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本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化学教学法,第二分册,奚尤什金著,第九章“碳燃烧”第一节,“本章的教导任务和本章的内容”,第16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学习碳的时候,学生认识了碳的若干化学性质。同时他们对元素和单质的概念的理解也正确了。学生认识到一个新的、有重大实用意义的现象——吸附作用。在学习燃烧的时候,学生应该领会到掌握这个非常重要的化学过程在化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通过初中化学第七章最重要的几种酸、硷、氧化物和盐的教学使学生形成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硷、盐的正确概念,对物质的分类有个初步轮廓。奠立更进一步学习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碳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一种非金属元素,其化合物种类很多。它与呼吸、燃烧、营养及日常生活的很多现象有紧密的关联,而这些现象又是学生们所常见的。讲授起来要比其他非金属元素(如硫、磷、矽等)容易接受。所以初中教材中出“碳”为非金属元素的代表是很恰当的。学生在前几章中曾学习过:碳在氧中燃烧、空  相似文献   

3.
盛开琼 《化学教育》1998,19(10):46-48
碳还原氧化铜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教科书里编排了这一变化的演示实验。在同一节教材里,还初次提出了“吸热现象”、“放热现象”2个概念,这就使掌握碳还原氧化铜的热效应,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碳捕集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高温工业源CO2的捕集更宜使用钙基吸收剂。本文立足“双碳”背景,将碳捕集前沿技术融入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开发了蛋壳源CaO的制备、表征及其碳捕集性能的设计性综合实验。选择高钙废弃物鸡蛋壳为原料,采用醋酸处理得到醋酸钙,再经高温煅烧制备了具有较好碳捕集性能的CaO;利用EDTA配位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测试了CaO的纯度、形貌、结构及其对CO2的捕集性能。本实验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践和总结,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碧慈 《化学教育》1993,14(4):48-49
一、引言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不少作者都进行过研究并有多方面的改进。但是众多研究者报导的实验结果和教材记述的反应产物都是获得“红色的铜”。我们经过详细的研究,实验却得到像黄金一样的金光闪闪的铜珠。A.H.盖勒罗曾提出过足够的证据,说明铜是黄色的,像黄金一样,红色的“铜”实际上是氧化亚铜。  相似文献   

6.
宋在先 《化学教育》1994,15(11):12-13
碳及其化合物知识,包括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制法等。在复习时可以二氧化碳为“龙头”,运用“联想一转化”法,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同时也能为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提供生动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在“碳中和”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应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而做出调整。结合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在强化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将本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和探索,重点培养学生的“碳中和”理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便进一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碳中和”目标下国家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封博谞  庄小东 《化学学报》2020,78(9):833-847
富碳型材料,包括纯碳材料的各种同素异形体、碳基骨架的稠环芳香分子、聚合物、框架材料等,已成为当今材料领域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这些研究当中,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研究材料本身的结构与性质,而忽略了这些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本中的很多概念,如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和拓扑缺陷,已经无法用于深入理解种类和数量繁多的富碳型材料之间的构效关系.这就使得通过改变已知材料的有限结构来调控材料的性质变得工作重复而繁重,且基础理解受限于研究个体上.作者将从材料"熵"的概念入手,尝试理解富碳型材料之间熵的相对高低,并建议基于"介熵"的认识开发新型富碳型材料、开发新型介熵富碳型材料的全新性质.基于对具体的不同的新型富碳型材料的讨论,将"介熵"这一概念引入到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以及广泛存在于碳材料中的拓扑缺陷的理解上.类似富碳型材料的关系不再模糊地停留在几何结构层面上,为今后介熵富碳型材料及其他介熵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弧燃烧炉是我国理化检验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指引下创建成的。它具有仪器构造简单、易于制作和维护;节省大量电力和材料;避免高温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等点。目前,它已成功地用于测定钢中碳,但对于钢中硫和生铁中碳、硫的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第292期“双清论坛”,本文阐述了“绿色碳科学”理念的科学内涵,综述了当前我国能源与材料科技领域低碳化科学技术的研究进展、相关挑战与未来机遇,凝练了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关键科学问题、未来研究方向,为自然科学基金委下一步制订碳中和基础研究行动计划与资助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丹青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19,82(12):1141-1146
自18世纪石墨与金刚石的组成被确定为碳元素后,碳单质概念初步形成。然而,20世纪末期,包括C60在内的富勒烯一族的发现突破了人们对碳单质的认识。随后,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人工合成的T-碳的出现,重新诠释了碳单质的概念。碳单质的新发现,建立了从零维到三维的碳范式,掀开了对“碳单质”研究和应用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热溶富碳”(Thermal Dissolution based Carbon Enrichment, TDCE)是利用非/弱极性有机溶剂在温和条件(350℃、氮气氛围)下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废弃物进行热萃取,经过一系列脱氧和芳构化反应,获得的目标固体产物Soluble和Deposit具有无水、无灰、高热值等优点,同时该技术还具有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可回收循环利用的优势。因此,热溶富碳是实现生物质能源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综述首先介绍了目前生物质利用的各类方式;然后重点综述了生物质热溶富碳影响因素、反应机理以及产物利用途径。在“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生物质热溶富碳技术具有较明显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过去,当讲到初三化学“碳”的吸附作用时。我们只作将烧热的碳块(或屑)置入盛有棕色的 NO_2瓶中,使棕色消失的实验。又因继续作了碳吸附色素的实验,同学们误会成碳只能吸附色素,而不是吸附气体本身。这学期我对此实验作如下的改进:取一玻璃管(内径约0.5毫米)弯成如图左方“U”形。再取一锥形烧瓶,配一双孔橡皮塞,一孔插入一端拉成尖嘴 B 的直管,另孔插入一端带有软橡皮管与夹子的“Γ”形玻管,用一较长的橡皮管将 A、B 连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一、碳电极光譜分析工作中所用的“碳”电极有两种,一种是碳电极,一种是石墨电极。目前国內常用的是后一种,国产石墨电极。碳电极的結晶形有二:金刚石和石墨。除金刚石本身外,一切的碳都有层状的石墨結晶結构(层間距离3.354(?),邻近原子間距离1.42(?))。以前称为无定形碳或非晶形碳的煤、焦炭、木炭、骨炭、煤烟等是已知的具有石墨的六方平面晶格小結晶的集合体,但其排列  相似文献   

