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andi首先用扑疟喹啉作铬(Ⅵ)的定性分析试剂.李德凤等曾进行扑疟喹啉与七十四种离子的作用以及铬(Ⅵ)和扑疟喹啉反应进行时的最适当条件.本文报告扑疟喹啉与铈(Ⅳ)、金(Ⅲ)、钒(Ⅴ)的反应灵敏度和选择性,有机溶剂和隐蔽剂对反应产物的作用以及铈(Ⅳ)、金(Ⅲ)、钒(Ⅴ)的检定步骤.本法的优点是反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扑疟喹啉曾用于CrO_4~(2-),Ce~(4+),Au~(3+)和VO_3~-的检定.反应均在0.1N高氯酸和8%草酸溶液中进行,溶液显紫色.在沸水浴中加热的条件下,IO_3~-和IO_4~-在1N高氯酸溶液中同扑疟喹啉作用亦显紫色.本文报告IO_3~-及IO_4~-同扑疟喹啉反应进行时的最适条件,反应灵敏度和选择性,有机溶剂对反应产物的作用以及IO_3~-和IO_4~-的检定步骤.本法检出的灵敏度虽不很高,但选择性较好,适于作IO_3~-或IO_4~-的检定.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种简便高效地构建黄酮及喹啉酮衍生物的方法.实验发现,以廉价易得的四水合硫酸化铈[Ce(SO_4)_2·4H_2O]作为氧化剂,2'-羟基査尔酮或2'-氨基查尔酮为原料,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110℃下,环合生成相应的黄酮和喹啉酮衍生物.其特点是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及收率高.  相似文献   

4.
根据铈(Ⅲ)对试剂2-(8′-羟基喹啉-5′-磺基-7′-偶氮)-变色酸(HQSAC)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提出了铈(Ⅲ)的荧光催化动力学分析新方法,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等特点。铈(Ⅲ)含量在0~15.0μ8/25ml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9ng/ml。本法已用于合成样的分析,效果良好。对该反应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确定了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名词小议     
(一) “伯胺喹啉(primaquine)”[化学学报39,284(1981)]是一种治虐药物,学名6-甲氧基-8-(4-氨基-1-甲丁基氨基)喹啉,医药界称之为“伯氨喹”(英汉医学词汇,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1123页)。我认为后一命名优于前者。理由(1) prima在拉丁文意为  相似文献   

6.
把医用药物异丙嗪引入分析化学作新无机分析试剂。报道了新显色剂异丙嗪与高价铈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灵敏度、选择性和界限比,建立了用异丙嗪检定高价铈的新方法。于0.9 mol.L-1H2SO4介质中,异丙嗪与铈(Ⅳ)在室温下反应,溶液显桃红色,色泽稳定3 h以上。检出限为0.01μg,稀释限为1∶5×106。  相似文献   

7.
胺类化合物与4,4’-二氟苯偶酰的亲核取代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胺类化合物与4,4'-二氟苯偶酰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多种对称或不对称的4,4'-双(二烷氨基)苯偶酰.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定.其中伯胺与4,4'-二氟苯偶酰的反应得到了一边取代、另外一边形成亚胺结构的产物,并对此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仲碳伯胺N_(1923)萃取铈(Ⅳ)的~1H,~(15)N-NMR研究表明,在萃取铈(Ⅳ)时也同时萃取H_2O和H_2SO_4进入有机相,当铈(Ⅳ)浓度较高时,铈(Ⅳ)与N_(1923)生成配合物。  相似文献   

9.
吕芬  杨定乔 《有机化学》2004,24(Z1):104
杂环化合物大多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而喹啉类杂环化合物是具有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最常见的一类杂环化合物.很多喹啉衍生物具有杀菌、抗菌、抗高血压、抗抑郁、抗过敏、抗疟疾、抗肿瘤和抗癌等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1].大部分喹啉衍生物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出来的,如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扑疟喹(Plasmoquine)、磷酸伯喹(Primaquine phosphate)等抗疟疾药物[2].  相似文献   

