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溶剂效应对方酸菁染料光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溶剂效应对吲哚杂环方酸菁染料光物理性质的影响。由于吲哚3位甲基的立体阻碍作用,使氢键作用受到醇氢给予能力和分子本身立体作用的影响,其醇溶剂效应对吸收,发射光谱的影响与没有立体屏蔽方酸菁染料有所不同,荧光寿命在强氢键作用下呈双指数变化规律,而在较弱或无氢键作用下按单指数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2.
赵为  张志林 《发光学报》1998,19(4):342-347
通过方酸菁与卟啉相互作用的研究证实,方酸菁可以作为很好的能量受体发红光利用这一原理,用方酸菁掺杂于8-羟基喹啉铝作为发光层,获得了红光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为了说明相关的机理,我们考察了方酸菁和8-羟基喹啉铝在固体膜中相互作用的情况,把光致发光光谱和电致发光光光结合起来,证实该器件的发光机制与激发态的8-羟基喹啉铝到掺杂剂方酸菁的能量传递过程有关,在驱动电压的作用下,TPD(一种有机材料)传输的空  相似文献   

3.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阴阳离子菁染料及对应的阴离子菁染料和阳离子菁染料吸附在立方体(100)和八面体(111)溴碘化银乳剂颗粒表面形成的J-聚集体的微观结构,得到了3种不同排列的J-聚集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菁染料分子在溴碘化银颗粒表面不是单层吸附,而是以一定的形状聚集在溴碘化银表面。阴阳离子菁染料形成的J-聚集体为"鱼骨"状;阴离子菁染料的J-聚集体以"卡片堆积"式排列;阳离子菁染料J-聚集体为"磁砖"式结构。  相似文献   

4.
菁染料光敏化超氧自由基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自旋捕捉技术研究了青染料在含氧的二甲基亚用溶液中将氧光还原成超氧自由基的反应,在水溶液中光照时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来源于是初形成的O2·。超氧负离子的形成是由于电子从激发态染料转移至溶解的氧,各种染料的光致ESR信号强度与染料的氧化还原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β-CD与三种菁染料3,3′-二(3-磺丙基)噻菁三乙胺盐(dyeA)、3,3′-二(3-磺丙基)-5-氯-噻菁三乙胺盐(dyeB)和3,3′-二(3-磺丙基)-5,5′-二苯基-9-乙基恶碳菁(dyeC)在溶液中的包合现象和包合物的动态结构,实验发现β-CD环糊精疏水腔中的H-3和H-5以及三种菁染料的芳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由于形成包合物而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峰的位置随包合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实验中发现包合物的荧光强度随β-CD浓度增加而减弱,相应计算表明β-CD与三种菁染料形成了1∶1的包合物.本文研究了三种包合物中主体部分OH-3和OH-6的化学位移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获得了包合物中氢键强弱的信息,通过NMR化学位移滴定法计算得到了三种包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种包合物的结构模型,描述了客体进入主体腔中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体系中菁染料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的研究,考察了微环境对菁染料存在状态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反胶束中菁染料的光谱性质,确定了反胶束中菁染料的存在状态,以及反胶素ω值,水团微组份及温度等对菁染料吸收荧光光谱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一类菁染料在银溶胶中和吸附在硝酸刻蚀的银和铜箔上的SERS 光谱以及两种方式的比较。对硝酸刻蚀粗化银和铜箔表面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讨论,区别于银溶胶,用粗化银和铜箔测得了共振 SERS 光谱。提出了菁染料分子在铜、银表面吸附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8.
含氟碳菁染料聚集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五种不同结构的含氟碳菁染料的甲醇溶液及吸附在碘溴化银T 颗粒表面的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 ,测定了照相性能 ,计算了增感倍率。Dye1 ,Dye2 ,Dye3在甲醇溶液中测得的单分子态吸收曲线 ,当取代基从C2 H5→CH3→无取代基时 ,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乙基取代基的增感染料 (Dye1 )吸附在碘溴化银表面形成的J 聚集态峰值较高 ,对应的增感倍率也高。没有取代基的增感染料 (Dye3)不形成J 聚集 ,增感倍率低 ,有减感作用。Dye4与Dye5相比 ,Dye4具有尖而窄的J 聚集反射光谱 ,增感倍率高。结果表明 :不同结构的增感染料吸附在卤化银颗粒上形成的J 聚集态不同 ,吸收谱带窄的J 聚集态增感染料具有较高的增感倍率。  相似文献   

9.
用旋涂法制备了一种菁染料-聚合物薄膜,并研究了该染料-聚合物薄膜的光谱性质和光存储性能。该染料薄膜在660~830nm波段有较强的吸收和20%以上的反射率。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获得了58dB的信噪比。信噪比(CNR)、载波信号强度(C)和薄膜反射率变化(ΔR)的对数(lgΔR)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一种菁染料—聚合物薄膜的光存存储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福龙  田禾 《光学学报》1996,16(12):773-1777
用旋涂法制备了一种菁染料-聚合物薄膜,并研究了该染料-聚合物薄膜的光谱性质和光存储性能,该染料薄膜在660~830nm波段有较强的吸收和20%以上的反射率,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获得了58dB的信噪比,信噪比(CNR)载波信号强度(C)和薄膜反射率变化(△R)的对数(lg△R)在正比。  相似文献   

