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按書作現象不够明顯,因为石灰水粘在上面的不多,混濁時看不清,我們是用乾而清潔的集气瓶代替它。首先看到的是瓶壁上生成水蒸气,然後用磨玻璃盖着拿下來,往瓶里倒石灰水,搖盪,現象非常明顯。 (見初中化学課本1955年4月版第126页)  相似文献   

2.
刘重阳 《化学教育》1983,4(3):34-35
当前,初三年级均已使用改编的新教材,由于在结构和内容上做了不少慎重的增、删、改。因之它比“试用本”有更强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更具体地体现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减轻学生负担,注重“双基”加强基本操做及定性实验,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通入氢气的尖嘴管(A)点点燃后,再使制好的氧气由(B)管通入(这样以免发生爆炸),这时氢氧化合生成的水蒸气,便由(C)进入(D)内凝成液体,未凝结的水蒸气便由(E)处逸入空气中了(见图)。  相似文献   

4.
从1956年秋季开始,各地中学初中三年级以及其他学校的某些年级都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3月的新版初中化学课本。一年来,本刊陆续收到各地教师投来有关该课本的问题的稿件有数十篇之多。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肯定了该课本在系统性、科学性方面的优点,但是为了使该项课本能更加完善起见,大家都结合了自已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该课本提出了不少意见。我们现在把第一批来稿综合归纳成四个部分:Ⅰ.关于教材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5.
左育民 《化学教育》1986,7(4):47-49
翻阅现行初中化学教科书(82年版,84年印刷),发现有两处插图及有关文字有欠妥的地方,提出来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钟峣 《化学教育》1984,5(2):41-41
对第169页[实验5—1]的改进。自制“简易溶液导电性测试器”1.材料积层电池(9V)一个双股电线玻璃导管(长约25cm内径0.5cm)直角灯座一个小灯泡(6—8V)一个2.做法双股电线放入玻璃导管内,两端各露出约2—3cm,剥去露出部分塑料外皮,用胶布缠好,将电池、导线、灯座接点串联起来,接点焊封(见图1)。3.优点演示在试管中进行,简化了仪器,尤其是在测定熔化状态物质的导电性时,可以节约时间。二、对第177页[实验5—10]的改进。盐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取50×100mm的光洁铁片,用棉花沾稀HNO3擦拭其表面,铁片上立即生成一层薄铁锈。把它在酒精灯上烘干备用。  相似文献   

7.
1.试验银镜反应所用试管事先用苛性碱加热煮沸洗净,如改用硝酸加热煮沸洗净,再用大量水冲洗,效果更好。 2.课本上规定“在试管里放氧化银的氨溶液3—4毫升,福马林1—2毫升,混和微热……”按上法当混和时已出现黑色,实验很易失败,因反应太快,如用氧化银氨溶液和福马林体积比为20:1(即用2毫升氧化银的氨溶液加3—5滴福马林)即出现银镜,且非常光亮,微热更快。 3.如用下法不需加热,效果亦显著。在洗净的试管中倒入1毫升福马林并转动使附着于试管壁上,倒去多余的福马林(以备另用),在附有福马林的试管中加入氧化银的氨溶液3—5毫升,转动即有光亮的银镜出现。  相似文献   

8.
Ⅱ.关于化学概念和其他教材的科学性问题一、第一章 1.关于物体由物质构成的问题第一节里提出的“自然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一命题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构成一词只能用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不能用在种概念从属于类概念的关系上,更不应用在“体”和“质”两个范畴(类概念)上。物质的存在必占有空间,既占有空间,就具  相似文献   

9.
该书第10页物质不灭定律,原文:各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以前的总重量,必等於反应以後生成的各种新物质的总重量。”这样说法,只适合於所拿的原物质是互为当量,例如2克氢和16克氧反应生成18克水,但一般化学实验或化学工业在生产上进行化学反应时,都是特意加多某一物质以使反应向右进行,即原物质并不互为当量。例如5克氢和16克氧作用生成18克水还剩1克未作用的氢,若照原文定义,各物质在化学反应以前的总重量是氢3克、氧16克共19  相似文献   

10.
王起云 《化学教育》1982,3(3):48-50
化学实验在化学课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正受到教育部门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和各有关方面的日益重视。社会上加强化学实验的呼声也在日益增强。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无论是理解化学概念还是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必须通过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11.
初中化学课本的第一版是根据苏联奚尤什金(Д.М.Кирюшкин)所著七年制及十年制中学七年级化学教科书(1951年版)编译的、1952年11月出版,在全国范围的中学内已经使用了两年。这次修订时,除了根据“关於初高中化学课本的修订”一文中所叙述的修订原则并参考了最新版的奚尤什金所著七年制及十年制中学七年级化学教科书(1954年版)的若干内容外,还注意到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於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中所指出的“中学教育不仅要供应高等学校以足够的合格的新生,并且还要供应国家生产建设以具有一定政治觉悟、文化教养和健康体质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王宇 《化学教育》2015,36(21):65-69
对初中化学的4个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水排气与气排水进行了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按高中化学课本(1957年7月版)第二册第二图,“氮气跟氧气化合的实验”装置,经数次试验效果都不够明  相似文献   

14.
利用减压抽滤装置的原理,对人教版初中教材(2012年)中的学生实验活动7和实验活动8使用到的过滤装置进行改进,装置更简单,实验效果明显,节约了过滤时间,符合一线课堂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胡美玲 《化学教育》1982,3(3):50-53
习题是中学化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果只有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文,而没有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不言而喻,学生的化学知识是不可能得到巩固的。  相似文献   

16.
一、化学基本定律的位置問題 原用課本(指1955年1月第二版的初中化学課本)把重要化学定律排在第五章学習了氧、空气和氫以后,新編課本(指1956年3月第一版的初中化学課本)把它們排在学習氧、空气和氫以前。新編課本这样的安排我認为是完全正确的。我們可从下边几方面来討論: (1) 原用課本把化学基本定律排在第五章为什么不合适:  相似文献   

17.
对初中化学的3个疑难实验--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实验、铁与硫反应实验、二氧化碳溶解度测定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初中化学第140页74图“在圆铁片上放有铅、锡、锡和铅的合金小块加热使它们熔化来比较它们的熔点”一项实验,在课堂演示时全体学生不能明显看出。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改进教学起见。我先取锡、铅及软蜡各一粒,放在铁片上加热至熔,然后在它们开始冷凝时各插入一段细铜丝(长约4公分),铜丝上端再糊上不同颜色的小纸旗;这样放到铁片上加热。合金先熔,它上面的小旗先倒,全班学生都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的直观效果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潘静波 《化学教育》1983,4(3):35-36
“碳”的某些实验如按课文中的图示和操作去做,有验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为了提高课堂实验效果,根据我们多次实验,提出以下一些下一些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陶冶 《化学教育》1980,1(4):36-39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要求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教师对每个实验应作深入研究,我在教学实践中,对现行课本中的一部分实验作了改进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