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γ-Mo2N催化剂上H2及NO吸附性质的TPD-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PD-MS方法研究了H2及NO在γ-Mo2N上的吸附状况.单独的H2-TPD结果表明,当H2在673K吸附时,在443K、573K及723K得到了三个H2脱附峰,表明γ-Mo2N上有三种不同能量的H2吸附位.NO-TPD结果表明,NO吸附后亦有三个脱附峰(383K、493K、543K),对应着γ-Mo2N上三种不同能量的NO吸附位:低、中、高能吸附位.NO既可以以解离状态,又可以以一种NO三聚态(dimerordinitrosyl)的形式吸附在γ-Mo2N上,这些吸附物种在脱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N2及少量的N2O.对比NO吸附在不同处理条件的γ-Mo2N上的TPD结果可知,NO是吸附在γ-Mo2N上的MO的配位不饱和中心上,这些吸附中心既可通过还原催化剂,又可通过在773K抽空钝化态的γ-Mo2N而产生,H2和NO共吸附的结果表明,预吸附H2再吸附NO后,H2和NO的脱附量均大大减少,且只有两个脱附峰出现.NO只在363K及493K出现两个脱附峰,表明预吸附氢占据了NO的强吸附位,且NO很难取代它,从而使NO只能吸附在能量较低的吸附位上;而H2只在523K及723K出现两个脱附峰,且伴随着H2的脱出有N2和H2O的产生,表明在γ-Mo2N上NO可能与预吸附氢形成了一种复合相MoHx(NO)y,它在脱附时分解为H2、N2及H2O.  相似文献   

2.
催化消除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NOx)物种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环保法规的越来越严格,研制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的 NOx催化剂势在必行.贵金属 Pt、Pd、Rh三效催化剂(TWC)能够同时去除 NOxs、CO、HxCy三种污染物,生产工艺比较成熟.其中Rh是公认的促使NOx还原为N2的最有效组分,但Rh的价格较高且资源贫乏,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所以人们一直尝试采用一种廉价的替代品.单Pd的三效催化剂,由于其相对低廉的价格,较好的耐高温性能,有可能是合适的选择[1-2].此外,以NH3为还…  相似文献   

3.
表面 (或电子 )扩展的能量损失精细结构 (SurfaceorElectronExtendedEnergyLossFineStructure ,即SEELFS或EELFS)谱是近二十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表面分析技术 ,文献中已大量报导过有关EELFS在不同体系中应用的研究结果[1 -5].EELFS技术具有设备简单 ,无热效应 ,收谱时间短 ,且不要求固体表面长程有序等优点[6],但是国内关于EELFS技术的报导还不多见.为此 ,我们对本实验室现有的俄歇电子能谱仪作了一些改进 ,并以此作为实验设备 ,用EELFS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共焦显微拉曼系统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研究了非水体系中甲醇在粗糙铂电极上的解离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甲醇在粗糙铂电极上解离吸附后产生了毒性中间物CO,在较负的电位区间内,H与CO共吸附于电极表面并影响CO的吸附行为,随电位正移,ν~P~t~-~C的变化可以用电化学Stark效应进行解释,而ν~C~~O的变化则是由于电化学Stark效应和CO偶极耦合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钟起玲  王小聪  章磊  张小红  向娟  任斌  田中群 《化学学报》2003,61(12):1960-1964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研究甲酸的解离 及附与氧化行为。首次报道了甲酸吸附、解离和氧化的电化学原位SERS谱,发现甲 酸在粗糙铂电极上能自发解离吸附;首欠成功地获得了粗糙铂电极上甲酸吸附解离 的强吸附中间体CO和活性中间体COOH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同时首次检测到甲酸氧 化最终产物CO_2的拉曼光谱信号,从分子水平证实甲酸解离吸附反应的双途径机理 。  相似文献   

6.
自1974年发现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以来,人们不但对其进行实验和理论上的探讨,还开展了应用方面的研究,如用于痕量分析、催化和腐蚀等,并已开始用于研究物质的吸附状态以及多物种共存体系。本文通过对吡啶、苯甲酸共存体系的SERS谱及其随外加电位变化的实验研究,运用镜像场等理论探讨了在电化学粗糙银电极表面上吡啶和苯甲酸共存体系中的吸附状态。  相似文献   

7.
甲醇在粗糙铂电极上解离吸附的表面拉曼光谱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甲醇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及易于储存等优点,在燃料电池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一般认为,甲醇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为双途径机理,即首先解离吸附在电极表面上,生成毒性中间体(CO)或活性中间体,然后再氧化生成CO。由于各研究小组使用的电极材料、预处理方法、溶液的组成以及检测手段不同,目前对甲醇的具体解离过程的细节尚未确定(如在反应条件下吸附物的特性及作用、表面结构和粗糙度的特殊影响等),还有待于建立或改进有关原位研究方法.在研究甲醇的电催化氧化的各种检测手段中,红外光谱应用得最为广泛,可用于原位红外技术中的电极…  相似文献   

