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董莹  王勇  邢欢欢  屈建莹 《电化学》2015,21(1):85-90
以壳聚糖为保护膜、玻碳为基底,用纳米Au和Fe3O4磁性纳米粒子构建了新型亚硝酸盐(NO2-)传感电极. 实验表明,该传感电极对NO2-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NO2-浓度(5.0×10-6 ~ 2.0×10-3 mol·L-1)与氧化峰电流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6),检出限7.1×10-7 mol·L-1, 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聚多巴胺/碳纳米管(Au-PDA-MWNTs)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建立高灵敏检测核黄素的电化学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对Au-PDA-MWNTs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探讨核黄素(RF)在Au-PDA-MWNTs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RF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对核黄素的检测在5×10-9 mol·L-1~1×10-5 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6),检测限为1.7×10-9 mol·L-1.本方法操作简便、抗干扰能力强,方法可行,因此该方法成功实现了维生素药片中RF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在无额外的添加剂和保护剂的情况下,以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制得链状金纳米粒子,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样品. 层层自组装技术可将金纳米粒子自组装,并分别以L-甲硫氨酸(L-Methionine,L-Met)、硫脲(Thiourea,TU)、丙烯基硫脲(Allyl thiourea,ATU)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交联剂自组装于玻碳基底,即得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 以[Fe(CN)6]3-/4-氧化还原电对为探针,考察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Au/L-Met/GC电极有最佳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曲线和计时电流曲线测试表明,Au/L-Met/GC电极的H2O2电催化氧化有较高的灵敏度,线性范围2×10-7 ~ 3×10-3 mol·L-1,检出限6.67×10-8 mol·L-1.  相似文献   

4.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 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Pt-Au-CS-SiO2-Lac/GC电极对邻苯二酚的电催化在8×10-7 ~ 1×10-4 mol·L-1浓度范围,其浓度与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 0.9993,检出限7.9×10-8 mol·L-1,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夏前芳  罗丹  李在均 《化学学报》2012,70(19):2079-2084
修饰材料和酶在电极表面上的固定是目前制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 交替电沉积石墨烯和纳米金在玻碳电极表面以构建石墨烯/金复合材料. 电极放入2,5-二(2-噻吩)-1-对苯甲酸吡咯溶液(DPB)进行电聚合形成含有大量游离羧基的导电高分子膜. 以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混合溶液为活化剂将葡萄糖氧化酶共价键合于电极表面制备生物传感器. 采用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石墨烯/金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析揭示交替电沉积得到了分散性良好的石墨烯/金复合材料. 此外,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也被详细研究. 它的电活性面积、载酶量和表观米氏常数分别为0.1403 cm2、7.73×10-11 mol·cm-2和5.23×10-5 mol·L-1. 当葡萄糖浓度在5×10-6~5×10-4 mol·L-1之间, 传感器的差分脉冲伏安峰电流变化符合线性关系. 方法的检出限为1.7×10-6 mol·L-1. 传感器在4 ℃下放置四周后其电化学响应仍能保持95%以上. 由于石墨烯/金复合材料的电催化作用和导电高分子对酶的共价固定, 方法在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方面优于文献报道的萄葡糖生物传感器, 它成功用于血清中微量葡萄糖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以电活性钌化合物[Ru(NH3)6]3+为信号传感源,借助碳纳米管构建了高灵敏检测腺苷免标记电化学传感电极(BSA/Apt/CNTs/GC). BSA/Apt/CNTs/GC电极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腺苷线性范围为5.0×10-11 ~ 1.0×10-7 mol·L-1,检测下限为2.7×10-11 mol·L-1. 该传感电极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与传统标记型适体传感电极相比,其制作简便,也许还适用于其他小分子和蛋白质的检测,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和傅克酰基化反应制得了一系列新型的以共轭荧光分子噻吩-苯-噻吩为连接链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利用季铵化反应在共轭链的两侧修饰亲水单元,合成了新型的具有不同疏水链长的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m-TBT-m),其结构和性能经UV-Vis, FL和1H NMR表征。结果表明:8-TBT-8、 10-TBT-10、 12-TBT-12、 14-TBT-14及16-TBT-16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1×10-6 mol·L-1、 4×10-6 mol·L-1、 1×10-5 mol·L-1、 2×10-5mol·L-1和4×10-5 mol·L-1。  相似文献   

