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宁  王永生 《中学数学》2023,(21):41-42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与难点.数列最值问题是各类测试的常考点.求数列最值的方法因题而异,其中二次函数法是求解数列最值问题的常用方法.为提高数列最值问题求解效率,应提高二次函数应用意识,借助二次函数性质、图象特点,顺利寻找到解题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数列中有一类问题涉及的量较多,解题时往往因假设的未知量过多而难以顺利解答,事实上可以充分挖掘数列有关项的数量关系、分析已知条件的特征,运用“减元”,借助于定义、性质、图像等尽量减少未知量的个数,促使较复杂的问题转化较简单的问题,从而简化解题步骤,优化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3.
许晓天 《中学数学》2012,(15):65-66,1
众所周知,数列既是高中数学,也是高等数学的重点内容,因此数列问题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数列问题遍布于各种资料和试卷,并且新题不断.高三复习课堂上的教师只有"招架之势"地进行"就事论事"的解题,无暇进行实质性的探究.因为数列本身的问题往往与数列的单调性和项的取值范围有关,本文就一阶递推数列{an}满足an+1=(fan)型数列的问题,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五步"进行探究教学,旨在大力提高学生的解题和探究能力,达到"用一法通一类",使高三数列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金楠 《中学数学》2012,(1):59+65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它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灵活地借助数学思想解题,往往可以避免复杂的运算,优化解题过程,降低解题难度.本文通过实例介绍数列问题中所蕴涵的几种常用的数学思想,供复习时参考.一、整体思想整体思想,是指在思考问题时,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上,全面收集和获取信息,从而对问题作出整体性的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的一种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波利亚曾说过:"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思路的选择,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因此我们解答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思维方法正确,问题就容易解决.常数数列是数列中的最特殊数列,是指一个数列的每一项都为一个相等的常数,也叫"常数列".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利用条件可以构造出常数列,从而减少计算量,大大地提高解题速度,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一、构造常数列巧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6.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又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由于数列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 ,且综合性较强 ,因此不少同学在解数列问题时 ,常常因缺乏必要的解题意识 ,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而导致解答过程繁难、运算量大 ,甚至半途而废。本文将结合某些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 ,谈谈解高考数列问题需要的八种意识 ,供大家参考。一、递推意识由于数列可以看作是正整数n的函数 ,因此对于以递推关系式出现的问题 ,常常可以从递推关系式中的n =1 ,2 ,3 ,…入手 ,得到一系列的等式 ,通过对它们进行或加、或减、或乘、或除等运算 ,使问…  相似文献   

7.
<正>从近年高考数学试题来看,对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这就需要我们面对数学试题,学会多角度欣赏,从中发现解题的规律,并能寻"根"探"源"与寻"根"探"变",从而掌握一类题的应对策略.数列在高考中重点考察数列的通项an和前n项和sn,往往会伴随证明不等关系.在解题过程中,如果不等关系中包含相等关系,往往考虑从数列的单调性去证明,如果不等关系中没有相等关系,往往考虑数列的有界性去证明,但如果行不通,就要考虑用放缩  相似文献   

8.
杨晶晶 《中学数学》2023,(21):83-84
以“数列通项公式”的解题教学为载体,以认知结构的理论作为研究依据,从组建解题模块,提升解题能力的角度展开分析与研究,提出数列相关问题存在无递推公式与有递推公式两类情况.文章从这两类情况着手,探寻数列通项公式解题模块的实际应用情况,帮助学生建构一类解题结构,以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内容.由于放缩法灵活多变,技巧性强,导致学生甚至教师在使用该法时往往把握不好放缩的度,找不到解题的规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利用待定系数法能够"恰到好处"地将数列放缩,从而一步到位完成问题的证明.本文介绍该方法在两种常见类型数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归纳猜想证明是一种由特殊出发,经过观察探求、归纳、猜想出可能的结果再加以论证的解题方法.猜想可使我们跃过常规思维的步骤,直接感知那些未曾出现过的东西,找到解题方法.数列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求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问题等,往往可以利用归纳猜想并加以证明的方法来解决,在近几年高考中多多少少都有所体现,下面就以2014年高考中与其相关的两道数学试题进行求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数列问题在高考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列综合题以其综合性强、难度大、技巧性高等特点常被作为高考压轴题,用来考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近几年高考对数列的考察难度有所增加,在原有经典题型的基础上,更多地体现了数列与其它知识的交汇,如数列与三角、数列与解析几何、数列与导数、数列与不等式等.本文针对近几年高考中的数列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导数的增加,为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和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导数成为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最(极)值问题、取值范围等问题的主要工具.数列也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可以借助导数方法解决数列的某些问题.2006年高考湖南卷第19题,就是把数列和导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典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的提出了疑问,有的直接用导数来解决有关数列单调性问题、最值问题和取值范围等问题,但由于未能深入理解导数知识产生的背景、含义,未能准确把握数列单调性与函数单调性的联系和  相似文献   

13.
方治 《数学通讯》2022,(21):40-45
对2022年高考中的数列试题进行剖析,归纳典型问题,总结解题思想方法,给出对高考数列复习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廖学军 《中学数学》2022,(17):57-58
<正>常值数列是一类特殊的数列,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一个和谐统一.常值数列中各项的值都相等,其通项公式是an=a1=a(n∈N*,a∈R),是一个公差d=0的等差数列,当a≠0时其又是一个公比q=1的等比数列.常值数列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有其特殊的作用,特别在一些相关的数列问题中,常值数列的特征不明显,经过合理的变形、转化与推导,“添油加醋”才能选取、配凑或构造出对应的常值数列,进而借助常值数列的相关特征性质来处理与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数列求和问题中,不仅包含了分组求和、列项求和、倒序相加、错位相减等具体的数列求和基本方法,还蕴含了函数、递推和转化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有了这些数学思想的引领,数列求和中不少复杂的问题就会有比较清晰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路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例子,分析数列求和中的数学思想及其对应的数列求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夏国华 《数学通讯》2001,(21):15-16
在解数列题中经常碰到一类“试探求”、“试推测”、“试判断”、“是否”、“能否”等词的问题 ,这类问题总称为探索问题 ,数列中的探索问题常见的类型分为三类 :1)存在性问题 ;2 )由给出的条件寻求相应的结论 ;3)由给出结论 ,反索应具备什么条件 ;数列中的探索性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越来越被重视 ,因此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解题的策略 .1 存在性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先假设存在 ,再根据存在条件进行逻辑推理 ,若推出矛盾 ,则假设不成立 ,否则说明假设正确 .解题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归纳法、特值法 .例 1 已知数列 {an…  相似文献   

17.
<正>在近年来的高考中,数列问题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往往又与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交汇,具有综合性强,难度大的特点,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驾驭数学知识的能力.下面就对这类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尝试总结一些解题规律,权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多元函数条件最值问题是近年来各级各类竞赛和考试中的热点问题,由于此类问题往往涉及到函数、三角、数列、平面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其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本文就处理多元函数条件最值问题的常用求解策略予以归纳总结,以达到开阔解题思路、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用整体思想解数学问题,就是从全局着眼,由整体入手,把一些彼此独立但实际上紧密联系的量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思想方法.有不少数列题,其首项、公差(比)无法确定或计算繁琐.对这类题,若从整体考虑,往往可寻得简捷的解题途径.  相似文献   

20.
黄汉桥  蔡青 《数学通讯》2012,(Z4):95-99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类基本的数列,它们是数列部分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数列问题的解题方法灵活多样,有一定的技巧,考查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解读2012年高考对数列问题的考查.1.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素材,围绕着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