8.
利用纯电化学手段获得了具有较强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镍电极, 改进了原有的镍电极表面预处理方法. 结果表明, 在0.5 mol/L的NaClO4溶液中, 结合电化学阶跃技术和循环伏安技术, 可以得到合适的粗糙镍电极; 同时, 还得到了探针分子吡啶在该粗糙镍电极表面随电极电位变化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此时谱峰强度获得了极大的增强; 还研究了粗糙镍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并估算出其SERS增强因子约为104, 此结果比以前的镍电极表面粗糙方法所能达到的增强因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应用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初步研究了0.1mol·L-1HClO4溶液中Pt电极表面铁原卟啉(FePP)自组装单层的电化学和结构特性.以514nm波长为激发线,得到了增强因子约为40的粗糙Pt电极上FePP在不同电位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0.5~-0.3V(SCE)区间内谱峰变化,得到近似的吸附等温式,由此可估算出Fe3+/Fe2+的式量电位大约为-0.2V.原位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FePP分子主要以斜立方式吸附在Pt膜电极表面,其中一个环外羧酸根与电极表面相接触,而另一羧酸基团以氢键与相邻的FePP分子相连.这样的吸附结构在-0.1~0.9V(SCE)的电位区间内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乙醇在粗糙铂电极上解离吸附与氧化的原位SER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了乙醇在粗糙铂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行为,获得了乙醇在粗糙铂电极上解离吸附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表明,在酸性介质中,乙醇能在粗糙铂电极上自发地解离出强吸附物种CO,在低波数区检测到桥式和线性吸附CO的铂碳键的伸缩振动信息;乙醇在粗糙铂电极上的氧化反应受扩散步骤控制;从分子水平初步证实乙醇的氧化是通过双途径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拓宽银电极上SERS活性的研究电位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极表面的粗糙化处理是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的重要前提,通过研究两种截然不同的氧化还原循环(ORC)粗粗糙电极的方法,分析其SERS活性稳定电位区间与ORC还原电位之间的关系,发现高活性的SERS位皆处于亚稳状态,易随电极电位趋近零电位(PZC)而发生表面原子重排,以至推动活性,引入强吸附物种,可以使特殊ORC得到的SERS活性在PZC以正电位区稳定存在,并可在PZC以负一得到常规O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灵敏度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 结合不同长度的探针分子, 通过电化学调控研究了Fe电极在离子液体中的表面增强因子、零电荷电位、界面吸附及界面双电层结构. 利用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技术提高表面吸附物种的拉曼信号, 降低高浓度本体的信号干扰, 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离子液体本身在Au@SiO2修饰的Fe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BMIm]BF4在Au@SiO2修饰的Fe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随电位变化而变化. 在-1.3 V以正区间, 咪唑阳离子以垂直吸附为主, 随电位负移逐渐倾斜甚至平躺吸附于电极表面; 当电位负至-2.3 V, 咪唑阳离子还原成卡宾. 再分别以不同分子长度的硫氰根(SCN-)和4-氰基吡啶(4-CNPy)为探针分子, 发现SCN-在[BMIm]BF4中以N端吸附在纯Fe电极上, 三键频率随电位变化的速率, 即Stark系数为17 cm-1/V; 4-CNPy以吡啶环上的N垂直吸附于Fe电极上, 频率保持不变, 即Stark系数接近零. 以上结果表明, 在离子液体中电极界面双电层与水体系的差别较大, 电位主要分布在电极紧密层中, 几乎无分散层存在. 此外, 还计算了[BMIm]BF4中Fe电极的增强因子约为1.5×102.  相似文献   

13.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8):957-973
Abstract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adsorbed glycerol species on platinized platinum electrodes in 1 N H2SO4 was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the potential step metho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glycerol at potentials lower than 1.2 V (vs, RHE) is a complex reaction in which more than one adsorbed intermediates are probably involved. The adsorbed intermediates exhibit ageing effects, at higher potentials a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glycerol and adsorbed oxygen occurs and the overall process is controlled by mass transfer.  相似文献   

14.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了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中SCN-在Pt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离子液体中SCN-在较宽的电位范围内吸附在Pt电极上, 且SCN-的吸附方式随着电位区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不同的电位区间内检测到了不同的Stark位移: -0.9~0.4 V约为34 cm-1/V, 对应于S端吸附; -1.6~-1.2 V约为40 cm-1/V, 该区间以N端吸附为主, 中间电位区间为吸附方式的转变区, 且Pt电极在离子液体[BMIM]BF4中的零电荷电位约为-1.1 V(vs. Pt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