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聂彩娜  马旭村 《化学学报》2015,73(7):669-678
超导现象早在1911年就为世人所知. 基于超导材料和超导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百多年来来自物理、化学、材料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一直为发现新的、高超导转变温度(甚至室温)的超导材料而不断努力. 同时, 超导材料的表界面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过去国内外研究者在铜基氧化物超导材料表面的一些分子吸附研究工作, 随后总结了最近在超导薄膜体系中界面效应对提高超导转变温度及其研究超导机制的意义, 着重揭示了表面/界面在超导研究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超导”是指导电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电阻变为零的性质。人类最初发现物体的超导现象是在1911年,多年来人们在一直寻找超导材料,并把某种材料从有电阻变为无电阻时的温度称为转变温度,这个温度以绝对零度(-273℃)为基点计算,绝对温度以上多少摄氏度即表示为多少K。当前,世界上出现了一股“超导热”,科学家们从  相似文献   

3.
超导是一种物理现象。传统的超导研究主要涉及物理、冶金和材料学等方面,涉及化学方面则较少。但是高温超导体是一类新型的氧化物材料。它的制备、结构、性质和超导机理都涉  相似文献   

4.
在最初的超导热兴起几个月之后,科学家们现在正努力寻求解释超导现象的机制,研制室温超导材料,使超导体达到实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键性的角度出发, 应用硬软酸碱原理, 研究了具有β-W结构二元化合物的超导性能, 用硬软酸碱理论的HS标度, 获得一个化合物预期的超导转变温度值的规则。ΔHS规则可以用作寻找新超导材料的指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键性的角度出发, 应用硬软酸碱原理, 研究了具有β-W结构二元化合物的超导性能, 用硬软酸碱理论的HS标度, 获得一个化合物预期的超导转变温度值的规则。ΔHS规则可以用作寻找新超导材料的指引。  相似文献   

7.
<正>不久前,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姜达、胡涛等科研人员通过机械剥离实现石墨烯/超薄超导(Bi2212)异质结,并在单层晶胞乃至半层晶胞厚的Bi2212材料中发现了高于液氮温度的超导转变。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Bi2212为铜基超导体的重要成员,由于在铜基超导材  相似文献   

8.
《化学分析计量》2013,(6):69-69
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的加藤贵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如果利用石油中含有的碳分子制成合成材料,有可能在-35℃实现超导传输。研究小组通过碳分子的结晶构造从理论上计算得出相关结果并阐述了新型超导合成材料的制作模型。  相似文献   

9.
Bi-Sr-Ca-Cu-O超导材料中存在110K和80K2个超导相。其组成是Bi_2Sr_2Ca_2Cu_3O_y和Bi_2Sr_2CaCu_2O。但迄今为止,在按2223组成比合成的未掺杂Bi系超导材料中从未得到过纯的110K相,也未见过组成为2223,零电阻温度在100K以上材料的报道。为了探索形成110K相的最佳条件,本文以2223组成比为参考,合成了5个系列材料:Bi_xSr_2Ca_2Cu_3O_y,Bi_2Sr_xCa_2Cu_3O_y,Bi_2Sr_2Ca_xCu_3O_y,Bi_2Sr_2Ca_2Cu_xO_y,Bi_i Sr_uCa_yCu_wO_s。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随着超导材料研究的迅速发展,超导材料中组成元素的检测方法研究也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超导薄膜中铜的含量极少,故选用了自制高灵敏度的卟啉类试剂-α,β,γ,δ-,四苯基卟啉(简称TPP)作显色剂。本文研究了TPP与铜显色反应的各种条件,拟定了Bi-Sr-Ca-Cu-O超导薄膜中微量铜的测定方法。 实验表明,在弱酸性介质中,在有盐酸羟胺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的条件下,四苯  相似文献   

