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含氧、氮、硫杂螺环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荣宝  张大为  梁娅  刘博 《有机化学》2008,28(8):1366-1378
有机螺环光致变色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光敏性和抗光疲劳性, 可应用于光过滤器及光学记录存储. 为了获得性能优良的螺环光致变色化合物, 新的设计合成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总结了对含氧、氮、硫杂螺环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描述了螺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部分化合物的合成过程, 展望了螺环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魏荣宝  刘博  刘洋  郭金晶  张大为 《有机化学》2008,28(9):1501-1514
综述了近年来部分具有生理活性螺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了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生理活性和部分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展望了该类螺环化合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螺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分子骨架,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广泛存在.由于螺环骨架具有较大的三维空间结构,满足药物设计中对构象刚性的需求,因此开发高效的螺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尤为重要.近年来,光催化和电催化作为绿色、高效的合成手段,为螺环化合物的合成注入了新的潜力.主要按螺[4.5]类骨架、螺[5.5]类骨架、螺[2.3]类骨架以及螺吲哚类骨架的构建进行了分类,并从光催化和电催化合成两个方面对螺环化合物的构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具有抗菌活性的螺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部分螺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另外总结出具有抗菌活性的螺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对该类化合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魏荣宝  刘洋  梁娅 《有机化学》2009,12(3):476-487
综述了近年来含螺环结构化合物在农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详细介绍了部分螺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总结了螺环农药的结构特征. 对该类化合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蒋晓晖 《化学通报》2008,71(3):239-240
对于多螺环化合物特别是第二代稠杂螺环树枝状化合物来说,按照IUPAC有关系统命名原则,从螺结构的角度来命名由于太复杂而几乎不可能.本文通过亚基取代途径对第一代螺环结构的简化,方便地系统命名了一种第二代稠杂螺环树枝状化合物.这些六螺化合物可以系统地命名为:1,2,3,4,5,6,7,8,9,10,11,12-十二氢化-2,2:6,6:10,10-三[3,3-二(烷氧羰基)亚环丁-1,1-二甲氧基]苯并[l]菲.通过这一途径,更高代螺环树枝状化合物及其它类型多螺化合物有望可以简单地系统命名.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成新结构类型查尔酮衍生物,发现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查尔酮类化合物,设计合成了查尔酮A和螺杂环B两种类型,共21个查尔酮类似物,结构经ESI-MS,ESI-HRMS和1H NMR确认.培养出螺杂环B1的单晶,通过X衍射确证了其为单斜晶系.其中螺杂环B为新结构类型化合物,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用不需加催化剂的"一锅煮"方法合成,该反应具有很好的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且环境友好.用DPPH法测试了所有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筛选出了多个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清除率的化合物,a环3,4-OH取代的两类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苯环邻位二羟基取代的查尔酮类化合物可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易雅平  席婵娟 《催化学报》2022,(7):1652-1656
自1900年首次发现螺环化合物以来,由于它在药物分子、手性配体、激光染料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螺环化合物被发现和研究.目前已研发出了几种典型的反应来合成螺环化合物,如分子间的环加成或偶联反应及双官能团化合物分子内的偶联反应.但这些方法仍存在选择性难以控制、螺环中官能团耐受性差、条件苛刻等不足.因此,有必要发展合成含各类官能团的螺环的方法.近年来,芳基化合物的分子内去芳构化已经成为合成螺环骨架的有效策略,尤其是通过光催化去芳构化合成螺环.CO2作为C1合成子具有丰富、低成本、可持续及无毒等优势,若将CO2作为羧酸源键联在螺环骨架上,将有可能构建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螺环羧酸衍生物.基于本课题组对光催化CO2转化利用反应的持续研究,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合成螺环羧酸化合物的便捷方法,即光催化苄基邻卤芳醚与CO2的连续去芳构化/羧化反应.根据条件筛选实验结果,最终选择1,2,3,5-四(咔唑-9-基)-4,6-二氰基苯(4Cz IPN)作为光敏剂, N,N-二异丙基乙基胺(DIPEA)为还原剂,叔丁醇钠作为...  相似文献   

9.
含芴、蒽螺环结构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环芳香类化合物具有大的共轭体系和较好的刚性共面性, 而且玻璃化温度高, 热稳定性好(熔点大于300 ℃), 制作电致发光(EL)器件工艺简单, 不需要复杂的设备, 因而有可能降低器件制作成本, 特别是易于制备大面积器件. 对近年来含芴、蒽螺环结构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重点介绍了含有双螺、单螺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和特性, 给出了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对含有硅元素的螺环化合物发光材料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2个刚性很强的结构对称性巴比妥酸类化合物———环丙基螺环硫巴比妥酸化合物。通过红外、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化合物1a和1b活泼氢(N—H)的化学位移有明显区别。利用二维氢氢相关谱观察到了化合物1a结构中,环丙烷上氢质子与酰胺环上氢质子由于螺环刚性屏蔽影响使其2个环上同侧较近质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异侧较远质子之间无相关性。初步测试了2个化合物的抗小鼠电击惊厥活性:化合物1a和1b的惊厥抑制率分别为50%和70%。  相似文献   

