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介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指数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对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及定值和不确定度进行了逐项分析。采用本体聚合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直接加工制备标准物质,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定值准确可靠,标准值为17.9%,扩展不确定度为0.28%。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熔融方法制备了玻璃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对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及定值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研制的耐辐照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各组分不确定度均小于5%.  相似文献   

3.
介绍氦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以超纯氦气和高纯甲烷为原料,采用称量法制备特性值为10μmol/mol的氦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采用气相色谱法(DID检测器)对制备的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并对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研制的气体标准物质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有效期为12个月,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2%(k=2)...  相似文献   

4.
采用与超高强度钢,台炼过程相同的工艺制备了35CrNi3Mo化学成分标准物质。对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进行了分析。研制的35CrNi3Mo化学成分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用8家实验室进行协作定值,对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各组分定值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小于13%。  相似文献   

5.
介绍聚乙二醇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采用二元溶剂体系液相处理技术制备标准物质,对聚乙二醇原材料的选用、特性参数的测定、制备方法、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试验和分子量的定值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乙二醇标准物质的重均分子量为4.5×10~4,扩展不确定度为1.0×10~3,其均匀性和稳定性均符合标准物质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水中苯甲酸钠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以苯甲酸钠为原料,采用重量–容量法制备溶液标准物质,以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对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并对该标准物质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研制的水中苯甲酸钠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为(23.6±0.3) mg/L,有效期为6个月。该标准物质具备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可用于食品防腐剂苯甲酸分析方法的确认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熔融方法制备了激光玻璃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对该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电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用6家实验室进行协作定值,各组分:芑值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5%(k=2)。  相似文献   

8.
介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锥形量热仪标准物质候选物的制备过程,对其配方设计、制备工艺、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进行了研究。采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炭黑的种类、炭黑的添加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熔融指数对标准物质候选物热释放速率的影响。当添加质量分数0.5%的炭黑于熔融指数为16.0 g/(10 min)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时,该标准物质候选物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用于X射线小角散射仪校准的20 nm粉末粒度标准物质,并对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及定值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研制的银粉末粒度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标准值为17.2 nm,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6%。  相似文献   

10.
介绍碳化硼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以硼酸和蔗糖为原材料,酯化反应得到硼酸酯沉淀,经过烧结制备碳化硼粉体。用低温前驱体裂解法制备碳化硼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并进行了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采用8家实验室协作定值,对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研制的碳化硼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量值准确可靠,定值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003 1%~0.13%(k=2)。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的认可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介绍了实验室认可的发展情况,开展实验室认可的必要性,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及认证认可。  相似文献   

12.
9-氨基壬酸系从癸二酸经单酯化、氨化和Hofmann重排制得。该单体以10克规模在玻璃管中和以4公斤量在15升聚合釜中,于260℃聚合成聚壬酰胺。聚合物在288℃纺丝,120℃牵伸,得到尼龙-9纤维。测定了聚合物和纤维的结构和多种性能。  相似文献   

13.
冠醚共缩聚物的合成与性能(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6-二羟甲基苯酚类化合物分别与单苯并冠醚(B15CS、B18C6)和M苯并冠醚(2B18C6、2B24C8、2B30C10)在酸催化下缩聚,合成了两个系列冠醚共缩聚物.这些聚合物M=1200—4500,可溶于氯仿等溶剂,萃取性能和络合选择性均有所提高.作为树脂使用,动态吸附容量为0.05—0.15mmol/g,并有较好的色谱特性.  相似文献   

14.
用2,6-二羟甲基-4-苯基苯酚分别与二苯并-18-冠-6(2B18C6)、二苯并-24-冠-8(2B24C8)、二苯并-30冠-10(2B30C10)、苯并-15-冠-5(B15C5)、苯并-18-冠-6(B18C6)缩聚合成了五种酚醛型冠醚共聚物。我们用聚冠醚的氯仿溶液萃取苦味酸碱金属盐水溶液,研究了它们对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结果表明,聚冠醚(PB15C5)和(PB18C6)的萃取能力和选择性显著优于相应的单冠醚。  相似文献   

