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过程中,常见到“恒成立”问题.一般来说,“恒成立”问题多数涉及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恒满足某一条件,对另一个变量进行数学设问.而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常以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形式给出.本文重点从函数角度介绍一下“恒成立”问题的解题策略. 一、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例1 已知x2 (4a-3)x 3a>0, (1)若不等式对任意实数x∈[-1,3]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不等式对任意实数a∈[-1,3]恒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2.
一般地 ,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总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解决 .但其中有一些不等式却不能直接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如下例 .例 1 已知数列 {an}满足a1=5,an=5·2 n - 2 (n≥ 2 ) ,求证1a1 1a2 1a3 … 1an<35.令f(n) =1a1 1a2 1a3 … 1an,显然f(n)是单调递增的 ,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 ,由f(k) <35不可能过渡到f(k 1) <35.对于这样的问题常用的办法是先证一个加强不等式f(n) <35-g(n)(g(n) >0 ) .问题是这个加强不等式中的g(n)应满足什么条件 .我们先看一般的情形 :求证f(n) <M(f(n)是单调递增的 ,…  相似文献   

3.
<数学通报>2009年第8期"数学问题"中的1808号问题为:已知正数a,b满足a+b=1,求证:(1/a3-a2)(1/b3-b2)≥(31/4)2,本文首先给出此不等式的几种证明方法,然后通过对方法的分析,给出不等式的几种推广.  相似文献   

4.
换元法是证明含条件不等式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换元可以创造条件,较快地使问题得到解决。但究竟怎样由题设条件,恰当而巧妙地进行换元呢?根据笔者的体会,本文列举了八种方法(为了归类与帮助记忆,由各种不同换元法的特点,都给予其相应的名称),供证明此类问题时作参考。 (一)对称假设法当已知条件是两元素(项)之和为常数2k时则可考虑设一个元素(项)为k+h,另一个元素(项)为k-h,再代入所求证的不等式。特别是证明当字母具有对称性的不等式时,此法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例1 已知a+b=2k (k为常数),求证a~4+b~4≥2k~4.  相似文献   

5.
证明分母是多项式的某些分式不等式时 ,若将分母用其它变量替换 ,把所证不等式转化为较简单的不等式 ,往往可找到解题捷径 .例 1  (第 2 6届独联体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十年级 ) )对任意a >1,b >1,求证 :a2b - 1 b2a - 1≥ 8.证 令b - 1=x ,a - 1=y ,则x ,y∈R ,a2b - 1 b2a - 1=(y 1) 2x (x 1) 2y≥(2 y) 2x (2x) 2y=4 (yx xy)≥ 8.当且仅当x =y =1,即a =b =2时等号成立 .例 2  (《中等数学》1996年第 1期数学奥林匹克问题 )设x ,y ,z∈R ,求证 :x2x y z yx 2 y z zx y 2z…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P21例1:已知a、b是正数,且a≠b,求证:a3+b3>a2b+ab2(此例题又是原人教版(必修)《数学》第二册(上)P13例3).为了方便叙述,不妨去掉"a≠b"这一条件,即为:已知是a、b是正数,求证:a3+b3≥  相似文献   

7.
吴瑾 《中学数学》2023,(7):36-38
方程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通常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转化为方程(组)或不等式(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教材高中数学第二册 (上 ) (必修 )第30页有这样一道习题 :已知a >b>c ,求证 :1a -b 1b -c 1c -a>0 .这样一道看似普通的不等式习题 ,却蕴涵着丰富的教学功能 .笔者在教学中从这道习题出发 ,引导学生开展了一次数学探究活动 .探究 1  变题题 1 已知a>b >c,求证 1a -b  相似文献   

9.
高中课本代数下册习题十五,第6题“已知ad≠bc,求证 (a~2+b~2)(c~2+d~2)>(ac+bd)~2. 这是二维的柯西(Cauchy 1789—1857法)不等式当“>”成立时的情况,其完整的是  相似文献   

10.
证明任何一个数学命题,都应要求论证方法本身合理正确。就是说,论证方法本身不能违背逻辑规则。最近,我们对中学数学课本中出现的所谓“逆证法”作了一些探讨。现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引起大家共同研究。为了说清问题,我们把中学数学课本中有关的一段转录如下: “证明不等式也可以用逆证法,就是先假定这个不等式(原命题)成立,逐步推出一个已知的不等式(真命题),如果推理的每一步都可逆,那么就可以断定所给的不等式(原命题)成立。例3 已知a,b,m都是正数,并且 aa/b 证明假定a+m/b+m>a+b成立,两边都乘以正数  相似文献   

