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高效紧凑式微型燃气轮机用原表面回热器,长期处于高温高压工作环境,换热片材料会随着工作时间延长而发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即蠕变).发生蠕变后,气流通道变形严重,气流流通不畅,甚至会造成换热片破裂,导致回热器报废.本文应用隐式蠕变Norton方程分析了CW(Cross Wavy)原表面回热器在工作条件下运行40000h后的蠕变情况,验证了换热器材料的可靠性,发现空气和燃气通道的压差是产生蠕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压差范围和有效预防蠕变的通道结构型式,通过对不同材料蠕变情况的对比,建议回热器应选用含有抗蠕变金属Nb的不锈钢材料制造. 相似文献
3.
CW原表面回热器的芯体内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优化微型燃气轮机中回热器的结构,本文对小燃气轮机CW原表面回热器的芯体结构内的流动与传热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回热器的空气总流量和燃气总流量一定时,回热器芯体内的压损和回热度随着波纹板层数的增多而降低;增大燃气进口面积与空气进口面积比可使回热度增加,空气侧压损增加,燃气侧压损减小。模拟结果为CW原表面回热器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8.
CC型原表面回热器传热与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CC型原表面回热器的主换热面附近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传热的强化程度与流动阻力的大小取决于螺旋型二次流动的强弱,影响机理是螺旋型二次流动强烈影响流体的混合和边界层的发展。针对低雷诺数范围流动,通过比较不同结构尺度和换热面布置时传热和流动特性,对换热表面进行了设计优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高紧凑度的锯齿形板翅式回热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导热-对流耦合传热问题的三维数学模型,并采用整体求解法在Re=200-2000的范围内进行数值离散和求解,得出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分析入口段以及交错翅片处强化传热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低温与超导》2017,(9)
为深入掌握气化器翅片管表面结霜过程中翅片管表面气流换热特性,以液氮为介质进行了翅片管表面结霜试验,分析了翅片表面结霜特性及气流温度、相对湿度沿翅片管轴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翅片管表面结霜最先出现在入口处的翅尖位置,沿翅片管径向越靠近翅根结霜现象越晚出现。结霜初期,翅片管(0mm—300mm)表面换热程度由强逐渐减弱,翅片管(600mm—900mm)表面换热程度由弱变强,随后逐渐减弱;结霜后期,整个翅片管表面换热程度呈稳定状态。可见,在设计气化器第一根翅片管时,应考虑适当增加翅片高度以延缓基管表面霜层的出现,提高气化器换热效率。这为进一步探寻合理有效抑制翅片管表面结霜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内螺旋肋管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六种内螺旋肋管进行了流动与传热的实验研究,实验管内径为16.25-16.69 mm,内螺旋肋高为0.28-0.44 mm,螺旋肋牙数为40-45,螺旋角为43°-45°.研究表明,内螺旋肋管可以有效地强化传热,本文所研究的管型的传热强化倍率为1.67-2.99.比较了两种评价内螺旋肋管性能的方法.用Webb模型及Ravigururajan模型对内螺旋肋管进行了性能预测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两个模型的预测值与本试验结果有较大偏差,相对而言,传热模型稍优. 相似文献
12.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performed focusing on heat transfer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associated with turbulent oscillating tube flow. For this goal an oscillating mechanism was designe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low oscillating frequency in the range of 0.008–1.988 Hz and dimensionless amplitude was chosen as X0 = 0.3, 0.6, and 0.9. Reynolds number was changed from 0.5 × 104 to 2.5 × 104. The bulk temperature of the fluid at the exit of the oscillating section was fond to be increasing with oscillating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For the oscillating cases,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s obtained 52% for f = 1.988 s?1, 40% for f = 1.320 s?1, and 28% for f = 0.008 s?1,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mooth pipe at the highest Reynolds number.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Nusselt number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also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脉动热管的工质流动和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建立了半可视化环路型脉动热管的实验台并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功率较小时管内工质的流型是间歇振动,加热功率较大时管内工质的流型是单向脉动流动。随着蒸发器加热功率的增大,热阻减小。随着脉动热管倾角的增加,热阻是先降后增,60°的实验台倾角会使热阻达到最小。蒸发器的加热位置改变后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不凝性气体的含量对蒸发器和冷凝器运行的温度水平和热阻的影响较大。有些结果是首次发现,对改进脉动热管的物理模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