11.
张占辉 《有机化学》2005,25(4):355-363
手性螺环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是不对称合成和催化研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一些手性螺环配体被合成出来并成功地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中. 综述了近十年来手性螺环配体的合成及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The nucleophilic addition of beta-lactam-4-ylidenes 2, a type of ambiphilic cyclic amidocarbene, to aryl isocyanates has been studied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organic synthesis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ermolysis of spiro[beta-lactam-4,2'-oxadiazolines] 1 in the presence of aryl isocyanates afforded both N-lactam and O-lactam substituted spiro[azetidine-2-one-4,3'-indole-2'-one] derivatives 5 and 6 in the total yield of 65-86%. Upon hydrolysis, products 5 and 6 were converted into spiro[azetidine-2-one-4,3'-indole-2'-one] 9 that was analogous to known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3.
螺杂环化合物独特的立体结构和丰富的理化特性,激发了研究工作者对其高效合成方法的持续关注.炔醇在过渡金属作用下经exo-dig式分子内环化可原位形成环外烯醇醚.其作为一类高活性的C2合成子,能够与同时具有亲电和亲核特性的“双亲性底物”发生串联反应,实现螺杂环骨架的快速构建.综述了近年来炔醇分子内环化促发的串联反应在螺杂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进展,以期激发更多相关研究工作的设计与报道.按照参与螺环构建的“双亲性底物”原子数目的不同进行分类,重点阐述了反应采用的催化体系和反应机制,分析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An efficient in situ reduction and cyclization reac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nitrogen‐containing spiro compounds directly form 5‐nitro‐1H‐indazole, 6‐nitro‐1H‐indazole and 5‐nitroindole in Fe–H2O–AcOH medium is reported. 5‐Nitro‐1H‐indazole, 6‐nitro‐1H‐indazole and 5‐nitroindole were first used to synthesize spiro compounds, and this is a novel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spiro compounds from nitro compounds. The advantages of this reaction are stable reagents, easily available raw materials, wide range of substrates and high yields.  相似文献   

15.
The synthesis of the tetracyclic spiro compounds 11, 12, 13, 14, 17, 18, 19 and 20 with homoproaporphine skeleton is described. Crucial intermediates are the secondary alcohols 10 and 16 . The structure of the spiro compounds is proved by transformation of 11 into the dihydronaphthalene derivative 24 and NMR.-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16.
膨胀单体的特点是在聚合过程中没有体积收缩,甚至会产生体积膨胀,这种特殊的性能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可用作膨胀单体的螺环化合物主要有螺环原碳酸酯(SOC)、螺环原酸酯(SOE)和双环原酸酯(BOE)。螺环原酸酯(SOE)是最早发现能进行膨胀聚合反应的一类化合物。本文介绍了螺环原酸酯类化合物的发现、合成方法、聚合反应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魏荣宝  李文丽  刘博  梁娅 《有机化学》2009,29(10):1508-1521
螺缩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们表现出的很好的生理活性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兴趣. 对近年来天然存在的螺缩酮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描述了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展望了在医药、农药等方面的潜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the combination of organocatalysis with transition metal (TM) catalysi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olboxes used for synthesizing optically pure compounds containing chiral quaternary centers, including spiro heterocyclic molecules. The dominant method in the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spiro heterocyclic compounds based on synergistic catalysis includes chiral aminocatalysis and NHC catalysis, as already established covalent organocatalytic strategies. Another area of organocatalysis widely combined with TM catalysis producing enantiomerically enriched spiro heterocyclic compounds is non-covalent catalysis, dominated by chiral phosphoric acids, thiourea, and squaramide derivatives. This review article aims to summarize enantioselective methods used for constructing spirocyclic heterocycle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organocatalysis and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is.  相似文献   

19.
A transition‐metal‐free synthesis of spiro compounds from 9H‐fluoren‐9‐ols mediated by hypervalent iodine is reported. In this reaction, an unprecedented β‐carbon elimination of tertiary alkoxyliodine(III) to form new diaryliodonium salts is proposed. The obtained phenol intermediates undergo oxidative dearomatization to furnish a class of oxo‐spiro compounds. This domino reac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complexity of these molecules and shows excellent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