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22(Z1):159-164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手性SalenCoⅡ配合物对4对对映异构的手性氨基酸酯类客体在CH2Cl2中的分子识别,发现手性SalenCoⅡ配合物与此类客体的配位数为1.各客体缔合常数均为KD>KL,且按K(LeuOMe)>K(AlaOMe)>K(SerOMe)>K(TyrOMe)的顺序依次减小,测定了识别过程的△rGmθ,△rHθm,△rSmθ,发现该反应是放热、熵减少的过程.采用分子力学的方法考察了主客体的最佳优势构象,对该优势构象进行量子化学计算,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2.
氨基酸卟啉锌配合物对氨基酸酯的分子识别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苏氨酸卟啉锌配合物(主体)对氨基酸酯(客体)的分子识别.这种锌卟啉可以与氨基酸酯形成 1:1和 1:2的两种加合物.氨基酸酯的氨基首先与氨基酸残基的羧基作用形成 1:1的加合物,然后与锌卟啉的中央锌原子配位形成 1:2的加合物,客体分子与主体分子上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排斥作用以及主客体之间的色散力作用是主体分子能识别客体分子的另外两种作用。  相似文献   

3.
氨基酸卟啉锌配合物对氨基酸酯的分子识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苏氨酸卟啉锌配合物(主体分子)对氨基酸酯(客体分子)的分子识别,这种锌卟啉可以与氨基酸酯形成1:1和1:2的两种加合物,客体分子的氨基首先与主体分子上氨基酸残基的羧基作用形成1:1的加合物,然后另一客体分子的氨基与锌卟啉的中央锌原子配位形成1:2的加合物,客体分子与主体分子上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库仑力作用以及主-客体之间的色散力作用可能是主体分子能识别客体分子的另外两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型手性酪氨酸修饰的锌卟啉对氨基酸酯的分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军  阮文娟  罗代兵  朱志昂 《化学学报》2004,62(21):2165-2170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L型Boc酪氨酸修饰的自由卟啉(L-BocTyrTAPP)及其锌卟啉配合物Zn(L-BocTyr)TAPP.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手性锌卟啉配合物与四对对映异构的手性氨基酸酯客体在CHCl3中的分子识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子识别的过程中,缔合常数顺序均为D型略大于L型,且按K(PheOMe)>K(AIaOMe)>K(ValOMe)>K(LeuOMe)的顺序依次减小.同时,利用园二色光谱进一步阐述手性分子识别过程.此外,采用分子力学方法搜索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从理论上对实验本质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质谱分析速度快以及所需样品量少等特点,使得质谱手性识别技术在现代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甚至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青睐,阐述了手性分子识别的质谱研究最新动向,对其原理和所使用的手性选择剂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表征了手性配体SalenH2 及其锰配合物 .详细讨论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性质 .研究结果表明 ,SalenMn(III)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为Δ构型 ,进一步证明了配合物中双偶氮螯环结构的确具有很高的刚性 .用紫外 -可见光谱滴定方法测定了锰配合物与氨基酸分子识别过程的缔合常数 ,实验结果表明 :主体SalenMn(III)对每一对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识别能力均表现为对D 型的识别能力比对L 型大 ,对具有相同对映构型的不同氨基酸客体的识别能力按Phe ,Val和Thr顺序依次递减 .圆二色光谱 (CD)考察结果与热力学研究结果一致 .此外 ,采用分子力学方法考察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 ,并对该构象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从理论上对实验事实作了进一步解释 .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配体(H3L)及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主体).通过研究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及氨基酸酯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这些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 >K(2-MeIm) >K(2-Et-4-MeIm).主体对氨基酸酯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LeuOCH3) >K(ValOCH3) >K(AlaOCH3) >K(SerOCH3),配位数均为2.主体与D、 L型氨基酸酯分子识别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缔合常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对映选择性下降.实验发现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 CD光谱的研究结果也反映了主体对不同客体识别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小分子选择性靶向特殊基因,进而调节该基因所参与的生物学功能一直是生物无机化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其中,DNA的手性识别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的手性转化以及DNA构象的多样性与一系列重要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此外,DNA的手性识别对于药物的合成以及DNA构象探针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合成了大量的手性小分子和金属配合物,能够对B-DNA,Z-DNA以及G-四链DNA表现出特异性识别。由于独特的4fn的电子结构,稀土配合物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荧光探针以及磁共振成像。另外,作为人工核酸酶,稀土配合物表现出高效的促进DNA和RNA的水解能力,并且不会造成氧化损伤。近年来,人们正努力发现能够选择性靶向DNA进而调制DNA性质的稀土手性配合物,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稀土手性配合物对核酸的手性识别及选择性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u(Ⅱ)-L-氨基酸配合物与5’-核苷酸之间的反应性和形成三元配合物的能力,根据IR,ESR和NMR谱讨论了二者之间的配位和分子识别关系。  相似文献   

10.
手性锌卟啉与氨基酸酯的分子识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 研究了手性锌卟啉配合物[p-(L-Leu)C2O-TPPZn]与手性氨基酸酯客体在CHCl3中的分子识别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D型氨基酸酯的缔合常数比L型的大, 且缔合常数按K(AlaOCH3)相似文献   