11.
1考点与命题1.1客观题考点分析1.1.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考查往往融于其它问题之中,极少单独出现,要求学生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比较式子大小、判断不等式有关结论是否成立或利用不等式研究变量范围,或给出含有字母参数的不等式,求字母的取值或取值范围等.例1(湖北卷(2)  相似文献   

12.
二次函数 f(x)=ax2 bx c.当a>0时,若判别式△=b2-4ac≤0,则f(x)≥0恒成立.据此可证如下一类不等式. 例1 已知a、b∈R,求证: 证明令 其判别式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不等式证明的几种特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等式的证明在数学中是比较常见的题型 ,但有些不等式用常见的方法 (如比较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等 )很难证出来 ,或者根本证不出来 .这里介绍几种特殊的证法 ,解决一些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1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解决证明题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在不等式证明中也不例外 ,对于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都可以考虑这种方法 .例 1 证明 :|sinnx|≤n|sinx|对任何自然数都成立 .证  1 )当n =1时 ,不等式显然成立 ;2 )假设n =k时 ,不等式成立 ,即  |sinkx|≤k|sinx|成立 .当n =k +1时 ,  |sin(k +1 )x|=|si…  相似文献   

14.
二元柯西不等式已知a,b,c,d∈R,求证(a2+b2)·(c2+d2)≥(ac+bd)2(当且仅当ad=bc时取等号). 二元柯西不等式的类似已知a,b,c,d∈R,求证(a2-b2)(c2-d2)≤(ac-bd)2(当且仅当ad=bc时取等号).读者用分析法容易证得它们,下面给出后者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繁多,技巧性强。本文介绍几点技巧,化未知为已知以供读者参考。 1.凑配利用拆项把求证的不等式凑配成重要不等式的形式。例1.已知x>y>0,xy=1。求证(x~2+y~2)/(x-y)≥2(2~(1/2))。思考:若把条件化成y=1/x代入会出现高次幂,能否运用重要不等式a+b≥2(ab~(1/2))呢,关键在于考察x~2+y~2与x-y的关系,得x~2+y~2=(x-y)~2+2xy,这样就凑配成重要不等式的形式了。  相似文献   

16.
引例已知函数f(x)=x2+ax+b(a,b∈R).求证:对于任意的a、b,存在x∈[-1,1],使得|f(x)|≥1/2.解前思考引例的题设中出现了a、b,而在求证不等式右端却没有出现a、b.由此引导我们采用消元的方法来减少变量,进而转到一般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上来.而现在如何消元成为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题目中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17.
在本刊2005年第19期P48上,刊登了2005年巴尔干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当中的第3题为:设a,b,c是正数,求证:2ab 2bc 2ca≥a b c 4(a-b)2a b c.经过探索,我们从变量的个数方面,给出了上述不等式的一个推广.结论1已知x1,x2,…,xn∈R ,求证:x12x2 x22x3 … xn2x1≥x1 x2 … xn 4(x1-x2)2x  相似文献   

18.
原题:实数a1,a2,…an满足al+a2+…+an=0.   求证:max(ak2)≤n/3 (aI-aI+1)2.   (2006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一天第一题[1])   本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解决.   当n=2时,结论显然成立;   假设对n个变量时,命题成立.……  相似文献   

19.
不等式的证明向来是比较难的 ,突出表现在入口难 ,条件运用难 ,确定变形的方向难 .本文试着从分析不等式的结构入手 ,寻求证明不等式的一些常见方法 .一、分析“次数”结构例 1 已知a +b +c=1,求证 :a2 +b2 +c2 ≥13 .分析 待证不等式的左端各项都是二次的而右端的常数 13 是零次的 ,不等式的两端在结构上是不均衡的 ,所以将右端变形为二次式尤为重要 .由已知条件a +b +c =1,待证式即化为a2 +b2 +c2 ≥ 13 (a +b +c) 2 ,利用“作差法”不难给出证明 .例 2 已知x >0 ,y >0 ,且x3+y3=2 ,求证 :x + y≤ 2 .分析 已知…  相似文献   

20.
张明利 《数学通报》2012,51(2):55-57
不等式:已知x,y∈R+,且x+y=1,求证:2<(x-1/x)(y-1/y)≤9/4 (1)是由当年身为高三学生的胡湘萍(指导教师:宋庆)在数学通讯2001年第20期中发表的《几个有趣的双边不等式》一文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