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3G技术发展现状及若干演进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3G技术发展现状,然后对目前业界关注的一些问题,如FDD、TDD有机互补与健康合理发展问题,频谱有偿使用与运营执照发放改革问题,IPR问题,3G执照发放时间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并指出3G必将到来,2005年将是中国3G发展关键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数字集群务实发展策略及与3G演进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集群专用通信系统的特点及与3G演进的关系,然后介绍了数字集群专用通信系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国情,重点论述了中国如何适应NGN及3G演进要求,务实发展数字集群通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NGN的务实发展策略分析讨论(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分析讨论NGN(下一代网络)问题的一些背景与争议基础上,重点论述对NGN的一些务实发展策略考虑。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国国情,重点论述适应3G及NGN演进国内外信息/电信环境要求的的中国频率规划与新技术、新业务相关发展策略考虑。  相似文献   

5.
NGN问题及其发展策略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如明 《电信科学》2002,18(12):6-9
本文在分析讨论NGN的背景,目前存在的争议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重点对NGN框架目标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发展策略考虑。  相似文献   

6.
从无线通信领域当前的热点技术出发,论述3G及3G演进的发展策略思考,包括对3G执照发放等敏感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3G移动通信及2G到3G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 G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 20世纪90年代开始,移动通信技术由2G向3G发展。早在2G系统投入运营之前,国际电联已着手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体制的研究,1985年就开始了对 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的标准建议。1991年国际电联成立TG8/1任务组负责标准制订。将FPLMTS改称IMT-2000,并提出了对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RTT)的最低要求。1997年国际电联征求IMT-2000的无线传输技术(RTT)方案,1999年10月ITU-RTG8/1 会议完成了3G R…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全球3G实施普遍推迟等演进发展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本文重点论述3G前后向兼容演进轨迹透视及宽带无线接入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相关发展策略考虑。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在分析讨论NGN(下一代网络)问题的一些背景与争议基础上,重点论述对NGN的一些务实发展策略考虑.  相似文献   

11.
陈如明 《电信科学》2003,19(12):1-5
目前对于3G的未来及前景存在着种种看法,业界都在关注3G市场到底何时能够真正展开,规模会是多大,持续期会是多长,与2.5G及4G是什么关系。在结合国内外信息和电信产业环境及中国国情的前提下,本首先分析了如何看待3G、3G标准及3G演进,然后重点论述中国3G演进市场前景及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讨论3G、3G标准及3G演进关系基础上重点论述中国3G演进市场前景及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IPTV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IPTV的定义、内涵及其与NGN的关系出发,论述IPTV的战略价值及其市场前景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3G新发展及3G演进的发展策略思考,包括对3G执照发放等敏感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结合NGN及3G演进的固定、移动视频业务实际需求状况,论述H.264/AVC的重要技术进展及其务实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移动通信网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演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世界电信》2001,14(2):3-6,40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日趋成熟,其产品预计可在2004年前后投入商用。本文在分析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现状和保护已有设备投资的基础上,从保证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运营商和移动用户利益出发提出:第一步,在IMT-2000核心网成熟之前,采用现有的GSM/GPRS核心网,通过A和Gb接口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空中接口采用频谱利用率高、符合IMT2000要求的TD-SCDMA技术,以满足高话务量区域的需求。第二步,采用成熟的IMT-2000核心网(Release2000)、IMT2000FDD和TD-SCDMA无线传输技术,逐步形成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