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盐酸法湿法磷酸中磷酸的协同萃取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对磷酸萃取率高 ,而对杂质的排斥性好的萃取剂 ,一直是业内人士长期关注的一个课题[1~ 3] 。本文以盐酸分解磷矿制得的粗磷酸为原料 ,对萃取磷酸的不同萃取剂如TBP、TRPO、异戊醇、环己酮、环己醇等进行了筛选 ,最后选用体积比为 6∶4的三级逆流萃取和相比为 1∶2 .5的单级萃取 ,测定了各组分的分配系数和分离系数 ,并与使用其它萃取剂的结果作了比较。本文同时还测定了用 6 %HCl水溶液和纯水对萃得有机相进行反洗的情况。1 实验部分1 1 试剂磷矿粉 ,40~ 1 0 0目 ,取自连云港锦屏磷矿 ;TRPO(三烷基氧化膦 ,加拿大C…  相似文献   

2.
在间歇反应器中 ,反应温度为 30~ 6 0℃ ,硝酸初始浓度 30~ 5 4 % ,磷矿初始粒径 0 .375~ 1.0 75毫米 ,搅拌强度 4 0 0转 分的条件下研究了硝酸分解磷矿的反应过程机理及宏观动力学。结果表明 ,磷矿分解速率及转化率随着搅拌强度、反应温度、硝酸浓度和颗粒细度的增加而增加 ;氢离子通过液膜的扩散传质是该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应用固体粒径减小的缩芯模型 ,将上述各影响因素的实验数据回归得到如下的宏观动力学模型 :1- (1-xB) 2 3=8.36 6exp - 6 .198× 10 3RT c1 .31 1AO R- 0 .1 0 91S lnτ活化能Ea=6 .198kJ mol,属液膜扩散传质控制  相似文献   

3.
注入热焓法测定萃取磷酸中三氧化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孟强  张其翼 《分析化学》1998,26(4):407-409
以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沉淀反应的热效应为基础,通过测定孤立体系中的温度变化,建立了测定萃取磷酸中三氧化硫的注入热焓法,该法在4.0-32.0g/L范围内可准确测定SO3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8%;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103%。  相似文献   

4.
磷酸体系中微量稀土元素萃取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从磷矿硫酸湿法制备磷酸过程中回收伴生稀土元素的萃取分离技术,首先进行了不同萃取剂的筛选,同时考察了萃取剂浓度、磷酸浓度、相比、反应温度、杂质元素等对稀土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下,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单独萃取稀土的能力最强,而且较高的萃取剂浓度、较大相比及低的磷酸浓度有利于稀土的萃取,不同杂质对稀土萃取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对萃取反应机制进行了考察,得到P204在磷酸介质中萃取微量稀土的反应式,该萃取反应的焙变△H<0,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5.
由于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对稀土的萃取能力过强,对重稀土反萃取较困难,而改变二烷基磷酸类萃取剂的烷基结构有可能改善它对重稀土的反萃取性能。本研究考察了二(β-丁基辛基)磷酸(DDPA),二(β-己基癸基)磷酸(DHDPA-1),二(10-乙基十四烷基-7)磷酸(DHDPA-2)和二[β-(1,3,3-三甲基丁基),5,7,7-三甲基辛基]磷酸(DODPA)四种具有长碳链结构的萃取剂对稀土的萃取和反萃取性能,并与二(2-乙  相似文献   

6.
磷酸体系中微量稀土元素萃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恒界面池法进行了磷酸体系中用P204萃取La(Ⅲ),Sm(Ⅲ)和Y(Ⅲ)的动力学研究,考察了搅拌速度、温度、比界面积、磷酸浓度及萃取剂浓度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体系中用P204萃取La(Ⅲ),Sm(Ⅲ)和Y(Ⅲ)的表观活化能E_a分别为27.0,22.2和21.1 kJ·mol~(-1),在体相P204浓度大于在液一液界面饱和吸附时的最低浓度C_(min)时,其在界面已达到吸附饱和,反应的主通道由界面变为体相,在该体系下P204萃取La(Ⅲ),Sm(Ⅲ)和Y(Ⅲ)反应为体相化学反应和扩散反应混合控制.  相似文献   

