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胆绿素(BV)及其二甲酯(BVE)是一种生物内源色素,他们在溶液中具有极弱的荧光,量子产率小于0.01%。然而,随着锌离子的加入,情况发生了变化. BVE-Zn2+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强,荧光QY可提高到∽5%. 本文研究了BVE-Zn2+络合物在乙醇、正丙醇和二甲基亚砜溶液中的超快激发态动力学,以揭示其荧光增强的机理. 结果表明,BVE能与锌离子在溶液中形成1:1的稳定配合物,BVE分子结构在复合物中较为刚性,能量上更稳定. 利用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和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发现BVE-Zn2+配合物在二甲基亚砜中具有较小的非辐射速率常数,这是其高荧光量子产率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紫外光谱法、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比较,研究了光诱导新型1-2代羧基芳基苄醚树枝配体周边取代酞菁锌(Ⅱ)配合物的分子内能量转移。研究结果表明:1-2代羧基芳基苄醚树枝配体周边取代酞菁锌(Ⅱ)配合物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于二甲基亚砜中;在270 nm处树枝配体吸收峰强度随着树枝代数增加而增加,因此树枝配体的光捕获能力增强;树枝代数对酞菁核的荧光特性影响显著,随着树枝代数增加,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降低;在270 nm激发,能量从外围树枝配体(给体)传递给酞菁核心(受体),这一过程中外围树枝充当能量肼的角色,随着树枝代数增加,分子内能量转移效率增大。因此,新型羧基为端基的芳基苄醚树枝酞菁锌配合物是一类新型光捕获天线结构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用EDTP进行微量Ce3+离子的荧光光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e3+离子在pH 7~8的溶液中,与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P)形成1∶1的配合物时,Ce3+离子的自身荧光得到的明显的增强.本文研究了这种荧光增强作用用于溶液中微量Ce3+荧光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用该配合物体系进行Ce3+的荧光分析时,配合物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在313 nm和397 nm,工作曲线在1×10-8 mol.L-1~1×10-4 mol·L-1的范围内呈很好的直线,在灵敏度和线性范围方面接近已知的最好的荧光分析方法,而由于Ce3+与EDTP形成非常稳定的配合物,同时使Ce3+离子的发光有较大的红移,因此在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特别是Pr3+和PO3-4的干扰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 Gd3+离子与氨基多膦酸配体 (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和氨三亚甲基膦酸 )配合物溶液荧光的研究表明 ,在碱性溶液中 2种配体可使 Gd3+离子的荧光强度分别增强 9倍和 7.4倍 ,比氨基多羧酸的荧光敏化作用要强得多。其激发和发射峰分别在 2 74 nm和 310 nm,与 Gd3+水合离子相应谱峰的位置相同。表明这种荧光增强来源于氨基多膦酸配体对 Gd3+强烈的配位作用所引起的 f→ f跃迁的部分解禁。由于 Gd-氨基多膦酸配合物十分稳定 ,因此配合物溶液荧光强度基本不受其他共存阴阳离子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受 p H值变化的影响也很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得到了Eu(ally-DBM)3-2TPPO和PNIPAM形成的大分子水溶性发光配合物.本文通过TGA、GPC、HNMR表征复合物的结构,并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荧光热响应性.研究发现,PNIPAM在低临界溶解温度以上塌缩引起配位键断裂,导致Eu~(3+)的荧光减弱和配体荧光增强.当温度降低时,发现Eu~(3+)的荧光增强,配体荧光相应减弱.推断当温度降低时配体再次与铕离子重新配位,并通过红外光谱进一步证实了.这种配合物的荧光热响应性具有可逆性,可用作分子探针应用在生物成像方面和研究PNIPAM塌缩.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稀土(Eu3+和Tb3+)与二苯甲酰甲烷(DBM)、2,2′-联吡啶(Dipy)的一系列稀土配合物EuxTb1-x(DBM)3Dipy。元素分析和红外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性质。铽掺入配合物后,铽能极大地增强铕的特征荧光,铽对铕配合物的发光有协同作用。在该系列配合物中,不仅有机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的铕离子使其发光,而且铽离子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给铕离子。  相似文献   

7.
有机碱对参与合成的铽配合物荧光性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利用三乙胺(TEL)、三丙胺(TPL)和三丁胺(TBL)分别作为有机碱、乙酰水杨酸(aspirin)作为配体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制备了3种铽配合物溶液。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绝对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的表征发现3种铽配合物的确具有不同的荧光性能。相同浓度条件下,随着有机胺碳链长度的增加,3种铽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依次增大。由3种有机碱所得到的铽配合物Tb(aspirin)3TEL、Tb(aspirin)3TPL和Tb(aspirin)3TBL的绝对量子效率分别为11.41%,12.85%和18.63%,在无水乙醇溶液中的荧光寿命分别为6.316 956×10-4,7.018 974×10-4,7.346 807×10-4s。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碱参与了铽配合物的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8.
