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金川  庄燕 《应用化学》1997,14(6):93-95
聚氧化烯烃脂肪酸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的表面活性吴金川*庄燕何志敏屠雨恩(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天津300072)关键词聚氧化烯烃脂肪酸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润湿力,起泡力,乳液稳定性1997-02-28收稿,199...  相似文献   

2.
聚集行为;荧光探针;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混合反胶团研究  相似文献   

3.
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从盐酸溶液中萃取Ga(Ⅲ)的机理赵经贵,邢美君,刘宏(黑龙江大学化学系哈尔滨150080)关键词溶剂萃取,镓,乙基己基膦酸单(乙基己基)酯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EHP)在稀有元素、有色金属...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测定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与镧系元素镧、铈、镨、钕、钐、铕、钬、铒、镱、镥的1H、(13)C、(31)P核磁共振谱。对HEH/EHP的碳骨架进行了详细归属,并根据(31)PNMR谱峰的积分面积,推测了萃合物可能的配位络合比,(HEH/EHP与Ln(Ⅲ)之比)。对铕、镱、镥为6,对铒为5,对钬、钐为4。  相似文献   

5.
稀释剂对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镧(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2-乙基己基)磷酸从硝酸介质中对La(Ⅲ)的萃取对不同稀释剂其平衡常数为:正己烷>环己烷>四氯化碳>甲苯>氯仿>甲异丁酮。萃取平衡常数与稀释剂的极性参数S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郭宜鲁  武培怡 《化学学报》2008,66(14):1758-1762
利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 对琥珀酸-2-乙基己基磺酸钠(AOT)的反胶束结构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红外光谱进行二维相关分析, 可以分辨出AOT分子在CCl4溶液中具有旁式和反式两种结构, 随着温度的升高, 旁式结构向反式结构转变, 反胶束体系能量降低, 38 ℃时, 反式结构所占比例达到最大值, 此时反胶束具有最大尺寸, 并处于最稳定的能量状态.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 反式结构开始向旁式结构转变, 反胶束尺寸变小, 直至最后反胶束被破坏.  相似文献   

7.
在Tl2SO4+Na2SO4+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n-C8H18+水体系中, 测定了0.1-2.0 mol•kg1离子强度范围内Tl 的平衡摩尔浓度。水相中电解质Na2SO4 控制溶液离子强度, 有机相中萃取剂取278.15 K至303.15 K范围内的恒定摩尔浓度。通过外推法和多项式近似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标准萃取常数K0,计算了萃取过程的热动力学量。  相似文献   

8.
陈艳 《分析化学》2001,29(3):369-369
1 引  言萃取色谱法对于高纯稀土的分离具有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独特优点 ,但该法仍存在负载量低、萃取剂利用率较低等不足。要克服这些不足 ,一是使用高选择的萃取剂作固定相 ,已证明 2 乙基己基膦酸单 2 乙基己基酯 (即P5 0 7)萃取剂是目前性能最好 ;二是提高柱效率 ,可通过改善色谱操作技术及色谱柱型式的设计或改善树脂物理结构来实现。而从树脂物理结构的角度提高柱效率的报道很少。本实验室原先对P5 0 7萃淋树脂的孔结构已做过一些研究 ,表明适宜的孔结构有利于萃取剂分布均匀 ,可提高萃取剂的利用率和分离性能 ,但树脂制备和分…  相似文献   

9.
应用性能优良的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HEH(EHP)萃取剂,首次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孔结构的萃淋树脂,针对难以分离的镧系元素中最难分离的镨、钕,研究了孔结构等与分离效能之关系,探寻出最适宜的孔结构。其比表面积S为 209 m2/g,平均孔径为 7.7nm,孔体积Vg 0.401mL/g;HEH(EHP)最适宜量为46.5%,从而达到最佳分离。  相似文献   