11.
基于菁染料的近红外吸收滤光片夜视兼容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红外吸收滤光片可以用于夜视兼容照明器件.为了研制夜视兼容近红外吸收滤光片,将一种菁染料均匀掺杂在透明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制备了近红外吸收滤光片,研究了菁染料的掺杂量对近红外吸收滤光片夜视兼容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菁染料掺杂量的增加,近红外吸收滤光片的可见光透过率逐渐下降,在近红外区域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加,光谱辐亮度夜视兼容值逐渐减小且朝着有利于满足夜视兼容要求的方向移动;将菁染料与普通塑料用染料透明黄GS、透明蓝AP-FW配合使用,成功制备出了一种绿色夜视兼容近红外滤光片,该滤光片不仅颜色满足军标中夜视绿A的要求,光谱辐亮度夜视兼容值为9.22×10-12,满足军标中对光谱辐亮度的要求,而且具备优异的光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β-CD与三种菁染料3,3′-二(3-磺丙基)噻菁三乙胺盐(d-yeA)、3,3′-二(3-磺丙基)-5-氯-噻菁三乙胺盐(dyeB)和3,3′-二(3-磺丙基) -5,5′-二苯基-9-乙基恶碳菁(dyeC)在溶液中的包合现象和包合物的动态结构,实验发现β-CD环糊精疏水腔中的H-3和H-5以及三种菁染料的芳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由于形成包合物而发生明显变化, 而且峰的位置随包合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实验中发现包合物的荧光强度随β-CD浓度增加而减弱,相应计算表明β-CD与三种菁染料形成了1∶1的包合物.本文研究了三种包合物中主体部分OH-3和OH-6的化学位移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获得了包合物中氢键强弱的信息, 通过NMR化学位移滴定法计算得到了三种包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种包合物的结构模型,描述了客体进入主体腔中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单晶硅表面通过多步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多种菁染料,对它们的XPS分析表明,单晶硅表面存在着与各单体染料组成相同的化学元素及化学环境,并由有关元素结合能的分析证明它们是通过硅氮键合于单晶硅表面上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蛋白质对双嵌花菁染料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作用,以新型水溶性碳菁染1,1’-丙磺酸-3,3,3’,3’-四甲基吲哚三次甲基碳菁-5,5’-二磺酸钾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荧光检测体系。实验考察了探针的荧光特征、浓度、缓冲体系pH、盐浓度和乙醇有机试剂等参数对体系荧光的影响。当pH2.0,花菁染料最大荧光激发波长为548 nm,发射波长为562 nm,血清蛋白与探针作用随着探针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荧光增强值逐渐上升;当探针浓度为1.00×10-6mol·L-1时,牛血清蛋白BSA和人血清蛋白HSA对花菁探针荧光增强作用最为明显,体系荧光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BSA和HSA线性响应浓度范围分别为0.20~15.00μg·mL-1和0.20~12.00μg·mL-1, 检测限(3σ/K)为0.01μg·mL-1。测定了血清蛋白BSA的合成样品,当BSA浓度为4.00,6.00,8.00μg·mL-1时,回收率为94.5%~103.3%。  相似文献   

15.
对2种混合菁染料吸附在溴化银颗粒表面形成的J-聚集体的反射光谱及感光性能与对应菁染料单独吸附在溴化银颗粒表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计测定了菁染料吸附在溴化银颗粒表面形成J-聚集体的反射光谱。结果表明:2种混合菁染料吸附在溴化银颗粒表面形成的J-聚集体的反射光谱分别具有2个最大峰值波长,并且与对应菁染料单独使用时的峰值波长相一致。2种混和菁染料的感光性能比对应菁染料单独使用时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新型磺酸吲哚菁染料的荧光光谱并应用于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染料浓度增大,染料发生J聚合,荧光峰从564nm红移至605nm.当染料处于较低浓度时,离子强度影响不明显,而在较高浓度,J聚合增强,荧光增强变化明显;乙醇有机试剂显著增强染料荧光,并发生红移.应用于蛋白质分析,染料荧光强度随牛血清蛋白BSA或人血清蛋白HSA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在最优条件下,染料荧光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良好线性关系,BSA线性范围为0.20-6.00μg/mL,检出限为0.08μg/mL;HSA线性范围为0.20-6.00μg/mL,检出限为0.1μg/mL.  相似文献   

17.
在单晶硅表面通过多步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多种菁染料,对它们的XPS分析表明,单晶硅表面存在着与各单体染料组成相同的化学元素及化学环境,并由有关元素结合能的分析证明它们是通过硅氮键键合于单晶硅表面上的。  相似文献   

18.
含有菁染料的单分子膜在SnO2电极上光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利用菁染料超分子作为分子探针对黄腐酸进行标记,检测黄腐酸和药效机制,对于生命科学和药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黄腐酸作为模板对不同结构菁染料超分子的组装及手性调控。结果表明:黄腐酸能诱导三种菁染料J-聚集体解聚为单体并伴有体系表观颜色的变化,并与菁染料单体之间具有很高亲和力。黄腐酸作为模板不仅可以诱导MTC形成具有一定手性的H-聚集体,而且能使MTC的H-聚集体的手性出现两次反转;还可以诱导ETC的J-聚集体发生分子间的重排,最终形成具有左手螺旋性的J-聚集体。除此之外,黄腐酸还对PTC的J-聚集体圆二色谱信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菁染料中位取代基影响到相互作用的能力:中位取代基越小,菁染料聚集体与黄腐酸的作用越强。菁染料与黄腐酸的结合能力大小为MTC>ETC>PTC。菁染料超分子可作为一类优良的分子探针对黄腐酸进行特异性识别并可达到可视化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阴阳离子菁染料J-聚集体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两种阴阳离子菁染料及对应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菁染料在溴碘化银立方体颗粒上形成的J-聚集体的荧光光谱特性,并与其在溴碘化银立方体上的光谱增感率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阴阳离子菁染料的荧光光谱峰值明显低于阴离子、阳离子菁染料,说明其吸收光子后,大部分电子转移到溴碘化银表面。因此具有较高的光谱增感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