15.
钟辉生  严康华 《化学教育》2015,36(19):71-72
分析了碳还原氧化铜实验难以成功的因素,介绍了各种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的方向及取得的成果。设计出通过滤纸来巧做碳还原氧化铜的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16.
以碳族元素教学为例,介绍了元素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科技前沿、唯物辩证法与科学认识论、爱国主义精神、生态文明思想、新时代中国“双碳”故事、化学元素发现史和科学伦理道德教育等有机融入课程内容设置和课堂教学等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思维、爱国情怀、生态文明思想、探究精神、职业道德观等,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白福秦 《化学教育》1996,17(1):34-36
“分子和原子”这一章,内容比较抽象,集中介绍了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以及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用语等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该章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能否把该章教“活” ,将影响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的研讨又是本章的难点之一。这部分内容 ,我们采用“探究式教学” ,即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进行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学习[1]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对待科学的情感 ,都有积极作用。1准备工作在第五章第三节的“…  相似文献   

19.
碳化物骨架碳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具有纳米结构的新型多孔碳骨架材料.该材料以多种碳化物为前驱体,在150-1650 ℃用卤素、超临界水蒸气或刻蚀剂于低压或真空下将碳化物中的非碳原子移出,在原子水平调控碳化物骨架碳结构.该材料具有成本低、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窄且精确可调等特点.本文介绍了不同碳化物前驱体制备骨架碳的工艺及骨架碳的孔隙率、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性质,并讨论了碳化物骨架碳在储氢、超级电容器和摩擦磨损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钢铁分析是钢铁冶金工业的眼睛,也是保证钢铁质量的重要措施。由于碳的含量对钢铁机械性能有极大影响,所以测碳量是钢铁分析必不可少的部分。一般钢铁分析中对于总碳量(石墨碳+化合碳)的测定皆用燃烧法——在氧气流中将碳及化合碳燃烧成二氧化碳。致于对生成的CO_2的分析虽然可用重量法、氢氧化钡容量法及气体容量法等三法。但就操作方便、迅速来说当推气体容量法最好(每定一只样品10分钟的时间就足够了)。不过市售的定碳仪价格昂贵(要800元),而且目前还采购不易,而下面所介绍的土制定碳仪其成本不超过5元,而且效果和“洋”式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