焰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当甲烷含量接近当量值时,预混气体火焰传播中会发生火焰阵面由向未燃区弯曲到向已燃区弯曲的转折过程,逐渐由层流燃烧转变成湍流燃烧,并形成Tulip火焰结构;当甲烷含量偏离当量值一定程度时,预混火焰呈现出典型的层流燃烧特征,不会发生火焰阵面由向未燃区弯曲到向已燃区弯曲的转折过程。Tulip火焰结构形成于火焰传播速度迅速降低的区间里,且只有当减速阶段的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大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形成;Tulip火焰结构是预混火焰由层流燃烧向湍流燃烧转变的一个中间过程。  相似文献   

6.
气液两相流压力波传播速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双流体模型用于绝热无相的管道气液两相流,依据小扰动线化分析原理,导出了压力波波数K方程通过对不同空隙率下肉体上压力波小随角频率变化的计算,研究了虚拟质量力和狭义相间阻力对压力波波速及其人色散性的影响。对泡状流和弹状流压力波波速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测量结果作了比较,两者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汽油蒸气/空气的爆炸特性,介绍了汽油蒸气/空气预混火焰的无拉伸层流燃烧速率。通过实验研究了无拉伸层流燃烧速率,与汽油的主要组分异辛烷和正庚烷与空气的预混火焰层流燃烧速率做了对比,发现汽油蒸气/空气的无拉伸层流燃烧速率小于异辛烷和正庚烷与空气的预混火焰无拉伸层流燃烧速率,但无拉伸层流燃烧速率随当量比的变化规律相同,随着当量比增大,无拉伸层流燃烧速率呈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在当量比为1处取得。  相似文献   

8.
阻火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爆炸阻隔装置。为了深入理解影响阻火器性能的因素,通过实验方法探究了不同初始压力下可爆预混气体通过波纹板阻火器的淬熄特性。结果表明,可燃气的活性、体积分数和初始压力均会影响火焰速度稳定性、传播模式以及淬熄难度。实验发现火焰传播具有3种模式:直接淬熄、穿过阻火单元后逐渐淬熄、淬熄失败。可淬熄的最大初始压力plim用以表征火焰淬熄难度,虽然其最小值位于化学计量比,但仍在一定体积分数范围内保持恒定。此外,基于传热作用得到密闭管道中丙烷-空气预混气爆燃阻火速度公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丙烷-空气爆燃波的火焰面在直管道中的加速运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丙烷 空气爆燃波的火焰面 (以下简称爆燃火焰 )在直管道中加速运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实验研究 ,包括爆燃火焰在光滑内壁管道中的传播状况 ;管道直径和点火能量的变化以及当管道内有障碍物时对火焰加速度的影响。以上研究也涉及了非稳定爆轰波的火焰面在直管道中的加速运动。根据这一研究结果 ,对目前按常规设计和使用的工业管道阻火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引入障碍物扰动因子,对球形可燃气云内存在对称障碍物的爆炸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物理和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爆炸压力场的计算程序,获得了气云爆炸压力与气云半径、距气云中心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按国际标准和美国标准建设了爆炸试验系统并进行了试验,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小于20%。将计算结果与多能模型方法比较,在气云爆炸超压与量纲一距离之间的关系上,结果与多能模型一致,且较大的气云与多能模型中较高的爆炸级别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范宝春 《爆炸与冲击》1990,10(3):257-265
本文讨论了激波后可燃颗粒点火、燃烧的机制和波后流场的松弛结构,结果表明,点火阶段颗粒外层浓度梯度极大,燃烧速率由非均相化学反应速率决定,而在燃烧阶段,外层的浓度梯度极大,燃烧速率由气体的扩散速率所决定。在考虑管壁效应时,对守恒方程中的能量耗散项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双流体模型,采用跟踪法处理火焰内边界,TVD格式计算气相激波,MacCo-mack格式计算颗粒相流场,对两相可燃介质中火焰诱导激波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了颗粒相参数对火焰诱导激波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粉尘气体中的球激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清松 《力学学报》1994,26(6):671-678
取稀颗粒群下气固两相耦合的双流体简化模型,采用高解GRP方法和全二阶精度的MacCormack格式,数值模拟了球形激波在隋性粉尘气体四种不同初始分布下的传播,得到较纯气体下波后流场更加复杂的变化特性及精度高、无数值振荡、间断解锐利的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14.
触、近水面爆炸自由场冲击波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药量为0.05kg至32kgTNT的触、近水面化爆试验,介绍了空中、水中冲击波的测量方法和传播特性,并总结出一些计算冲击波参数的实用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气体冲击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高压气体流动产生强冲击波的特点,利用近年来公认较好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总变差不增(TVD)格式对圆柱形高压区气体向大气膨胀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流场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试验表明:采用高分辨率的TVD差分格式能够很好地描述高压气体冲击流场的波系结构,且没有出非物理振荡,对激波的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16.
具有引力场的气体中激波传播的近似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海 《爆炸与冲击》1990,10(4):289-296
本文在三维不定常流体力学特征理论的基础上,运用CCW方法,获得了激波速度的变化和激波阵面曲率、引力的大小和方向之间的解析关系,讨论了引力场对激波的加强和减弱的影响以及超新星爆炸中反弹激波的问题。利用得到的激波面积变化公式,给出了二、三维激波在引力场作用下传播问题的模拟处理方法。作为简单的例子,具体地研究了引力场变密度气体中强激波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分层流体中混合流体团运动生成内波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朱勇 《力学进展》1993,23(1):34-41
本文综述了分层流体中混合流体团运动生成内波的研究进展状况,系统地介绍了它的应用背景、实验和理论结果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变波对岩体的损伤作用和爆生裂纹传播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家来  徐颖 《爆炸与冲击》1995,15(3):212-216
给出了应变波作用下岩体损伤累积计算方法,将爆破过程中应变波的动作用和爆生气体的准静压作用结合起来,分析爆生裂纹传播的全过程,修正了以往理论,井揭示了Kut-ter等人所说的应力波对岩体预载荷作用 ̄[1]的力学本质。  相似文献   

19.
WangHaige(汪海阁);LiuXisheng(刘希圣)(ReceivedJuly8,1994;CommunicatedbyChienWeizang)Abstract:Surgepressurecausedbypipemovingthrought...  相似文献   

20.
撞击杆中应变波激发的磁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变波通过铁磁性杆件时,由于压磁效应,会同时在杆件中激发出不均匀的磁流。利用实验和磁流理论的分析,证实了撞击杆中磁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