11.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用Boc保护的L-酪氨酸修饰的手性锌卟啉Zn(L-BocTyr)TAPP(主体). 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 研究了主体化合物与四对氨基酸酯对映体的识别反应. 主体与各客体缔合常数均为KD>KL, 且按K(PheOMe)>K(LeuOMe)>K(ValOMe)>K(AlaOMe)的顺序依次减少. 主体化合物对氨基酸酯的识别作用是由主-客体之间手性匹配产生的. 识别体系的焓熵补偿关系揭示出该识别体系是焓驱动的过程,在识别过程中客体氨基酸酯分子构象自由度损失较大.通过圆二色光谱的研究,确定在进行识别反应时,D型氨基酸酯比L型氨基酸酯更易与主体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更趋于稳定. 我们认为圆二色产生的机理是由主体侧链中羰基的电子过渡态与卟啉平面的电子过渡态之间相互偶合所致.通过量子化学计算, 进一步揭示识别反应的本质特征. 在理论计算中,首先运用模拟退火的方法搜索了主体、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 并在此最低能量构象的基础上进行Gaussian 98的理论计算. 通过所得理论计算结果证实, D型氨基酸酯与主体所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 理论计算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2.
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分子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分子识别研究进展。介绍了金属卟啉配合物在分子形状与大小识别、官能团识别和手性识别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合成并表征了新型水溶性手性Salen 配体(R,R)-N,N’-二{4-[2-(三甲胺基)乙氧基]水杨醛}-1,2-环己二胺二高氯酸盐(L)及金属配合物ML [M=Zn(II), Cu(II), Ni(II), Co(II), Fe(III), Mn(III)]. 讨论了手性配体L及配合物ZnL的电子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性质, 用UV-Vis光谱滴定和CD光谱滴定法研究了ZnL对手性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分子识别. 测定了主体ZnL与客体氨基酸轴向配位反应的配位数(n)、缔合常数(K)及热力学函数 测得缔合常数的大小顺序为KPhe>KVal>KThr. 研究发现反应是放热、熵减小的过程. 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此类手性金属配合物在H2O2存在下对DNA的裂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手性双核钌(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1对手性双核钌(Ⅱ)配合物ΔΔ-和ΛΛ-[(bpy)2Ru(mbpibH2)Ru(bpy)2](ClO4)4(bpy=2,2′-联吡啶,mbpibH2=1,3-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苯)。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CD光谱对这两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滴定、荧光光谱滴定  相似文献   

15.
锌卟啉对氨基酸甲酯手性分子识别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Tripos力场和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手笥锌卟啉的最低能量构象,并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锌卟啉对氨基酸甲酯的识别过程,发现锌卟啉与D-氨基酸酯结合能力强于L-氨基酸,这与热力学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手性锌卟啉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构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iral recognition is an attractive subject in the area of host-guest chemistry. Conformation study is performed to understand chiral recognition of zinc(Ⅱ) porphyrin with imidazole derivatives on a molecular level.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three novel chiral zinc porphyrin(1-3) with four types of imidazole derivatives was studied. The conformation searching of this host-guest system was studied by using simulated annealin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ripos force field. The different minimal energy conformation of imidazole combind with porphyrin was studied. The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 was performed to calculate the single-point energies of the host-guest system. The minimal energy conformation of ZnT(o-BocAla)APP (3)-Im showed that Im attaching from the single-side chain of the host had the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than that from the three-side chain. The former also had the lower energy than the latter. And the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 results of orbital energy, ΔEL-H, and atomic net charge revealed the same way. The results illumate that combination oriention of the host-guest system is the single chain of the hosts.  相似文献   

17.
阮文娟  刘涛  李瑛  骆树新  朱志昂 《化学学报》2003,61(7):1000-1005
用光谱滴定法研究了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SalenFe~(III), SalenCo~(II))与 四种咪唑类客体在CH_2Cl_2中的分子识别行为,发现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与咪唑 ,N-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的配位数为2,与克霉唑的配位数为1。各识别体系缔 合常数的顺序对SalenFe~(III)为: K(Im) > K(2-MeIm) > K(N-MeIm) > K(GMZ), 对SalenCo~(II)为:K(Im) > K(2-MeIm) > K(N-MeIm)。测定的识别反应的△ _rG_m~0, △_rH_m~0, △_rS_m~0表明此类识别反应为放热、熵减少的过程,反应 体系存在焓-熵补偿关系。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方法进行的理论研究对实验结 果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型Salen中间体合成了新型SalenZn(II)配合物.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双核SalenZn(II)与咪唑、二胺类等含氮小分子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它们的缔合常数.对咪唑类客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K(2?MeIm)>K(EMeIm);对二胺类客体缔合常数顺序为K(DAP)>K(DAE).主体与咪唑类和二胺类客体的配位数分别是2和1.主体与这些客体的识别过程为放热、熵减的焓驱动反应.利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识别过程的Cotton效应.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型,通过量化计算对实验事实做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新型Salen中间体合成了新型Salen Zn(II)配合物. 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双核Salen Zn(II)与咪唑、二胺类等含氮小分子的分子识别行为, 测定了它们的缔合常数. 对咪唑类客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θ(Im)>Kθ(2-MeIm)>Kθ(EMeIm); 对二胺类客体缔合常数顺序为Kθ(DAP)>Kθ(DAE). 主体与咪唑类和二胺类客体的配位数分别是2和1. 主体与这些客体的识别过程为放热、熵减的焓驱动反应. 利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识别过程的Cotton效应. 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型, 通过量化计算对实验事实做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20.
手性芳酰胺类分子钳对氨基酸衍生物的对映选择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联苯二甲酸为间隔基,L-氨基酸甲酯为手臂,合成了3个新型芳酰胺手性分子钳。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利用差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其与D/L氨基酸甲酯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分子钳2a~2c对所考察的氨基酸甲酯均具有识别能力,其对D-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优于对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从主客体间的大小形状匹配及几何互补关系等方面对这些受体的识别能力及对映选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