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红娟  时蜜  田璐  赵亮  张美芹 《化学进展》2019,31(5):654-666
自19世纪末期,指纹鉴定一直是世界上犯罪侦查中最有效的个体识别物证手段之一。但是,指纹遗留时间的确定至今仍是一个相对未开发的研究领域。指纹脊线的物理形貌特征和残留物的化学成分因遗留者、遗留客体和环境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而且,随着指纹存留条件和老化时间的不同,其物理特征和化学组成的分子种类及含量等也随之变化。研究指纹残留物的物理特征和起始化学组成以及随遗留时间的变化关系是法医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不仅有利于发展新的指纹检测方法和技术,而且可以提升鉴别犯罪现场发现的指纹的相关性。本文主要讨论已发展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液相色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拉曼光谱、质谱和高分辨率成像等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指纹残留物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组成及其随遗留时间的变化关系的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以及局限性。最后,对发展潜在更可靠的指纹遗留时间确定方法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指纹显现技术是痕迹学乃至物证技术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现行的指纹显现试剂和显现方法仍存在一定的隐患。以稀土荧光粉Zn2Si O4:Mn2+,Er3+为研究对象,借助纳米稀土发光材料在生物荧光检测领域的应用思路,通过表面修饰技术、湿法球磨等方法对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吸附能力和粒径形貌等指标进行优化与控制,使之成功地应用于潜在指纹显现中,能够显现遗留在不同客体上不同遗留时间的潜在指纹;建立了一种高效、无毒、无损、便利的潜在指纹显现技术新方法,并拓展了稀土荧光粉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指纹作为案件现场中最常见的物证之一,不仅包含了可用于人身识别的形态特征,还蕴含了丰富的反映遗留人人身特点的化学信息。通过对指纹中毒品物质的检测及分析,可提供指纹遗留者毒品的吸食、接触情况,将其与特定案件相联系,反映个人生活方式信息,为涉毒人员的发现提供新思路。该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及研究现状与热点,主要总结了目前已建立的指纹物质中毒品分析检测的各种技术方法和特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及难点进行评述,以期为实际案件指纹中的毒品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文杰  王利雪  孙令辉  游伟  赵雅彬 《应用化学》2020,37(10):1137-1146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通量、多组分同时分析的软电离质谱技术,可通过对物质分析实现分子结构的确认及物质分布信息的获取,因此在指纹分析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从条件优化入手,讲述基质优化过程。 接着介绍了MALDI-MS成像(MALDI-MSI)在指纹分析领域具体的应用,在形态分析研究方面,总结其与常规显现方法联用对成像效果的影响、对疑难指纹的图像处理;在化学信息分析研究方面,分别从根据质谱信息分析生活习惯/案前活动、指纹遗留时间和个体同一认定对各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评述,最后为MALDI-MSI在指纹领域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指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到的汗液斑形式。目前对其进行的分析仍多局限于形态学描述和DNA检验。指纹中含有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其中蕴含着遗留者的生物特征、社会习性等相关信息。通过检验指纹中的生活特征成分,可对指纹遗留者进行刻画,从而为侦查提供线索。这种技术在无法通过指纹进行个体识别时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指纹中含有的生活特征成分,并概述了相关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在不久的将来,相关技术一定会在案件侦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指纹作为法庭科学领域中用于人身认定的重要物证,蕴含了丰富的个体信息。但是,在实际案件现场中,提取到的多为模糊和残缺的指纹,无法利用传统的形态比对方法进行鉴定;而且指纹中物质成分复杂,也很难通过检测其中的具体物质实现遗留人的溯源分析。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能够在不破坏检材的情况下获得指纹物质的离子信号,同时获得对应的离子分布图像,为利用指纹物质信息进行个体识别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利用TOF-SIMS采集了5名志愿者十指指纹的质谱信息,初步探究了基于指纹物质离子信号进行遗留人个体识别的可行性。首先筛选出98种代表指纹物质的离子信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筛选出的离子信号强度进行降维,再将降维后的主成分新变量输入到不同的分类器中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无监督的层次聚类法的结果与实际的分类相差较大,难以进行个体区分;使用有监督的Fisher判别法对个体进行判别,正确率可以达到94%,交叉验证的正确率也达到了90%;将数据输入到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中,经过多次训练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结果。本研究借助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个体分类和预测模型,为指纹证据价值的提升提供了新渠道,也为后期利用指纹物...  相似文献   

7.