以2-(3’,4’-二羧基苯氧基)苯甲酸(H3DPBA)和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与Zn(Ac)2通过水热反应,获得了一维链状配合物Zn(DPBA)(bpp)。该配合物的一个不对称单元包括一个Zn(Ⅱ)离子,一个DPBA配体和一个bpp配体。Zn(Ⅱ)离子与四个氧原子及一个氮原子配位,其配位数为5。固态配合物在375nm处出现强的发射峰,来自于配体的π~*—π跃迁。与配体的荧光发射光谱比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发生了蓝移,而且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有大幅度增强。讨论了配合物在常见溶剂中和金属阳离子中的荧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有机小分子或不同金属阳离子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机小分子硝基苯和Fe~(3+)使配合物荧光猝灭,该Zn(Ⅱ)-配合物可用于硝基苯的检测以及水和乙醇体系中Fe~(3+)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环糊精锌(Ⅱ)荧光试剂在水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高水溶性的锌()荧光试剂-修饰环糊精的N-(8-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喹啉(HQAS-1-CD)。该试剂在水溶液中与Zn2+形成2:1配合物而使荧光增强,并且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几乎不干扰Zn2+的荧光。利用此配位反应建立了一个荧光测定痕量锌的新方法,测定锌的线性范围为0—13μg/L,检出限0.57μg/L,方法成功的应用于矿泉水中痕量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个稀土配合物[Tb(3-SBA)(IP)OH(H2O)]·H2O (1)和[Tb(dpdc)1.5(IP)(H2O)]n(2)(3-SBA=3-羧基苯磺酸根,dpdc=2,2′-联苯二甲酸根,IP=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并用X-ray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由3-羧基苯磺酸根和羟基交替连接Tb(Ⅲ)离子形成的一维链。配合物2是由2,2′-联苯二甲酸根桥联Tb(Ⅲ)离子形成的一维链。配合物1与2在紫外灯下均发出强的绿色荧光,其荧光光谱中有四个发射峰,位于492,544,584和619 nm,分别对应于Tb(Ⅲ)离子的5D4→7FJ(J=6-3)跃迁,其发射光谱中均不存在配体荧光。配体吸收紫外光,有效地转移能量给Tb(Ⅲ)离子。配合物1与2中Tb(Ⅲ)离子的5D4发光显示了单指数衰减,寿命分别为0.287和0.439 ms,发光量子产率分别为9.28%和7.07%。  相似文献   

11.
Gd^3+离子在氨基多膦酸配合物溶液中的敏化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d^3 离子与氨基多磷酸配体(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和氨三亚基膦酸)配合物溶液荧光的研究表明,在碱性溶液中2种配体可使Gd^3 离子的荧光强度分别增强9倍和7.4倍,比氨基多羧酸的荧光繁化作用要强得多。其激光和发射峰分别为274nm和310nm,与Gd^3 水合离子相应谱峰的位置相同。表明这种荧光增强来源于氨基多膦酸配体对Gd^3 强烈的配位作用所引起的f→f跃迁的部分解禁。由于Gd-氨基多膦酸配合物十分稳定,因此配合物溶液荧光强度基本不受其他共存阴阳离子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受pH值变化的影响也很小。  相似文献   

12.
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1,6-二[(2′-苄胺甲酰基)苯甲氧基]己烷(L)的铕和铽的配合物,及其与La(Ⅲ)、Gd(Ⅲ)、Y(Ⅲ)的混合配合物。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单—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2:3型的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混合配合物和单一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紫外光谱的数据表明,掺杂数量相同的其他离子会干扰Eu和Tb配合物对紫外光的吸收。对混合配合物的荧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La(Ⅲ)、Gd(Ⅲ)、Y(Ⅲ)对铕和铽的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但对其发射峰位的影响不大,三种离子中Gd~(3 )的增强作用最大,且掺杂量对荧光增强作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1,6-二[(2′-苄胺甲酰基)苯甲氧基]己烷(L)的铕和铽的配合物,及其与La(Ⅲ)、Gd(Ⅲ)、Y(Ⅲ)的混合配合物。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单—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2:3型的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混合配合物和单一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紫外光谱的数据表明,掺杂数量相同的其他离子会干扰Eu和Tb配合物对紫外光的吸收。对混合配合物的荧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La(Ⅲ)、Gd(Ⅲ)、Y(Ⅲ)对铕和铽的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但对其发射峰位的影响不大,三种离子中Gd3+的增强作用最大,且掺杂量对荧光增强作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新化合物双水杨醛草酰二腙,根据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该化合物与锌离子在溶液中的荧光反应.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酸度为7.00时,该化合物与锌离子生成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强.