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在初一年级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分析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较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注意了各类题目中有关数量关系的分析,紧紧抓住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这一关键.  相似文献   

2.
设元是七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也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步骤之一.恰当地设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设什么元,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条件确定.下面通过例题简要说明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常见的四种设元方法.  相似文献   

3.
数学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要想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就必须把所面临的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再求解,这就是数学建模所关心讨论的内容.目前,我国数学教育中最大的缺陷就是学生学了数学而不会用数学.即应用数学的能力太差.实际上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建模训练所造成的,虽说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数学.就在解应用题.然而,书本上的应用题纯粹是人为编造的,所有的数据都是经过加工的,与现实世界有着很大的差别.若想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教材中有关应用题的编写必须改革创新,要贴近生活,要接近现实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教学,既然是在学完方程组解法基础上进行的,那么,教学的重点就应放在它的列法上而不是它的解法。这就自然地形成一种“只注重列而不注重解”的倾向。这种不良倾向,既影响学生运算技能技巧的提高,又影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为从根本上克服这种倾向的弊病,本文仅就列二元二次方程组解应用题为例,谈“列”与“解”的辩证关系。“列”固然重要,“解”亦重要,“列”与“解”是列方程组解应用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列”是“解”的基础,“解”是“列”的继  相似文献   

5.
顿继安 《数学通报》2018,(11):26-30
运算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运算能力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数学课程确定的三大能力之一,在最近刚刚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中,“运算素养”亦被定为六项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实践在运算方面的做法和成就令人瞩目,其中,“运算速度保证思维效率”被认为是我国“双基教学”特征之一.一项针对六年级学生的中美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学生计算题的得分率显著高于美国学生.但是这个研究中另一个数据也引人深思:20道计算题中,美国学生的得分超过中国学生的仅是一道选择题: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从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一开始习惯于列算式解应用题,并不习惯列方程解应用题.因此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快速引导学生找出列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由几何的"面积法"得到启发,得到"同量异构"列方程的方法,发现用"同量异构"列方程解应用题,  相似文献   

7.
对于大部分初中学生来说,代数应用题是个难点。其所以难,就因为列方程主要是个思维过程,而思维方法的问题没有解决。在应用题教学中,一般采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列方程。“综合法”是先设未知数,然后用代数式表示题中各量,再根据比较直观的‘等量关系’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巾考应用题一改传统的单纯列方程,而出现题意新、技巧活等特点的应用题.这些应用题既符合素质教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新要求,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数学应用问题的关键是对问题原始形  相似文献   

9.
易金煌 《数学之友》2022,(22):49-51
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和知识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通过教授应用题,不仅能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有效检验,同时还能使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在此基础上优化完善应用题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推动学生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0.
李浩龙 《数学之友》2023,(23):73-74+77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重要教学内容.培养初中生应用题解题技巧能力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对初中生解决数学应用题遇到的阻碍进行分析.其次,本文对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有效的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1.
周志国 《数学通讯》2011,(11):42-43
数学应用题是指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一道应用题源于生活,背景公平,涉及高中的重要知识,有效地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受命题者的喜爱,让命题者在此演绎了一场好戏。  相似文献   

12.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各种刊物有不少文章探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要搞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应从学生实际思维水平出发,从抓基本训练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抓哪些基本训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指导中考的综合复习中,学生问及下面两道应用题: 1 一列火车通过某点所需时间为t_1秒,而通过长为a米的大桥所需时间为t_2秒,求火车的速度与车长。 2 两列火车分别长m米和n米,若相向而驰,则相迂后经过a秒钟完全错过;若两车同向行驶,则一列经过b秒钟后正好超过另一列。求两列火车的速度。以上两题属行程问题应用题,不少学生对此类问题的正确解答感到辣手。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的:  相似文献   

14.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教学的 一个重点和难点,之所以难是由于有些问题 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或是有些问题条件较少, 数量间的关系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等. 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时,有的问题如 果仅按所求的量直接或间接设未知数,很难 列出方程(组),有的甚至列不出.如果充分考 虑实际问题中各元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 辅助未知数列方程(组)就可以清晰地给出数 学表示.  相似文献   

15.
在客观事物中,不等量关系是普遍的,等量关系是相对的,等量关系可看作是不等量关系的特定状态.因此,不等式更一般地反映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也反映了大量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如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全国高考数学应用题).所以,不等式在中学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与应用意识的重要素材.自然,不等式及其相关问题也就成了历年高考数学的考查重点,其试题不但形式多样、在试卷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突出考查学生联系与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逻辑思维、数学应用等重要的数学能力.这促进了我们在数学教学及高考复习检测中对不等式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框图法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中的运用成都八中曾德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要求学生会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未知量和已知量,分析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会找出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分析题中各量,二...  相似文献   

17.
易文辉 《数学通讯》2012,(18):39-43
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让学生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近年来,高考中也加大了应用题的考查力度,比如广东2010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中,解答题就有2个应用题.在高三复习课中,应用题的教学不仅仅能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也能提升学  相似文献   

18.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代数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所以是重点,因为通过它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所以是难点,因为解决它无一般公式可循?因题设术,变化多端。因此,攻克这个难点乃是初中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试  相似文献   

19.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发生重复或遗漏是学生易犯的一种通病。在教学中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对提高学生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准确性,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拟在课本知识的范围内,结合一些“病例”,就如何防止和查找重复和遗漏的问题,谈一点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试谈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3年高考中正式出现数学应用题以来,经过几年的摸索,近年应用题在高考试题中又呈现出加大力度、重在考查能力的趋势.应用题的教学就更加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