8.
袁洋  王佳新  曹玉华 《电化学》2019,25(6):757-763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磁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Fe3O4@SiO2 NPs)作为载体、血红蛋白(Hb)为模板分子、正硅酸乙酯(TEOS)为印迹聚合物单体,制备了Hb印迹Fe3O4@SiO2的磁性印迹纳米粒子(MMIPs NPs). MMIPs NPs具有磁性内核和血红蛋白印迹壳层的核壳结构,可以富集并固定Hb. 使用壳聚糖将MMIPs NPs固定于磁性电极表面,构建血红蛋白类酶生物传感器,研究了Hb对过氧化氢(H2O2)的催化活性. MMIPS NPS相比于磁性非印迹纳米粒子(MNIPS NPS),催化电流增加了14.3%. 采用磁性电极,MMIPS NPS、Hb和O2的顺磁性使得该类酶生物传感器对H2O2的催化电流增加了60.0%. 血红蛋白类酶生物传感器电流响应与H2O2浓度在25 ~ 200 μmol·L-1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 μmol·L-1(S/N=3),表明该类酶传感器对H2O2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吸附在玻碳基底Nafion膜的负电性磺酸基与正电荷硫堇(Thi)相互作用,将电子媒介体固定电极表面,通过铂纳米线(PtNW)与硫堇间的键合作用及铂纳米线强吸附效应把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玻碳基底上,制得高灵敏电流型葡萄糖生物传感电极. 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研究了该铂纳米线生物传感电极的葡萄糖电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该传感电极对葡萄糖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线性响应范围1.0 × 10-5 ~ 6.0 × 10-3 mol·L-1,检测限3.0 × 10-6 mol·L-1. 该传感电极制备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极脉冲法在铂基体表面一步合成聚苯胺/铁氰化镍 (PANI/NiHCF) 有机-无机杂化膜,并分析了杂化膜高电势静电吸引沉积机理. 高电压聚合杂化膜避免了Fe(CN)63-的还原,并形成单一“不可溶”结构NiHCF. 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杂化膜表面形貌及组成,并考察了不同单极脉冲电压制得杂化膜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单极脉冲电压1.0 V制得的PANI/NiHCF杂化膜有最佳的电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使用计时电流法考察了杂化膜电极的过氧化氢(H2O2)的电催化还原活性,在0.5 mol·L-1 KCl + 0.5 mol·L-1 HCl电解液中,PANI/NiHCF杂化膜电极过氧化氢催化还原电流与其浓度(4.0×10-4 ~ 1.6×10-2 mol·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系数R = 0.9991,检出限为6.09×10-5 mol·L-1,灵敏度为1075 mA·(mol·L-1)-1·cm-2.  相似文献   

11.
多金属氧酸盐作为一类阴离子簇合物,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尺寸大小的可调变性,在电化学、催化和药学等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制备了多酸Co(C15N6H12)2[PW12O38]·5H2O(Co[PW12O38])修饰碳糊电极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以及差分脉冲伏安法对多巴胺的传感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其制备条件和检测条件分别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传感器对多巴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的检测能力.多巴胺的线性响应范围为8.0x10-6 mol·L-1至3x10-5 mol·L-1,灵敏度为0.039 μA·(μmol·L-1)-1,检出限(S/N=3)为5.4 x10-6 mol·L-1. 制备的多酸修饰碳糊电极用于检测多巴胺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并且对抗坏血酸、尿酸等常见的干扰物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 多酸修饰的碳糊电极制备过程简单方便,成本低,传感性能良好,对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多巴胺具备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批式法研究了粉碎的甘肃北山花岗岩样品(BS03, 600 m)对Se(IV)的吸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在pH 3-7范围内, Se(IV)的吸附分配比(Kd)基本不随pH变化; 当pH > 7时, Se(IV)在北山花岗岩上的Kd随pH的增大而减小. Se(IV)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不随离子强度变化. 北山地下水条件下的Ca2+(4.10×10-3 mo·lL-1)和SO42- (3.17×10-3 mo·lL-1)对Se(IV)的吸附没有影响. 此外, Se(IV)/Eu(III)/北山花岗岩三元吸附体系的实验结果表明, Se(IV) (1.46×10-5 mo·lL-1)和Eu(III) (3.33×10-6 mo·lL-1)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作用相互之间没有表观影响. 通过假定HSeO3-在广义的吸附位点≡SOH上发生了生成≡SHSeO3和≡SSeO3-的两个表面配位反应, 定量解释了Se(IV)的吸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Zn-Al-[V10O28]6-双层氢氧化物(以下简称LDH-V),研究不同添加浓度(0.0、0.25×10-3、0.75×10-3、1.5×10-3、3.0×10-3mol·L-1)的LDH-V对LY12铝合金溶胶-凝胶涂层形貌、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LDH-V对涂层形貌和结构的影响.运用中性盐雾实验对涂层进行耐蚀性评估.利用电化学方法对涂层在0.05 mol·L-1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加入LDH-V后溶胶-凝胶涂层的耐蚀机理.结果表明,一定量LDH-V的加入不仅可以提高溶胶-凝胶涂层的耐蚀性能,还可对涂层被破坏区域进行自修复,起到延缓铝合金基体腐蚀的作用.然而,当LDH-V的添加溶度超过一定值时,会破坏涂层的完整性并降低涂层的腐蚀防护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DH-V最佳的添加浓度为1.5×10-3mol·L-1.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在四丁基高氯酸铵的支持电解质溶液中,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在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了一种苯巴比妥(PB)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传感膜.采用循环伏安(CV)法、差分脉冲伏安(DPV)法及交流阻抗(EIS)法对这种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及非印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及非印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完全不同.X射线衍射(XRD)证实纳米粒子为氧化铜.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传感器的形貌进行分析,发现纳米氧化铜分散在电极表面,改善了修饰印迹传感器的识别点.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表明苯巴比妥的浓度在1.0×10-8-1.8×10-4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4);检出限2.3×10-9mol·L-1(信噪比(S/N)=3).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传感器具有较高灵敏度及选择性.此印迹传感器能用于实际样品中苯巴比妥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5.0%-102.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新试剂10,10'-二甲基-3,3'-二磺酸基-9,9'-双吖啶(简称DMDSBA)的电致化学发光(ECL)行为. 考察了电化学参数、反应介质以及pH等条件对DMDSBA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玻碳电极上施加适当电压时, DMDSBA在KNO3溶液介质中产生很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 于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发光强度的自然对数与DMDSBA浓度的自然对数在1.0×10-5-1.0×10-8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2.3×10-9 mol·L-1. 并用循环伏安法、电致化学发光光谱以及荧光光谱, 研究了DMDSBA的电致化学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