15.
芴与噻吩发光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性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 9,9 二辛基芴 (DOF)和噻吩 (Th)的共聚物 .其中 ,DOF与Th的投料比 (摩尔比 )分别为 95∶5 (PTF5 )、90∶1 0 (PTF1 0 )、85∶1 5 (PTF1 5 )、70∶3 0 (PTF3 0 )、5 0∶5 0 (PTF5 0 ) .所有的聚合物均可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 ,如THF,CHCl3等 ,其分子量在 60 0 0~ 5 3 0 0 0之间 .当在聚芴主链中引入噻吩后 ,其发光波长发生了红移 ,最大发光波长由PTF5时的 490nm红移到PTF5 0时的 5 41nm .随着聚芴主链中噻吩含量的增加 ,最大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效率都逐渐降低 由这些聚合物所制得的器件 ,最大电致发光效率为PTF5和PTF1 0的 0 45 %.由此表明 ,在聚芴主链中引入少量的低带隙单体噻吩可以调节聚芴的发光颜色及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做了4,4′-二乙炔二苯甲烷的本体热均聚和催化均聚,并用(Ph_3P)_2PdCl_2为催化剂做了4,4′-二乙炔二苯甲烷与苯乙炔的共聚,对均聚和共聚物中的不溶不熔组分测定了密度、溶胀度、Huggins参数以及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_c。实验表明,该交联聚合物的最良溶剂是四氢呋喃,溶度参数为9.9ca1~0.5。cm~(-1.5),当用四氢呋喃为溶剂时的Huggins参数为0.34,并且在单体摩尔比中4,4′-二乙炔二苯甲烷用量越多,溶胀度越小,交联度越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有均聚及共聚物都为反式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做了4,4′-二乙炔二苯甲烷的本体热均聚和催化均聚,并用(Ph3P)2PdCl2为催化剂做了4,4′-二乙炔二苯甲烷与苯乙炔的共聚,对均聚和共聚物中的不溶不熔组分测定了密度、溶胀度、Huggins参数以及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Mc。实验表明,该交联聚合物的最良溶剂是四氢呋喃,溶度参数为9.9ca10.5。cm-1.5,当用四氢呋喃为溶剂时的Huggins参数为0.34,并且在单体摩尔比中4,4′-二乙炔二苯甲烷用量越多,溶胀度越小,交联度越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有均聚及共聚物都为反式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参照Wads设计的蒸发热量热计建立一升华热量热计。利用此升华热量热计和LKB8700蒸发热量热计, 测得如下化合物在298.15 K 时的蒸发焓和升华焓为: 化合物 升华焓(kJ mol~(-1)) 蒸发焓(kJmol~(-1))水 43.72±0.18正癸烷 51.21±0.25萘 73.26±0.921,2,3-三氯苯 75.14±0.751,2,4-三氯苯 55.06±0.501,3,5-三氯苯 72.68±0.50  相似文献   

19.
采用2,6-二羟甲基苯酚类化合物分别与单苯并冠醚(B15C5、B18C6)和二苯并冠醚(2B18C6、2B24C8、2B30C10)在酸催化下缩聚,合成了不同两个系列冠醚共缩聚物,这些聚合物M=1200-4500,可溶于氯仿等溶剂,萃取性能和络合选择性均有所提高。作为树脂使用,动态吸附容量为0.05-0.15mmol/g,并有较好的色谱特性。  相似文献   

20.
蔥与菲的激发等离子体质谱的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蒽和菲是一对同分异构体,由于它们的结构都很稳定,所以在常规的电子轰击质谱中,它们的分子离子峰都很突出,两者的谱图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能成为一种鉴别手段.我们最近在自制的仪器上,记录了以近红外激光作用于这两个稠环芳香烃所产生的正负离子质谱,两者的谱图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包含了较为丰富的结构信息,显示了这一研究手段的结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