11.
高T_c的Y-Ba-Cu-O超导材料在弱电方面进入实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需要制备出优质的超导薄膜。已有多种制备超导薄膜的方法见报道。用蓝宝石或Si衬底制备超导薄膜,通常会由于薄膜与衬底强烈的界面反应使其零电阻温度大为降低,严重时甚至变成非超导。而我们在实验中发现,YSZ(掺钇稳定立方氧化锆)衬底在高温下与薄膜的界面反应也较为严重。在YSZ衬底上沉积一层Ag缓冲层则可以减轻薄膜与村底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精细陶瓷是现代科学和未来工业的重要材料。它是继金属和高分子材料之后的第三大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重要分支。按其用途,它可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用陶瓷二大类;按其组成,它又可分为氧化物系和非氧化物系陶瓷二类。 在三大材料系中,陶瓷属于耐热材料范畴。陶瓷制品除用作电子和生物陶瓷外,大多利用它的耐热性。但真正作为“耐热陶瓷”则要求耐极高的温度,承受很大的外力,耐腐蚀  相似文献   

13.
自朱经武等最先报道液氮温区Y—Ba—Cu—O体系超导体以来,世界上涌现第二次高Tc超导体研究热潮。材料的烧结与退火均在高温下进行,尤以退火条件对超导性能好坏影响为大。因此,高温热转变的研究对于优良材料的获得及超导机制的认识都至为重要。迄今  相似文献   

14.
华彤文 《化学教育》1988,9(2):62-62
学术会议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 IUPAC)主持,在保加利亚索非亚科学文化宫举行。世界各国到会代表约有2000人。我国科学院和高等学校有10位代表应邀出席。会议有11个大会发言,涉及当今化学各前沿领域。我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王永令教授作题为“陶瓷相变与能量转化应用”报告。Rao教授(印度)以“固态化学进展”为题介绍了超导材料的发展,Oki 教授(日本)报告的题目是“化学与决策”,Plate 教授(苏联)介绍了液晶高分子的新突破”等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化学键的观点出发综述了近年来高温超导体的合成。结构及性能关系,特别强调了化学在研究超导材料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迄今, 在中温水热条件下已合成了大量具有空旷骨架结构的过渡金属磷酸盐微孔材料[1], 这类材料在非线性光学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及催化等诸多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2~5].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硝酸盐热反应法制备了Y-Ba-Cu-O系高Tc超导材料,并探讨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出零电阻温度T_(R=0)=90K,转变温度T_0=93K的超导体材料,经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表明以YBa_2Cu_3O_(6.5+δ)物相为主夹杂少量非超导相,制备过程的最高热处理温度较以氧化物和(或)碳酸盐为原料要低100℃左右.  相似文献   

18.
3D打印制备陶瓷可以实现结构-材料设计一体化,为复杂形状陶瓷材料快速成型提供了新途径。但是传统的3D打印制备陶瓷是以陶瓷粉末或陶瓷颗粒为打印材料,存在陶瓷构件尺寸精度差、表面光洁度低和力学性能不佳等问题。近年来,以聚合物前驱体为打印材料,通过3D打印成型、高温裂解等工艺制备高性能陶瓷技术的出现为改善这些不足提供了新方法,成为3D打印陶瓷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聚合物前驱体3D打印制备高性能陶瓷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本体聚合物前驱体、聚合物前驱体/光敏化合物、聚合物前驱体/巯基化合物、光敏基团改性聚合物前驱体、增强体/聚合物前驱体五种典型材料体系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大学化学》1991,6(4):62-62
据悉,今年6月10日,北京大学化学系和物理系研究小组研制成功了碳60材料,经红外、核磁、质谱等方法测定,该材料的各项数据均接近国际水平。碳60,又称足球烯,是石墨、金刚石之后新发现的碳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由于它具有含60个碳原子的稳定的球形结构,有可能成为新型的润滑剂或催化剂基体。若掺少量碱金属,碳60材料又具有超导性能。继碳60的合成成功,在7月9日,北京大学研究小组又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K_3C_(60),超导起始温度为17.9K。K_3C_(60)是一种碳60的碱金属化合物,一种新型的高温超导体,它的超导转变温度远高于已发现的各种有机超导体。上述两项最新成果说明了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20.
介绍用无机固态反应制备Bi:Sr:CaCu:0。(Bi-2212)超导陶瓷材料,助熔剂法生长Bi-2212超导单晶,x射线衍射法鉴定晶体结构,差热分析确定晶体生长温区,碘量法测定样品的氧含量以及标准四引线法测量固体材料与单晶的超导转变温度的全过程实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