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丙烯酸(AA)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Eu3+为中心离子,合成了一种可聚合的稀土铕配合物.以配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和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共聚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含铕荧光共聚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配合物单体含量对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光散射粒度仪(PCS)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乳液形成了相对均一的球状结构,但随着配合物单体含量增加,共聚物微球粒径逐渐增大、分散性变差.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共聚物乳液的荧光性能,在594和619 nm处出现Eu3+的特征发射光谱,且荧光强度随着配合物单体含量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含氟三元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含氟三元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含氟甲基丙烯酸酯;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3.
含氟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以丙烯酸全氟烷基酯 (ZonylTM)、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丙烯酸丁酯 (BA)为原料 ,在阴离子乳化体系中制备了含氟丙烯酸三元共聚物乳液 .研究了聚合反应动力学、转化率的各种影响因素 ,得出了聚合速率方程 ,并得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Ea)为 5 0 75 8kJ mol.考察了乳液的稀释稳定性、贮存稳定性、离心稳定性、耐热、耐寒稳定性 ,及乳胶膜的吸水性和耐溶剂性 .并用Wilhelmy方法测定了乳胶膜与水的接触角 ,结果表明乳胶膜对水的抗浸润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氟代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细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在低乳化剂用量和不加助乳化剂的条件下,采用细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平均粒径在110~150nm的氟代丙烯酸酯(F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三元共聚物乳液.利用GPC,FTIR及1HNMR谱表征了共聚物分子量和结构组成,采用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聚合过程中粒径变化规律,通过接触角方法对共聚物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油溶性引发剂AIBN引发FA-MMA-BMA三元细乳液共聚合的主要成核场所为单体液滴.即每个单体液滴都是一个独立的微型反应器,可避免因为单体水溶性的差异而使共聚组成产生漂移.细乳液聚合合成含氟共聚物乳液的分子量分布窄(1.3~1.5),乳液稳定性能好,共聚物在低含氟量下即表现出优异的疏水疏油性能.  相似文献   

5.
细乳液聚合制备阳离子型含氟烷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细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得到稳定的阳离子型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含氟烷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考察了均质强度(振幅)、均质时间以及难溶助剂十六烷(HD)用量对阳离子型FA共聚物乳胶粒尺寸及形貌的影响.结合TEM和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测试数据分析发现,均质条件的改变明显影响该阳离子型FA共聚物乳胶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在80~150nm之间变化.细乳液聚合技术得到内部形态多样的乳胶粒,长链的含氟烷基链微相分离,更有助于提高该FA共聚物乳胶膜的憎水性,水滴在经阳离子型FA细乳液处理后的棉布上的平衡静态接触角最高可达150°.  相似文献   