7.
二(2—乙基己基)磷酸对氨基酸的萃取平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有机磷酸萃取剂的结构及其立体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屯 《无机化学学报》2000,16(2):305-309
结构为R(R’)P(O)OH的有机磷酸萃取剂的立体效应对其选择性有重要影响 ,但至今尚缺乏公认的表征有机磷酸立体效应的结构参数。本文以两个取代基与磷原子之间的夹角∠RPR’表征立体效应。在八面体构型中 ,配位于中心原子的两个有机磷酸的两对取代基大致在同一平面之中 ,夹角∠RPR’越大 ,相互作用越强 ,位阻越大。而在四面体构型中 ,两对取代基在互为正交的两个平面中 ,位阻小得多。实验表明 ,有机磷酸萃取钴时 ,八面体的钴萃合物转化为四面体的热力学参数与∠RPR’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
超声萃取沉积物中六氯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沉积物中六氯苯的超声萃取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以10 mL可密闭耐压试管为萃取容器,6 mL丙酮∶正己烷(体积比1∶1)为萃取溶剂,超声功率90 W,萃取时间40 min,温度35~40℃,2次萃取的优化条件下,六氯苯稳定性较好。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4.8%,相对标准偏差为1.92%(n=10),检出限为0.071μg/kg。本法与传统的索氏提取法和浸泡振荡法相比,具有萃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并成功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11.
磷酸三丁酯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铀(Ⅵ)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上升单液滴法和恒界面池法研究了磷酸三丁酯-环己烷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铀(Ⅵ)的动力学。萃取过程为扩散控制,得到了在扩散控制下影响萃取速率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2.
伯胺N1923萃取磷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N1923萃取磷酸的性能,考察了溶剂和温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用斜率法、饱和法以及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确定了不同条件下萃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3.
以TiO2/beads作为光催化剂,研究了磷酸酯类农药光催化降解的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磷酸酯类农药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4.0×10-4mol/L的敌敌畏和久效磷农药,375W中压汞灯照射1.5h,其残留量小于10%,光照3.5h,有机磷被完全光催化降解至PO43-.  相似文献   

14.
甲醇的裂解产物为H_2与CO,故甲醇被视为一种方便、安全的贮氢材料,可作为汽油的代用燃料;其裂解气作为保护气氛可广泛应用于热处理工业。甲醇裂解有两种方法,高温热裂解(约930℃)与低温催化裂解(约300℃)由于低温催化裂解有诸多优点,在工业上的应用正在发展。  相似文献   

15.
载银磷酸活化剑麻基活性炭纤维的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磷酸化方法,制备各种剑麻基活性炭纤维,并利用活性炭纤维的氧化还原特性及吸附性能,在其上负载金属银,研究并比较了这些载银活性炭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作用,结果表明,磷酸浓度,活化方法,活化时间,纤维的比表面积等因素的均对材料的抗菌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磷酸活化的活性炭纤维表现出强的抗菌杀菌能力,高浓度磷酸活化后的纤维抗菌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抗菌能力随活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抗菌前后纤维上负载的银未曾大量脱落,经5次抗菌试验后材料仍显示出很强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超声波溶样快速测定磷酸二铵中的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影响溶解效果的因素,确定了最佳的溶解条件。溶样时间从8-12h缩短到30min。该方法简便、快捷,与经典法对照,精密度和准确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制备了载钯磷酸锆,作为由丙酮和氢气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的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时的pH对催化剂比表面积、酸度、酸强度以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磷酸活化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的碳化活化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吸附仪等手段对磷酸浸渍粘胶纤维的碳化活性过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磷酸促进纤维素脱水,加上磷酸的阻及交联作用降低了纤维的大量裂解和碎片的逸散,使纤维的碳残留率提高。纤维素与浸渍的磷酸部分生成磷酸酯键,但它们在160℃以上逐渐分解。纤维上残留少量偏磷酸类化合物。同时纤维素基体脱水生成羰基和共轭双键,之后不断芳构化堆叠成为类石墨微晶。磷酸致孔的机理主要是磷酸珠粒的阻碍造成类石墨微晶发展不完善,堆叠时发生扭曲或形成缺陷。磷与纤维分子的酯化对微孔的生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气相色谱为主要手段,配合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及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十二钼磷酸及其盐在氢气中的还原热稳定性。从对上述化合物在氢气中热解过程的气相产物和各中间固相产物的分析可知,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40~640℃),这些化合物的热分解过程通常分为三或四个阶段。实验发现,Keggin阴离子热解以及Mo~(6 )被还原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与Keggin阴离子结合的阳离子的种类。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如果阳离子本身难以还原,那么,Keggin阴离子的破坏以及Keggin阴离子中Mo~(6 )还原为金属相的过程,都将变得困难。  相似文献   

20.
三重桥氧三核铁甲酸配合物[Fe_3(μ_3-O)(μ-O_2CH)_6(H_2O)_2·(O_2CH)]·2H_2O的热反应行为十分有趣,其在热解过程某阶段失去部分配体后的碎片能活化乙炔进行加氢或加水反应生成乙烯、乙醛和丙酮,为揭示这些活性碎片的本质,我们应用了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IR),热重(TG)、差热分析(DTA),气相色谱(GC)、X-射线粉未衍射(XRD)和质谱(MS)等手段综合研究该化合物的热解过程,求出各热解碎片的组成,并研究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性能.本文报道它们相互验证的定性及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