指纹作为犯罪现场最常见、且运用历史最久的重要物证,因其人各不同,终身基本不变的特性广泛运用于人身判定.但除了形态学特征外,指纹物质中所包含的化学信息对于遗留者特征的刻画和个体行为的追踪溯源也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为侦查人员提供分析线索,还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因现场指纹模糊或部分缺失导致的证据价值丢失问题.本文从指纹中的内源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某些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中,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直接影响到中药的国际化问题。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中药指纹图谱用于质量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着重就近几年来中药指纹图谱的某些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以及其他指纹图谱。最后就指纹图谱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共引用文献161篇。  相似文献   

9.
指纹作为人身认定的重要手段在法庭科学领域已使用了上百年,犯罪现场遗留手印的发现和提取对于嫌疑人身份的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954年,茚三酮试剂在潜在手印显现领域的首次应用促进了法庭科学领域指纹显现技术的重大发展。此后一系列的化学试剂和化学方法被用于犯罪现场潜在手印的显现中。本文系统地概括了多种氨基酸灵敏试剂在渗透客体表面潜在手印显现中的发展及应用,并对其显现机理和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鼠尿液中壬基酚的代谢轮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壬基酚对大鼠尿液代谢的影响,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建立了大鼠尿样的代谢指纹图谱, 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给药组与对照组代谢物指纹图谱的差异, 通过t检验选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效应标志物, 并结合代谢物数据库检索对其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壬基酚给药后, 尿液中含量变化显著的成分苯基葡萄糖苷酸、L-高半胱氨酸、3-硝基丙酸、肌酸酐、左旋肉碱及5-羟色胺等构成了大鼠尿液代谢的轮廓, 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变化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脂肪的代谢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代谢的角度解释了环境雌激素壬基酚对生物体的危害, 为毒理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指纹图谱共有峰的自动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托时间匹配、光谱信息辅助,利用自编的VB程序,建立并比较了时间匹配和时间匹配参考光谱信息两种识别中药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肉苁蓉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指纹图谱的建立.结果表明,只需要人为设置色谱峰大小下限、保留值相对误差上限和最大吸收波长差值上限三个参数,VB程序编制的指纹分析系统就能快速对所有样本进行共有峰识别和模糊数学处理,实现了无人工干预下的中药指纹图谱共有峰的自动识别,指纹图谱的建立过程客观,并且节省大量时间,其中参考光谱法识别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以丙酮和样本中底物作为主要耗散物的不同成分的样本对非线性化学反应机理产生不同影响,从而引起反应体系电位-时间曲线形状不同变化为特征的B-Z化学振荡体系为例,就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原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计算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系统相似度的通用方法.利用系统相似度和欧氏距离、相关系数及夹角余弦对不同生产批次古汉养生精和18种其他样本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和夹角余弦都不能用来作为评价非线性化指纹图谱相似度的指标.利用欧氏距离公式计算指纹图谱的非参数型相似度时,能正确反映指纹图谱的特征差异,但用其计算参数型相似度时,则有时不能正确反映样本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特征差异的相对程度.系统相似度能最真实反映样本指纹图谱之间差异程度,是4种相似度计算方法中最好的,可用于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与评价.成功提出了一种经济、简便、易行和有效的鉴别样本真伪与评价其质量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邢卓  杨瑞琴 《应用化学》2015,32(9):1093-1098
研究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试剂显现镀锌工具遗留印迹的方法。 考察接触时间、时间间隔、试剂浓度、是否洗手等因素对印迹强度及分辨率的影响,并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试剂浓度1 g/L、接触时间10 s以上,间隔时间不超过4 h条件下,均能显出较好的印迹。 该方法可以灵敏地显现镀锌工具遗留印迹,对非铁金属工具遗留印迹检测进行了很好地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丹皮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建立了丹皮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丹皮药材中的主要成分得到较好分离,指纹峰重现性好,通过多维联用技术获得各指纹峰的保留时间、分子量及结构信息,推测出15个指纹峰的可能组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丹皮指纹图谱信息量丰富,对丹皮药材的化学表征及质量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别用鲜草与干草生产的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GC-MS分析了21个厂家的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结果发现,采用干草和鲜草生产的注射液的指纹图谱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药材干燥过程中发现,药材挥发油的含量及主要化合物的含量随干燥时间的变化与鱼腥草注射液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结果说明鲜草注射液与干草注射液指纹图谱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原药材的干燥程度所引起。