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本文描述了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学基础研究及有关应用研究的国内外动态。评述了近十年来稀土-β二酮配合物发光研究的新进展及在工农业、科技方面的应用。对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稀土生物荧光标记、稀土离子在生物大分子结构探针研究方面也给予了综合报道。此外,对稀土-高分子有机配合物、低价态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研究的概况做了介绍。最后,本文还展望了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稀土螯合物探针及其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所用的稀土螯合物探针及其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稀土螯合物探针标记的原理和特点,评述了LKB体系和CyberFluor体系的相对优缺点,展望了荧光免疫分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稀土有机电致发光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介绍了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稀土有机电致发光研究的动态,对稀土有机配合物的选择、配合物的载流子传输性能、稀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5.
6.
7.
报道了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利用Gd(Ⅲ)离子增敏Ce(Ⅳ)和茶碱氧化产物的固有发光的协同效应,建立了高灵敏度的测定茶碱的荧光分析方法,其荧光光谱的激发波长λex=325nm发射波长λcm=404nm。 相似文献
8.
9.
镧系螯合物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对硫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一种新的镧系螯合物荧光标记法研究在药对硫磷的免疫分析测定,并作了血清、尿和水样品的回收分析,检测下限为100pg/mL,回收率87—102%。 相似文献
10.
11.
12.
同步辐射在稀土发光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同步辐射用于稀土发材料研究的基本概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利用同步辐射极宽的光谱分布研究稀土发光的激发谱(35-300nm)和选择激发下的发射谱。(2)利用同步辐射快脉冲光(ps级)研究选择激发下的发光衰减规律,荧光寿命;(3)利用高强度同步辐射X射线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与成分,特别是微结构。以CeF3闪烁体为例说明发射光谱及其衰减规律对激发光波长的强烈依赖:以BaF2:Gd,Eu对例说明获得高效率稀土发光的新途径一“量子剪裁”,以纳米Y2O3:Eu为例,说明发光的尺寸效应与发光中心微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15.
稀土离子的高能光谱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讨论了稀土离子在能量高于50000 cm-1(波长短于200 nm)的光谱, 包括4f-4f跃迁, 4f-5d跃迁, 4f-6s跃迁, 基质吸收和电荷迁移带. 利用Dorenbos 提出的公式 E(Ln,A)=49340-D(A)+ΔELn,Ce, 指认了Sm3 +离子在我们合成的Ba3BP3O12中的4f-5d跃迁的能量值为170 nm. 利用我们提出的稀土离子光学电负性χM 与标准还原电位E0Ln的关系式 E 0Ln(Lnn+→Ln(n-1))=4.273 χM-7.776 (其中 n=3或4), 从稀土离子的光学电负性χM与JJrgensen提出的公式Ec t=[χX-χM]×30000 cm-1, 估算出Er3+和Eu3+ 离子在含氧杂质的LiYF4∶Er和LiYF4∶Eu3+中Er-O和Eu3+-O的电荷迁移带的能量, 以及LiYF4∶Eu3+中Eu3+-F的电荷迁移带的能量, 估算值与文献报道的实验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稀土氟化物上转换纳米材料具有化学稳定性高、反斯托克位移大、无光漂白、荧光寿命长、发光谱带窄和穿透深度深等优点,在荧光成像和光热疗、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及防伪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荧光材料。然而该类材料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有荧光效率低、吸收截面小等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离子共掺杂、核壳结构、表面等离子耦合、光子晶体、宽频敏化和热效应等增强稀土氟化物上转换荧光的方法及其近年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荧光增强稀土氟化物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和光热疗、生物传感、太阳能电池及防伪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稀土氟化物UCNPs目前仍存在的不足,并对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一类新型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合成了一类新型稀土配合物Eu(asprin)3phen和Tb(asprin)3phen,并将其掺杂到导电聚合物PVK中,制成结构了为ITO/PVK:RE配合物/LiF/Al的电致发光器件。很明显,在相同掺杂比例下,前者的电致发光中PVK发射所占比例较大,而后者的电致发光中PVK的发射几乎全部被覆盖掉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们的光致发光中也有同样现象存在,这表明具有同等配体的此类铕、铽配合物的特性存在很大差别,并对这一差别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