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系兰科石斛属草本植物,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润肺止咳的功效,是中药石斛的主要来源之一.对金钗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并采用现代波谱技术,尤其是超导核磁共振技术(NMR)和文献数据对照鉴定他们的结构分别为:dengibsin(1)、2,4,7-三羟基-5-甲基芴酮(2)、大黄酚(3)、β-谷甾醇(4).这4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红厚壳属植物化学成份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述了近年来对红厚壳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重点讨论了18种 红厚壳属植物中Zhao吨酮类,香豆素类,黄酮类和萜类的化学成分,并讨论了它们 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对兰科石斛属植物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phenanobiles A~C (1~3), 6,7-dihydroxy-2-methoxy-1,4-phenanthrenedione (4)和ephemeranthoquinone (5) 5个菲醌类化合物.采用多种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3为新的菲醌类化合物.化合物1~5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它们对3种肿瘤细胞株(HL-60,A549以及MCF-7)显示出体外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GC/MS对我国稀有濒危单型属药用植物明党参、川明参和珊瑚菜根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通过对3种植物共有化学成分进行多种聚类分析,从化学分类学角度定量阐明了3种植物所代表的三属间的亲缘关系与经典分类学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植物全世界共有200余种,我国有82种[1],该属植物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如峨嵋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 Rhed.et Wils.)果实具有止血、止痢等功效,美蔷薇(Rose bella Rehd.et Wils.)具有理气、活血等功效,绢毛蔷薇(Rose sericea Lindl.)果实具有消食键胃、止泻等作用[2].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进行了一些化学和药理研究,为了便于对该属作为传统中药资源进行研究开发,我们建立了快速定性分析3种蔷薇的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方法,从中初步分离鉴定了10种化学成分,分别为:4'-羟双氢黄酮、金丝桃甙、金合欢素、山奈素-3-O-葡萄糖甙、没食子酸甲酯4-O葡萄糖甙、报春素、槲皮素、tiliroside、epi-arjunic acid、pomolic acid.  相似文献   

6.
河口细叶黄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芸香科黄皮属植物(Clausena)多为乔木或小灌木植物,约23~25种,分布于印度西北至我国西南至台湾,南至印度尼西亚、大洋洲北部及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洲西北部等.我国约12种,集中分布于西南及华南各省区;云南省有¨种[1],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本属药用植物在我国自古供药用,药理研究发现它们的粗提物具有保肝作用,在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降低由四氯化碳引起的降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等方面皆具有明显的活性,并有降血脂、解痉挛、抑菌等作用.因其显著的生理活性,近年来倍受国内外关注.黄皮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已报道约150多个化合物,主要为四降三萜类,香豆素及其甙类,苯丙素及其甙类,咔吧唑生物碱类等.  相似文献   

7.
蕃荔枝科哥纳香属植物常作为药用植物使用,可以治疗水肿、风湿病等.哥纳香属植物中生物碱部分包括了阿卟菲类生物碱,1-aza-anthrquinone类生物碱等.本文在利用质谱的不同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裂解特征的研究基础上,采用GC-MS研究了生物总碱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菖蒲属植物根茎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远征  何宗英  曹延怀  邬家林 《色谱》1993,11(5):267-270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技术第一次系统地分析了国产菖蒲属植物根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根据其化学成分探讨了我国菖蒲药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海南狭瓣鹰爪花(Artabotrys hainanensis R.E. Fries)为番荔枝科鹰爪花属植物,该属植物在世界上约有1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产4种,广东有2种,即香港鹰爪花(A.hongkongensis Hance)和鹰爪花[A.hexapetalus(Linn.f)Bhandari],海南有2种,即毛叶鹰爪花(A.pilosus)和海南狭瓣鹰爪花(A.hainanensis R.E. Fries).海南鹰爪花在海南岛分布较广,储量十分丰富.在民间,海南狭瓣鹰爪花作药用植物已有很长历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常用作治疗疟疾和头颈部淋巴结核.番荔枝科植物富含抗肿瘤活性成分而被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先后对鹰爪花属多种植物的根、茎(皮)、叶和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生物碱类、黄酮flavone类和萜类[1-4]等四十多种化合物.海南狭瓣鹰爪花为海南特有植物,其化学成分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为寻找新的药理活性成分,我们对海南狭瓣鹰爪花茎和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海南狭瓣鹰爪花药材采集于海南尖峰岭.  相似文献   

10.
白素平  董丽  杨立 《有机化学》2003,23(Z1):447
东风菜[Doellingeria scaber(Thunb)Ness.]属菊科(Compositae)东风菜属(Doellingeria)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北部、中部至南部各省.主治风毒壅热、头痛目眩,肝热眼赤,民间广泛用于治疗蛇毒,效果良好[1].其化学成分研究已有报道[2],主要为三萜甙.为了进一步研究其药理活性成分,我们对采自辽宁省桓仁县(植物由河南农业大学朱长山教授鉴定)的东风菜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了两个化合3-oxo-16α-hydroxyolean-12-en-oic acid(1)和豆甾醇(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