在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标准制定中应该考虑到两类药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优选掌叶大黄饮片的炮制工艺.建立基于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的掌叶大黄饮片主要指标成分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润制时间、不同干燥方式、不同烘干温度及时间掌叶大黄饮片的指纹图谱信息进行分析.不同润制时间掌叶大黄饮片的指纹图谱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聚类分析可将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BrO3-Ce4+-H2SO4-丙二酸/苹果酸复合有机底物化学振荡体系,并将其用于研究中药的电化学指纹图谱.考察了振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温度、中药加入量、浸泡时间等因素对振荡图谱特异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组成及测试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可用于鉴别和评价中药的真伪、药效、道地性等.该方法快速、...  相似文献   

18.
杨方良  张晶  孙国祥  孙万阳 《色谱》2016,34(7):715-725
中药组方就是将单味中药按照一定的规律配伍成方,因剂量配伍差异会导致组方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组方功效强弱、性质方面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化学成分。中药组方鉴别与质量控制一直是困扰中药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指纹图谱技术具有宏观、准确、稳定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中药领域。中药组方指纹图谱是解决中药合理组方配伍的最有效手段,其对中药质量控制已经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由于指纹图谱具有整体定量功能和特征性鉴别作用,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组方能够全面地定性与定量评价。本文就中药组方指纹图谱的研究意义与目的进行了综述,并详细阐述了组方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与思路,以此为中药及其组方指纹图谱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药指纹图谱学体系在中药创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国祥  毕开顺 《色谱》2008,26(2):172-179
从整体论、系统论和复杂科学的角度论述了中药指纹图谱学体系的构成背景和核心任务。中药指纹图谱学体系具有体系科学性质,是从系统性和整体性角度研究中药(包括植物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及药代动力学规律和相关制剂技术的崭新学科。该体系以中药指纹图谱信息学为核心和桥梁,包括中药指纹图谱测试学、中药指纹图谱质控学、中药指纹图谱谱效学、中药指纹药物动力学、中药指纹药剂学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学。该体系的研究需采用复杂科学和体系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突破线性思维和还原分析,强调宏观和系统的有机综合,应用数学科学原理和方法来开辟中药创制的新模式。中药指纹图谱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是解析中药的主导技术和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力量,该体系理论和技术的成熟及完善可为现代中药创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中药指纹图谱学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和有益生物研制出疗效显著、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中药。  相似文献   

20.
秦昆明  方前波  蔡皓  李伟东  蔡宝昌 《色谱》2009,27(6):781-786
研究和建立了百合知母汤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研究百合知母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变化提供了手段。采用Agela Venusil XBP-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乙腈和0.1%甲酸为流动相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15 nm,柱温25 ℃。以芒果苷为参照物,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了10批不同产地的百合与知母制备的百合知母汤的指纹图谱,获得了16个共有指纹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及紫外光谱比较,标定了5-羟甲基糠醛(5-HMF)、新芒果苷、芒果苷、异芒果苷、王百合苷B的出峰位置。该方法得到的百合知母汤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和重现性较好,方法稳定、可靠,可以为百合知母汤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通过实验归属了百合知母汤指纹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并确定了煎煮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成分为5-HM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