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关键在于改变教育观念 ,着眼点在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我校从 2个层面开展研究性学习 ,其中以小课题形式的研究性学习 ,从 90年代中期开始实践与探索 ,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近年来 ,我们又从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探索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活动为基…  相似文献   

2.
杨小敏  刘建平  胡林  夏坚 《化学教育》2018,39(24):20-24
移动学习以移动性、及时性、交互性、随时随地性等优势改变着学习方式。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移动学习引入到物理化学的教学中,尝试形成“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人才素质,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3.
"普通化学"在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水溶液化学"一章为例,探讨了在非化学专业讲授该课程的方法。认为教学中首先必须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将基础理论讲透,并在各个章节中不断应用、强化这些重要的理论。其次,理论教学必须紧扣石油工程的专业背景,通过将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穿插到理论学习的全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用化学的方法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学形式和考查方式的改革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和多角度的考查方式已证实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建军 《化学教育》2010,31(7):32-34
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并形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问、互查和互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主选题、小组合作和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以多种形式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结构的形成,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改变以往被动接受、被动练习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探索了有机化学课程讲授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从人名反应学生自主授课设计思路及发展过程、学生授课评价体系、学生答疑团队及答疑qq群的建立等3个方面介绍了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方式及优势。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除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成绩,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金属”一章为例,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和澳洲VCE课程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习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澳洲化学教材中的习题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更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改变学习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学科观念,加强学科思维训练,注意学科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鹤 《化学教育》2019,40(1):31-34
以常见的阴、阳离子的检验为例,研究了如何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为标准、教材、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提供保障;以学生应知的和能做的驱动课堂活动;根据达成标准应有怎样的质量表现,试卷编制先于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学”双方都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提供多种策略来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要,如提供工具,搭建脚手架,并以“微”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8.
《大学化学》2021,36(7)
量子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在开展"量子世界探秘"通识教育时,采用了类比教学方法,将知识点以概念类比、文化类比等方式进行归纳分析,有效解决了学生物理基础弱、课程专业性强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学习难度,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深奥理论知识时产生的排斥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科交叉意识。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辅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以“维生素C饮料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实验为例,建立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优化整个实验教学过程,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实验成绩评价方式。该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安全环保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针对如何相对全面、真实、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对"化工原理"考核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通过课堂随机提问、课堂小测试、作业、讨论课以及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不但学生期末平均成绩逐年提高,而且在历届的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惠 《化学教育》2007,28(7):34-35
以“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实践为例,以“创设情景,引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反思评价”为教学过程的主线,着力构建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香豆素-3-羧酸的合成为例,改变现有传统实验的实验过程,将验证性实验改变为探究性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理论知识的动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具有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孟献华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06,27(10):46-47,5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将改变教师课堂的生存方式。教研员承担着课程专家与一线教师之间的桥梁作用,以教师视角对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春华  丁革兵 《化学教育》2011,32(11):41-43,76
提出了有利于帮助高三学生突破化学复习瓶颈的“自编互评共享”习题模式,即:使学生置身于出题者、答题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先分组或个人研纲编题,随后进入小组互评互讲,并由全班共同分享。以多个案例阐述了该模式的操作流程。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陈逸 《化学教育》2003,24(7):82-84
化学奥林匹克活动成败的关键并不是“数量”的积累,而是“活度”的把握。“活度”就是灵活学习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科学思想。它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深化学科内整合,强化学科间联系。  相似文献   

16.
汪峰  徐文华 《化学教育》2006,27(4):25-27
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老师座谈两方面初步探究初三学生“提出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并从影响学生“提出问题”认知因素、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改变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现状,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邓海山 《大学化学》2013,28(4):24-27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沿着情境线、问题线和知识线3条线索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并概括提炼可迁移的学习策略,形成学习能力。通过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育》2010,31(Z2):282-287
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化学组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教学的实效性和开放性的2个角度进行了有计划和有目的的研究工作。本研究从课堂教学实效性——还给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课堂教学实效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实效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课堂教学实效性——学生、教师共同提高促进、化学教学的开放性——我们的教学方式和采取的措施、化学教学的开放性——思维培养能力发挥等进行论证分析,取得了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因地制宜地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亲近自然、感悟化学知识的应用及对家乡面貌改变所做的贡献。以“甜菜在张北县的种植及加工和蔗糖的性质”为例,略谈了因地制宜地开展以自主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赵翠  朱恩 《化学教育》2023,44(3):84-91
学历案是关于学习经历或过程的方案,利用学历案构建一个“以学为主、以教促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尝试借助学历案,以花青素为载体,通过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将化学平衡常数K作为分析工具,进行证据推理,以外界条件使花青素溶液颜色变化,到花青素的工业合成为明线;以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为暗线,双线结合,学生自主建构“化学平衡移动”的认知模型,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