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振  陈曦  郑朴  纪煜哲 《广州化学》2021,46(1):64-71
为了优化热泵系统效率,主要采用编程计算,对以R32、R290以及R410A为工质的两级压缩热泵系统进行性能研究,对比了系统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中间温度和混合温度等对COPh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完全冷却系统COPh比完全冷却系统更高,在不同工况下存在不同的最佳中间温度,使得COPh有最大值,R290和R410A的混合温度变化对系统COPh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尾气碳颗粒燃烧中La-Mn-Fe-Cu/HZSM-5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柠檬酸络合浸渍法制备分子筛负载钙钛矿型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PS和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表征,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B位离子由多种金属离子组成的催化剂,可使碳颗粒燃烧温度降低,生成CO2的选择性高。B位离子种类及配比直接影响催化剂性能,Cu离子加入可提高生成CO2的选择性,Co离子加入可降低碳颗粒燃烧温度,调节Fe/Mn离子摩尔比可以改善碳颗粒燃烧温度和生成CO2的选择性。其中,LaMn0.2Fe0.7Cu0.1O3/HZSM-5催化剂性能较好,碳颗粒燃烧温度较低,Tig、Tm和Tf分别为236.6、419.0和458.7 ℃,生成CO2选择性较高,为88.3%。  相似文献   

3.
以Li2CO3和SiO2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CO2捕集剂Li4SiO4,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合成的材料在CO2捕集前后的晶相变化以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Li4SiO4材料吸附CO2的性能,并在小型热态实验台架上进行了CO2热态捕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i4SiO4对CO2的捕集性能受Li4SiO4合成温度、CO2的吸附温度以及气体中CO2含量的影响,在700 ℃下制得的Li4SiO4具有最佳的CO2吸附特性,最大吸附增量可达34%。Li4SiO4的吸附能力随着CO2含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CO2浓度分别为75%、67%、60%时,700 ℃ Li4SiO4对CO2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6.68 mmol/g、3.37 mmol/g、2.02 mmol/g (理论量8.33 mmol/g)。  相似文献   

4.
生物油水溶性组分的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生物油水溶性组分重整制氢反应进行了考察,研究了温度、吸收剂的加入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生物油水溶性组分的最佳重整温度为800℃,此时H2体积分数为60%、CO体积分数为10%。加入CO2吸收剂后,H2体积分数提高了25%,H2产率提高了10%。在常压条件下,以CaO作为吸收剂时,最佳的反应温度为600℃,此时H2体积分数最高可达85%。650℃时CaO对CO2的吸收能力减弱导致其对生成H2反应的促进作用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的两种高钠煤(伊犁煤YL、呼图壁煤HTB)进行了N2、CO2和H2O气氛和不同温度下钠迁移的研究。采用逐级萃取和湿法消解法确定了原煤、半焦中钠的赋存形态,定量研究了两种煤中钠的挥发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YL煤的形态钠中水溶钠占80.08%,HTB煤的形态钠中不溶钠占61.54%。不同气氛下,升高温度都可促进两种煤中钠的挥发,半焦中水溶钠比例减小,醋酸铵可溶钠比例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现象,盐酸可溶钠比例呈增加趋势。对于YL煤,CO2气氛可抑制钠的挥发,H2O蒸气可促进钠的挥发;900℃时,YL煤CO2气氛下钠挥发仅为N2气氛下的50.25%,而H2O气氛钠挥发为N2气氛下的111.45%。对于HTB煤,CO2气氛也可抑制钠的挥发,900℃时CO2气氛下钠挥发为N2气氛的80.91%;HTB煤在H2O蒸气下,800℃之前钠挥发高于N2,当900℃时,钠挥发略低于N2气氛。YL煤形态钠中以水溶钠为主,其挥发的同时会向盐酸可溶钠及不溶钠转变。而HTB煤形态钠中以不溶钠为主,其次是水溶钠,CO2和H2O气氛能促进不溶钠向其他可溶态钠转变。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还原CO2可实现CO2的资源化转化,是缓解因其过度排放所导致诸多环境问题的关键技术. 本文提出了一种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构型CO2还原电解单池的结构设计,可同步实现气体扩散阴极两侧CO2的供给与电解质液层的更新. 