6.
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作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四元体系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并对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考察了羟甲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含量、聚合方式对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力  张臣  李国明 《应用化学》2005,22(1):79-0
硅丙微乳液共聚物胶膜的热性能;硅氧烷; 丙烯酸酯; 微乳液热分析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亲水性单体AA和引发剂K2S2O8用量对三元共聚物(MMA/BA/AA)无皂乳液(pH=8)的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影响。当乳液电解质稳定性最好时存在AA和K2S2O8用量最佳值,而乳液的机械稳定性则随AA和K2S2O8用量增大而迅速提高。乳液中加入丙酮可以改善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和表面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革和纺织品等的防水防油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 ,用普通防水剂处理皮革和纺织品只能防水不能防油 ,达不到彻底防污 .由于有机氟化物的表面能极低 ,而丙烯酸酯类高分子具有成膜性好、网络结构较为疏松的特点 ,因此通过在聚丙烯酸酯高分子侧链引入全氟烷基 [1~ 5] 制得的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和防污功能 ,并且可使处理的制品保持原有的色泽、手感和透气性等优点 .本文采用乳液共聚法制得了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6] ,通过测定接触角计算了共聚物的表面自由能为 0 .0 1 2 6J/m2 ,这比作为目前优良品种的…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自交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含环氧基的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乳液交联后的溶胀度、自交联反应及动力学.结果表明:交联共聚物的溶胀度Q随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单体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共聚物在受热的情况下,环氧基因在羧基的作用下开环而发生交联反应,产生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反相乳液共聚合制备两性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pan80-Tween80复合乳化剂和AIBA引发剂,进行丙烯酸钠(NaAA)/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反相乳液共聚合.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共聚单体中DAC和AM含量、乳化剂用量及其HLB值、水/油比和水相pH值等聚合反应工艺条件或参数对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聚合物特性粘度随引发剂用量和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该两性丙烯酰胺共聚物反相乳液制备过程中凝胶效应的存在.傅立叶红外光谱组成分析表明了两性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成功合成,扫描电镜观测乳胶粒粒径范围在0.6~8.0μm.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含羧基丙烯酸酯乳液和含环氧树脂乳液的混合和交联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混合乳液具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在室温下可以稳定贮存5个月以上,证实了在叔胺促进剂作用下,交联固化机理为单酯化反应,混合乳液可在中温(<100℃)下固化,涂膜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3.
水溶性AM-St两亲嵌段共聚物的自乳化微乳液法合成;丙烯酰胺;苯乙烯;疏水缔合共聚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含氟丙烯酸酯(FMA)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RAFT细乳液共聚合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计算得到了FMA与BMA的竞聚率并制备出具有统计结构的含氟共聚物乳液.  相似文献   

15.
微乳液法制备水溶性双亲丙烯酰胺-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OP 10 )为表面活性剂 ,丙烯酰胺 (AM)的水溶液为连续相 ,苯乙烯 (St)为分散相 ,构成微乳液共聚合体系 ,合成了水溶性双亲嵌段共聚物 ,并通过荧光探针技术、差示扫描量热 (DSC)测试及流变性能的测定表征了共聚物的嵌段性结构 ,用红外光谱 (FTIR)及紫外光谱 (UV)分析了共聚物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半连续和间歇式丙烯酸酯三元乳液共聚产物的形态和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半连续式胶乳粒子呈“多核核壳结构”,其粒径和粒径分布随单体滴加速度减慢而变小。间歇式胶乳粒径较大,粒径分布亦更宽,呈硬相在外的“单核核壳结构”;共聚物分子链中VAc结构单元的序列较长。两种方法所获无规共聚物均存在微相分离结构,分离程度随单体滴加速度的加快而变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纳米SiO2/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研究了其聚合反应动力学,并通过红外光谱(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失重(TGA)等方法表征所得产物的结构及形态、乳胶膜的耐热性能和表面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3.15 kJ/mol,纳米SiO2/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粒子呈现出明显的核壳结构,纳米SiO2粒子的引入不仅改善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胶膜的抗水性.对膜表面自由能的组成分析表明,与一般含氟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的情况相反,该乳胶膜的表面能是由较大的极性部分和较小的色散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含羧基/环氧树脂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9.
含聚二甲基硅氧烷侧链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含活性基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丙烯酸酯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了自聚二甲基硅氧烷侧链的丙烯酸酯共聚物。采用IR,^1H-NMR,GPC等分析方法对共聚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接触角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共聚物的表面性能和表面组成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粘接性能和破坏面形貌对共聚物与金属铝材和加成型硅橡胶的粘接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饥饿态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 分别选用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甲基丙烯酸六氟正丁酯(HFBM)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为含氟单体, 合成以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含氟单体为原料的核壳型结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 FTIR, 1H NMR, TEM和DSC分析结果显示, 获得了BA/MMA/含氟单体的共聚物乳液, 且乳液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 DSC, TGA和SEM-EDX的分析显示, 核壳型结构的共聚物具有优异的热力学稳定性能和成膜性能; 长侧链或短侧链含氟单体对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影响不明显, 但侧链较长的含氟单体所获得的聚合物在成膜过程中更易向表面迁移, 更能体现含氟聚合物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