10.
稀释剂对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镧(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二(2-乙基己基)磷酸从硝酸介质中对La(Ⅲ)的萃取对不同稀释剂其平衡常数为;正己烷>环己烷>四氯化碳>甲苯>氯仿>甲异丁酮,萃取平衡常数与稀释剂的极性参数S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万忠  乔学亮  罗浪里  陈建国 《化学学报》2008,66(11):1377-1381
在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为连续相形成的微乳体系中, 利用水合肼还原AgNO3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银.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透射电镜(TEM)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 TEM显微图像表明形成粒子为球形结构, 平均粒径为5.10 nm, 标准偏差为2.84 nm. 分别利用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环己烷和十二烷等作连续介质, 研究了微乳液中连续相对纳米银形成的影响. 随着正烷烃碳链长度的增加, 微乳液中胶束之间的交换速率增大, 形成粒子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 十二烷形成的微乳体系制备的纳米银溶胶具有最宽的共振吸收峰, 所得的纳米银粒子平均粒径最小. 环己烷形成的微乳液中反胶束具有特殊的界面强度, 导致纳米银晶核的形成速率过低, 纳米银晶粒的生长不完全.  相似文献   

12.
李晓辉  陈红梅  周小华  苏昱  王永红 《应用化学》2011,28(11):1311-1316
利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正辛醇反胶束从枳实粗提物中萃取L-辛弗林。 研究了萃取机理和水相pH值、含水量W0、阳离子浓度、萃取时间以及P204浓度对L-辛弗林萃取率的影响。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P204/正辛醇反胶束;萃取L-辛弗林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原料液水相pH=6.5,含水量W0=15、P204浓度为0.08 mol/L,在此条件下萃取15 min,对L-辛弗林的单次萃取率为68.0%。 基于萃取率建立的数学模型可反映pH值、P204浓度与萃取率的关系,在一定pH值及P204浓度区间可预测萃取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琥珀酸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金英  闫杰  安悦  崔冬梅  杨陈希  陈晓峰  王拓  佟妍 《应用化学》2011,28(10):1184-1188
以1-十二醇、1-十四醇、1-十六醇、1-十八醇、马来酸酐和乙二醇为主要原料,合成4种琥珀酸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借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4种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较强的乳化性能以及较好的泡沫性能。 进一步讨论了4种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水/AOT/正庚烷微乳体系中磺酸根水化作用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水/琥珀酸(乙基已基)磺酸钠(AOT)/正庚烷微乳体系中磺酸根的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由于微乳体系中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相互作用,S=O对称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体系中的加水量W0(水与AOT的摩尔比)由0.5增大至25时,磺酸根对称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峰由1051.39cm-1向低频移动至1046.15cm-1.同时,由于Na 的不对称作用,AOT分子中磺酸根反对称伸缩振动分裂成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正215cm-1及1245cm-1附近,两个劈裂峰的距离及各自的峰面积均随体系中加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应用二阶导数、傅立叶退卷积及曲线拟会等分辨率增强技术可更清楚地反映出这个二重峰的变化情况.固体AOT分子中碳酸根反对称伸缩振动分裂的两个峰之间频率的差值约为42cm-1,形成微乳液以后,这两个峰的差值变小,W0为20时,这两个峰频率的差值逐渐减小到29cm-1,这些变化与磺酸根的水化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Na BF4为催化剂,通过吲哚与芳香醛间的串联反应合成了二吲哚甲烷衍生物。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反应介质、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以较高产率得到了一系列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6.
Sodium tetrafluoroborate (NaBF4) was found to catalyze the electr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of indoles with aldehydes and ketones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to afford the corresponding bis(indolyl)methanes in high yields.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了在生理条件下,同时分离酸性和碱性蛋白质的毛细管电泳方法。在12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5mmol/L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 110mmol/L正辛烷 500mmol/L正丁醇 3mmol/LNa2B4O7 3mmol/LNaH2PO4(pH6.7)的微乳体系中,分离电压20kV,25min内完成核糖核酸A、细胞色素C、牛血清蛋白、α-淀粉酶和β-乳球蛋白5种不同酸、碱性蛋白质基线分离;分离效率为7.8×105~4.4×105/m;迁移时间的RSD为1.5%(n=11)。并讨论了蛋白质在AOT组成的复配微乳体系中的分离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分别与辛二酸和壬二酸进行甲醇溶剂热反应,合成了2个双(三环已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y3)2[(n:6(1),7(2)],并用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化合物12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1/nP21/c,在化合物的晶体中,1通过Sn-O共价键,2通过Sn-O和Sn…O弱作用,分别形成了四锡核30元(1)和32元(2)二维大环网状结构。化合物12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活性,对S. AureusB. SubtilisE. ColiS. Typhi具有选择性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