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数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注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仍然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重要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这与目前基础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理念都指向于“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发展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主张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互动理念极不一致.另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学校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存在“重知识重现,轻系统梳理”、“重教师评讲,轻学生反思”、“重练习数量,轻思维提升”的问题.“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数学阅读、数学思考、数学表达的能力,让数学复习课充满促进学生不断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红升 《数学通报》2007,46(6):31-33
数字是人类生活的工具,但我国的数学教学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实践应用”.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强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把研究性学习又提到了新的高度.为此我和本校的教师一起承担了宁波市基础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进程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主阵地一课堂,改变以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适时进行角色变换,促进学生个体实现自我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就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是传递数学知识、启迪数学智慧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乃至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都要依赖于教师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笔者认为,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数学课堂设计要关注以下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重过程,重发现,重参与,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学习形式.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很大部分蕴含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因此,数学课堂是学生研究性学习、展示学生思维活动的主舞台.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注入研究性学习的生长激素,让数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7.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勇兵 《数学通报》2005,44(12):11-13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注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仍然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国家教育部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  相似文献   

8.
林克涌 《数学通报》2007,46(12):28-2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可见,数学文化已逐渐从理念走进数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数学文化,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忽视人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现状.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预习、自主探究、巩固复习,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概念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的问题解决是学好数学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有兴趣学习数学的动力源泉.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解题训练,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当下普遍的是重解题训练,轻概念教学.这样虽可短期内提高学生平时数学成绩,但其淡化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课例(下文简称为"课例"),分析如何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那么教师要怎样设计提问,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立体优化”.  相似文献   

12.
周超 《数学通讯》2007,(8):48-48,F0003
近年来,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颇为流行.其原因自二:一是计算机的动画功能为编制各种数学游戏提供了方便;二是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许多游戏“玩”的味道较重,而“数学”的味道却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3.
数学直觉与合情推理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海坤  葛莉 《数学通报》2005,44(1):19-21
我国的数学教育长期以来强调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的教育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尽管数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早已成为共识,但我国的数学教育在这方面却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发展.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的数学直觉与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只会从纸上推导定义、定理以及演算的结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使学习由过去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本文就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如何挖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创造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所谓“文化型数学课堂”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传播数学文化为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充分挖掘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文化,以文化育人为目标组织课堂教学,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入手致力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文化型数学课堂的构建可以还数学以本来真实面目,让数学文化充满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领略数学文化独特的美丽与丰富,并在欣赏数学、阅读数学、交流数学、运用数学中充分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6.
金艺 《数学之友》2023,(23):2-3
华罗庚先生曾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然而,在数学学习上,不少学生谈“数”色变,颇有些避之不及.目前仍有不少数学教师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导致数学课堂乏味沉闷.这种教学方式也易使得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在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方面“囫囵吞枣”,不得其要义,在挫败中逐渐失去数学学习兴趣,且也不利于其数学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如何上好数学基础课,谈一些个人感受,欢迎批评指正.1教学目标教学的目标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第一,传授知识.教师应将书本知识讲活,讲透,使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掌握,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第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动手能力,使他们善于获取新的知识;第三,培养学生的探索未知的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如何上好数学基础课,谈一些个人感受,欢迎批评指正.1教学目标教学的目标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第一,传授知识.教师应将书本知识讲活,讲透,使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掌握,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第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动手能力,使他们善于获取新的知识;第三,培养学生的探索未知的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亲历中体验,从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建构.正如一句格言所说:“Ihear,Iforget;Isee,Iremem—ber;Ido,Iunderstand.”(我听到的,我忘记了;我看到的,我记住了;我做过的,我理解了).但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却表明,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仍有一定的市场,部分老师寄希望学生能在熟能生巧中达成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往往先从数学概念出发,  相似文献   

20.
数学应用与数学新课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这样一些教师,他们认为数学应用面对所有学生太难了,因此他们只教给好学生数学应用;同时又有这样一些教师,他们认为数学应用不是好的数学,只可以用来对差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差学生学数学应用,因为差学生学不了好的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