基于该MEA构型电解池,实验考察了电解质液层中KHCO3浓度和更新与否对氮掺杂石墨烯锚定的Ni电极表面CO2电还原制备CO的反应活性、产物分布与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若电流密度低于5 mA·cm-2,KHCO3浓度显著影响电解电势而非产物分布. CO2还原电解单池在稳定运行中存在着“可逆”与“不可逆”两种衰减模式. 其中,阴极/电解质界面处催化剂的流失是 “不可逆”衰减形成的原因;而电解质液层中KHCO3溶液的流失导致了MEA构型CO2还原单池的“可逆”衰减,周期性更新KHCO3电解质是降低其“可逆”衰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个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的全绿色加工过程.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为原料,以超临界CO2和超声偶合法对木质纤维素进行预处理.超临界CO2预处理条件为:压力15-25 MPa,温度120170℃,含水量50%,反应时间0.54 h.超声场功率600W,温度80℃,作用时间2-8 h.用纤维素酶水解反应获得的还原糖总量来评价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纯超临界CO2和超临界CO2偶合超声预处理都能够提高生物质水解反应还原糖产量.对于玉米芯,超临界CO2预处理(170℃,20 MPa,3 0min)后,还原糖产率为62%(未预处理的为12%).对于玉米秸秆(170℃,20 MPa,2.5 h),还原糖产率为46.4%.对于玉米芯,超临界CO2偶合超声预处理(600 W,80℃下超声处理6 h,然后用170℃,20 MPa超临界CO2预处理30 min)后,还原糖产率为87%.对于玉米秸秆,超临界CO2偶合超声预处理(600 W,80℃下超声处理8 h,然后用170℃,20 MPa超临界CO2预处理1 h)后,还原糖产率为25.5%.与未处理生物质相比,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在超临界CO2和超声预处理后其结晶度没有明显变化.扫描电镜分析则发现木质纤维素的表面积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以沼气为原料气的CO2甲烷化反应器模型,通过多物理场耦合求解获得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甲烷化反应器内的温度分布和反应速率等数据,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流速等对甲烷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和压力有利于提高CO2甲烷化反应速率和生产效率,但在相同装填量的催化剂床层CO2的出口转化率降低。以Al2O3为载体的Ni催化剂,在床层直径小于25 mm时,恒壁温条件下床层内外温差为3.1℃。综合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的影响,以沼气为原料的CO2甲烷化反应温度应以300~400℃为宜。在300℃,1.0 MPa的反应条件下,反应停留时间大于257.6 s可达到高于98%的CO2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基整体式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条件(温度、时间、空速、水蒸气添加等)对催化剂上生物质粗燃气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500 ℃)只具有CO加氢反应活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粗燃气重整反应逐渐进行,在800 ℃以上,CH4和C2转化率均高达95 %以上,CO2转化率达到92%,但随着反应空速和水蒸气添加量的增加,CH4和CO2等转化率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此外,通过改变水蒸气添加量可对合成气中H2/CO体积比在0.85~4.00进行较好调节。结合XRD表征发现,Ni基整体式催化剂中Ni°的生成可较好地促进重整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制的铜基球形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中对模拟含氧煤层气进行了流化床催化燃烧脱氧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床层温度、催化剂粒径、空速对脱氧效率和CO2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反应床层温度使催化剂活性增强,进而提高催化脱氧效率。床层温度在450 ℃以上,脱氧效率可稳定保持在95%以上。较小的催化剂粒径降低了内扩散阻力对催化反应的影响,提高催化反应的CO2选择性。床层温度在450 ℃以下时,降低空速可提高氧气转化率,但温度高于450 ℃时,脱氧反应速率加快,空速变化对脱氧效率影响不明显。此外,通过调节CH4/Air比例模拟不同含氧量的煤层气,考察流化床反应器及催化剂对含氧煤层气中O2浓度变化的适应性。模拟含氧煤层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在5%~15%,该催化剂均表现出高的脱氧活性和选择性,反应器出口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低于0.2%,CO2选择性高于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