体系的荧光强度与锌离子的浓度在0~65.0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0.3μg·L-1.通过对16种常见离子在该体系中的干扰的实验研究,证明双水杨醛草酰二腙对锌离子有良好的选择性.对含锌营养食盐及人发中的锌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以丹磺酰胺为荧光基团设计合成了新型Zn2+荧光探针DW1(5-(二甲基氨基)-N-(4-(2-(2-喹啉亚甲基)甲酰肼基)苯基)萘-1-磺酰胺).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电喷雾质谱研究了DW1对Zn2+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DW1与Zn2+结合后荧光显著增强,荧光发射光谱由545nm蓝移至515nm,量子产率达到0.32,且对Zn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受常见离子的干扰较小.光谱滴定和ESI-MS谱表明DW1与Zn2+以1:1的化学计量数形成配合物,平衡常数K=1.75×104(mol/L)-1.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含有丹磺酰胺荧光团的新型Zn2+荧光探针DH1(5-(二甲基氨基)-N-(4-(2-(2-羟基亚苄基)甲酰肼基)苯基)萘-1-磺酰胺),利用光谱法研究它对锌离子的识别作用。光谱滴定和ESI-MS谱分析表明DH1与Zn2+以1∶1的化学计量数配位。在CH3CN/H2O(φ,9∶1)体系中,DH1与Zn2+结合后荧光显著增强,量子产率高达0.53,荧光检测限达到1.0×10-7 mol.L-1,而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如K+,Li+,Na+,Mg2+,Ca2+,Cr3+,Mn2+,Ni 2+,Pb2+,Cu2+,Cd2+,Co2+,Fe2+及Hg2+不引起荧光光谱变化。结果表明,DH1对锌离子识别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用荧光粉Ca_(0.98-y)Si_2N_2O_2:0.02Eu~(2+),yM~(3+),其中M为Gd(1%~12%)或者Dy(0.25%~6%)。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物相结构,发现稀土离子的掺入并没有改变其主晶相,仍为单斜结构。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并分析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样品在380 nm处有很宽的激发谱带,在位于550 nm处存在很宽的发射谱带,此发射谱归因于Eu~(2+)离子5d-4f的电子跃迁。Dy~(3+)与Gd~(3+)离子对Eu~(2+)发光具有明显的敏化作用:Dy~(3+)的摩尔分数为1%时,发光强度增加39%,达到最大值;Gd~(3+)则在摩尔分数为6%时,发光强度最强,增强了43%。并根据掺杂离子的能级特点对其发光微观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无水乙醇溶液中用氯化稀土与4,4,4-三氟-1-(2-呋喃基)-1,3-丁二酮(FTFA)和邻菲啰啉(Phen)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分析及荧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化学组成分别为Eu(FTFA)3Phen、Sm(FTFA)3Phen;(Eu0.5RE0.5)(FTFA)3Phen(RE=Y,La和Gd)及(EuxGd1-x)(FTFA)3Phen(x=0.1,0.3,0.4,0.7,0.9)。配体FTFA通过烯醇式氧负离子与稀土离子双齿螯合配位,Phen的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呈环状配位;所有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铕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要远大于钐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对于铕系列掺杂配合物来讲,所有激发光谱都为一宽带峰,表明配体能很好的吸收能量;在荧光惰性Gd3 离子的含量0.1相似文献   

19.
基于喹啉功能团的Zn^2+荧光探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合成了含有喹啉功能团的锌离子荧光探针,N′-(喹啉-2-亚甲基)-3-(-喹啉-2-亚甲基胺)苯甲酰肼(QQB),该探针与Zn2 结合后荧光发射光谱由405nm红移至510nm,且荧光强度增强,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生物体内含量较高的金属阳离子K 、Na 、Mg2 、Ca2 以及微量金属离子Mn2 、Co2 、Ni2 等对QQB-Zn2 的荧光强度无显著影响,表明QQB对锌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光谱滴定和ESI-MS谱表明QQB与Zn2 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配合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一例具有双核结构的铜(Ⅰ)配合物[Cu2(μ-Ⅰ)2(phen)2].CH3CN(1)(phen=1,10-邻菲咯啉)。采用元素分析、IR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同时分别测试了配合物1在DMSO溶液中和固态时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在室温条件下,配合物1的DMSO溶液在369和380nm有最大发射峰,在460nm处有一个肩峰,呈现蓝紫色荧光;在室温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在650~678nm处有一宽谱带的强发射峰,呈现强的红色荧光,这均是基于配体中心激发单重态到基态单重态(π*→π)的跃迁发射。配合物1荧光衰减过程包含双组分,在DMSO溶液中的荧光寿命τ1和τ2分别为1.36和5.98μs,对应的衰减因子分别为50.21%和49.79%;固态时的荧光寿命τ1和τ2分别是1.42和8.85μs,对应的衰减因子分别为51.15%和48.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