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 ,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 ,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基本上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 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严谨简约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 ,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 .为此 ,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 :…  相似文献   

2.
曾庆宝 《数学通报》2006,45(10):4-6
1新理念下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特征 1.1由指令式的语言向商讨式的语言转变 以往的教学,有些教师把教案当作教学活动的轨迹,该问什么,该如何作答,事前都作了精密的编排,教师决不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课堂教学语言也就是对学生发出某项指令:“请把这个题目做一下”“请某某回答这个问题”……而同样的这几件事情,具备新理念的教师会问“谁愿意把这个题目做一下”“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吗”虽然只是加了“愿意”“想不想”之类的话,但教师是以商量的口吻对学生说话,让人觉得师生之间平等,感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张晓贵 《数学通报》2007,46(8):31-33
数学教学研究虽然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但已经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更多的研究成果不断地涌现出来.合理地用于这些研究成果,将会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那么,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些研究成果呢?首先,应该具有开放的思想,要乐于接受数学教学研究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对"数学教学反思"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宏斌 《数学通报》2007,46(3):9-12
数学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这一点已越来越被广大的一线数学教师所认可,并不断地被数学教师实践着、再思考着.“数学教学反思”亦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话语,几乎成了谈数学教育必谈的热门话题,写数学案例必写的内容.许多数学教师都在各类中学数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对“数学教学反思”的涵义、功能、具体方法策略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评述和研讨,更有广大的一线数学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数学教学反思实践活动,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反思案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比如对有效导入、情境创设、课堂提问、活动过程等教学环节进行了“百家争鸣”式的“教学反思”大讨论.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师生的双主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 ,对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存在模糊的认识 .一种是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学生则是客体 .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领导、统帅 ,具有绝对权威 ,教什么、学什么、怎样学完全由教师确定 ,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生失去了向教师咨询 ,与教师交流合作的机会 .尽管教育界也一直在讲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 ,也是教育的主体 ,但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主要做法未得到真正体现 ;另一种是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主体 ,教师则是客体 .持这种观点的人 ,认为教学中无须教师构造、组织、交往活动 ,无须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6.
张玲 《中学数学》2012,(2):72+83
当前,数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考试的改革和创新.作为素质教育下的一种探索,开放式数学是现在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趋势.随着新课程  相似文献   

7.
邓友祥 《数学通报》2005,44(5):27-30
所谓数学开放式教学,是以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以数学问题为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开放教学关系、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常丽艳 《数学通报》2005,44(3):55-57
信息技术手段介入数学教学之后,给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丰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可行平台,广大数学教师正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勇于变革数学教学,实践并推动新课程教学的先进理念,学生能够利用这些先进的运算和图形工具来实践数学思维中的推理,将思维过程部分“可视化”,推动数学尝试的进程,发展思维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10.
张国栋 《数学通报》2007,46(6):27-28
几年来的课改实验,师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学生更为主动了,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学生敢于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开始提出自己的问题,意外发现和意料之外的事情在课堂里时常发生,一种新的数学课堂文化已初显端倪.随着课改的深入,关注教与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课改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育理论在文[1]中分为三论:数学教学理论、数学课程理论、数学学习理论.我觉得数学教育评价理论也应在其中.一个教师,想上好数学课,首先就碰到怎样去进行“数学教学”的问题,这就需要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因而学校的数学教学必须就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法,以便进行数学化”.[2]大师的高观点,加深了我对现代数学教育理论中“要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中自觉坚持启发…  相似文献   

12.
数学对话是人们就与数学相关的内容,以数学语言的形式发表意见、展示思考的过程,是相互理解、共同探究、传播数学文化的一种交际活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对话,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数学知识的对话,指学生以某种形式传递自己的数学思想和对知识的理解;二是数学体验的对话,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情绪、认识、想法和意见的对话,实质是情感体验的对话;三是解决问题心得的对话.指学生选择恰当的描述和表达方式,呈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的过程及反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些话道出了思维对话这一教学方式所体现  相似文献   

15.
1引言2004年7月底,在Herbert Clemens指导下,美国Park City数学研究所主持了两个工作坊,讨论关于各州的中小学数学标准问题.这两个工作坊都是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National ScienceFoundation).第一次工作坊在7月21日至24日进行,由Johnny Lott组织,各州数学督导协会(Assoc  相似文献   

16.
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学生不过十二、十三岁,年龄尚小,所学课程、所学知识的深度广度、教学进度的快慢、所处的学习环境、面临的升学压力都与小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要学的数学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规范性上都有较大的飞跃.面对这突  相似文献   

17.
赵平 《数学之友》2017,(4):8-10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科学性、严密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语言的学习,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数学课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枯燥的学习产生兴趣呢?著名教育家高尔基说:“有一样东西,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它就是语言”.  相似文献   

18.
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本思想是"将教学回归生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现实生活的直观表达.不过,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却一直是困扰着广大数学教师的难题,不少数学教师多番尝试,却收效甚微,毫无实质性的进展.初中数学知识中涉及各种各样的生活实例,教师需将这些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变得更生动、更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体验增强感知,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进而以高层次的思维参与,并以具体的问题为重要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途径,聚焦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说明数学教育中比较研究的问题来源及其研究方法,先从我国三位博士进行的三项中美数学教育的比较研究[1][2][3]谈起,这三项比较研究分别比较了中国和美国数学教师、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教材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数学直觉与合情推理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海坤  葛莉 《数学通报》2005,44(1):19-21
我国的数学教育长期以来强调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的教育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尽管数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早已成为共识,但我国的数学教育在这方面却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发展.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的数学直觉与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