10.
铈是常见稀土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中含量较低。近年来利用铈(Ⅳ)的强氧化性建立的氧化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铈已有报道,但这些方法灵敏度低(ε约为10^4)。而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铈的报道较少。本法在中性溶液中,铈能有效抑制过氧化氢氧化孔雀石绿的褪色反应,据此建立的分析方法,不需分离萃取,可直接用于稀土氧化物中铈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黄新炜  刘建利 《有机化学》2013,(9):1960-1964
还原胺化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反应,即醛和酮在适当还原剂作用下与伯胺或仲胺制备仲、叔胺.汉斯酯1,4-二氢吡啶衍生物(HEH)作为仿生有机还原剂已被用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缺电子的共轭烯烃和亚胺的选择性还原以及还原胺化等重要的有机反应中.以HEH为还原剂,7-氨基-4-甲基香豆素与常见的醛为模型来探索通过还原胺化反应标记醛类化合物的可行性,共得到16个还原胺化产物,其中13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2.
以2,4-二硝基氯苯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 经过亲核置换、还原-环化协同反应, 合成了6-氨基-2-甲基吲哚-3-羧酸乙酯, 而后在催化剂作用下, 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生成烯胺, 环化合成9-羟基-2,7-二甲基吡咯(2,3-f)喹啉-3-羧酸乙酯; 类似地, 合成了6-氨基-2-苯基吲哚-3-羧酸乙酯和6-氨基-2-(呋喃-2'-基)吲哚-3-羧酸乙酯. 其结构均由1H NMR, IR以及MS波谱数据表征. 所得化合物具有抑制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活性, 其抑制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由1-3'-溴4'-甲氧基)苄基-2-甲基-6-甲氧基-7-羟基-8-溴-1,2,3,4-四氢异喹啉(2)和1-(1'-羟基)苄基-2-甲基-6-甲氧基-7-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3)通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消旋防己诺林。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一种合成1,1'-联异喹啉的实用新方法.N,N'-二苯乙基草酰胺(1a~1j)与三氯氧磷在氮气保护下于乙腈或甲苯中回流,发生Bischler-Napieralski环化反应生成3,3',4,4'-四氢-1,1'-联异喹啉(2a~2j).然后在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中,以催化量的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烯-7(DBU)为碱,化合物2a~2j在Cu(OAc)_2催化下与空气发生氧化芳构化反应,生成一系列1,1'-联异喹啉3a~3j,二步总收率为70%~88%.  相似文献   

15.
冯小明  陈荣  张智波 《有机化学》1994,14(4):386-389
本文报道了2-芳酰氨基-5-苄基-1,3,4-噻二唑(1a~l)与4-二甲氨基甲醛在EtONa/EtOH体系中反应得到12种新的2-芳酰氨基-5-[1'-苯基-2'-羟基(4'-二甲氨基苯乙基)]-1,3,4-噻二唑(2a~l) .  相似文献   

16.
β-(3,4-二甲氧基苯基)乙胺(Ⅲ)与3,5-二甲氧基-α-重氮苯乙酮(Ⅳ)在氧化银存在下作用,生成N-(3',5'-二甲氧基苯乙酰基)-β-(3,4-二甲氧基苯基)乙胺(Ⅴ).以磷酰氯行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得1-(3',5'-二甲氧基苄基)-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Ⅵ),再用锌粉与盐酸还原,生成1-(3',5'-二甲氧基苄基)-6,7-二甲氧基-1,2,3,4-匹氢异喹啉(Ⅶ),用甲醛行Pictet-Spengler反应得2,3,9,11-四甲氧基-5,6,13,13 a-匹氢-8 H-二苯并[a,g]喹诺里嗪(Ⅷ).  相似文献   

17.
比较有催化剂及无催化剂的喹啉加氢试验结果表明,铁催化剂存在下,加强了加氢、分解、还原脱氮及缩合等反应.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还原愈剧烈.在加氢产品强碱性分中(460°,初压85气压,反应4小时),分离鉴定出苯胺、隣-(艹叨)胺、喹啉、5,6,7,8-及1,2,3,4-四氢化喹啉,在中性油中含有苯、甲苯、乙苯、丙苯及相应的环烷烃,还含有吲(口朶)或其同系物,由此拟出了喹啉的加氢转化历程.它主要转化为1,2,3,4-四氢化喹啉,进一步裂化主要发生在 C-N 键上,生成芳香族伯胺及芳烃.喹啉也可部分转化为5,6,7,8-四氢化喹啉,且证明后者可由1,2,3,4-四氢化喹啉异构化得到.  相似文献   

18.
2-氨基-3,6-二甲氧基苯甲醛与1,2-环己二酮发生Friedlander缩合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5,8,5',8'-二甲氧基-3,3'-二亚甲基-2,2'-双喹啉,其结构经UV,1H NMR,I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19.
2-取代-3,4-二氢-1-异喹啉酮的合成和舒张血管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等为原料, 通过烯丙基醚化、Claisen重排、氧化、与伯胺反应(生成Schiff碱)、还原、分子内酯的胺解六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取代-3,4-二氢-1-异喹啉酮类化合物. Schiff碱的制备、还原、酯的胺解三步在“一锅”内完成. 采用1H NMR, 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离体动脉环张力实验证明此类化合物具有明显舒张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鸟苷(1)为原料,与乙酸酐经过糖环羟基保护反应,得到2',3',5'-三-O-乙酰基鸟苷(2);2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得到9-(2',3',5'-三-O-乙酰基-β-D-呋喃核糖)-2-氨基-6-对甲苯磺酰氧基嘌呤(3);3与亚硝酸异戊酯和二乙基二硫醚反应,得到9-(2',3',5'-三-O-乙酰基-β-D-呋喃核糖)-6-对甲苯磺酰氧基-2-乙硫基嘌呤(4);4经过胺解和脱糖环羟基保护反应得到10个未见报道的6-烷氨基-2-乙硫基嘌呤核苷化合物(5).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进行了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对抗血小板聚集显示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