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专业村集聚的形成机理——以河南省专业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专业村集聚呈现"大范围分散,小范围集聚"的空间特征,中心-外围空间模式突显.可借助空间界面理论、距离衰减定律来解释专业村集聚的形成机理.(1)创新扩散、地理邻近性是专业村集聚的主要路径;(2)关键因素、完善的网络体系是专业村集聚的关键力量;(3)规模经济、龙头企业带动是专业村集聚的内在需求;(4)政府行为、能人引领是专业村集聚的助推外力.  相似文献   

2.
在闪讯公司的积极筹划、引导和大力参与下,中西部农村地区能在数月到一年的时间内迅速培育出一种新型的淘宝村,与传统的淘宝村形成过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基于闪讯公司催化、政府积极参与、"套路化"成长三大方面构建理论框架,以闪讯公司培育出的第一个农产品淘宝村——西峡县双龙镇双龙村为例,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剖析"闪讯"模式下淘宝村的形成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闪讯"模式下的淘宝村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萌芽阶段:受时间、学习意识、学习能力的限制,村内开设淘宝店铺仅为少数村民且店铺效益不佳.②初期成长阶段:"产业能人"通过线上平台的成功实践,有效地调动村民加入电商活动的积极性,村内开设淘宝店铺的村民逐渐增多且服务质量不断提升.③加速成长阶段:在闪讯公司与政府的协作下,村内淘宝商户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为淘宝村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④成熟阶段:在淘宝商户快速增加与村内全方位产业链的带动下,村内店铺数量和活跃度达到淘宝村认定标准."闪讯"模式下驱动因素中,资源禀赋为淘宝村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和产生可能,"互联网+"时代背景和电商环境为淘宝村形成提供了市场条件,电商基地的建立、闪讯...  相似文献   

3.
菏泽市曹县大集乡的两个村庄借助“淘宝网”平台,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成为大集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通过对这一案例的研究,希望能为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村为案例地,重点关注乡村通过信息网络以全新的经济地位嵌入全球竞争,在此背景下其乡村性的建构与重构,并尝试剖析信息时代下乡村地方性的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淘宝村"的出现凸显了全球信息网络对传统乡村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全球乡村"新型经济体的形成."淘宝村"与发展乡村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共同组成了国内乡村重构的第3种模式,乡村在信息网络的帮助下已然成为新的发展极,挑战着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版图中的霸权地位.在全球化与互联网对乡村性的重构处于持续的动态过程中,传统乡村的生产方式及村民的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村民对乡村的理解趋向多元化,逐步发展出全球视野,对个人的事业观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乡村文化带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乡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合肥市崔岗村在政府扶持政策、特色自然环境等优势条件下,通过艺术创意发展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安徽省艺术村建设的标杆.但在崔岗村发展的过程中,它也出现了文化底蕴不足、模式不完善、特色不明确、利益不均衡、商业化过度等问题,因此在艺术村后续建设过程中,相关组织要结合艺术...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网络平台产品销量及用户规模虽然可观,但大量的网络平台仍然没有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因此,抓住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机遇,找到科学且持续的盈利模式,提高互联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我国互联网平台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淘宝为例,从互联网平台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入手,对互联网平台不同发展阶段的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为众多网络平台企业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淘宝创业调查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个人能力、货源问题、淘宝规则和创业环境几个角度对大学生淘宝创业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应通过加强大学生网上创业意识的培养、增加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熟悉淘宝规则等方面推动大学生淘宝创业。  相似文献   

8.
运用空间基尼系数、Ripley’s K函数、Moran 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等方法,根据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等,从宏观经济层面和地理层面对浉河区茶树种植专业村集聚程度进行了全面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期间,浉河区茶树种植业集中分布于专业村,而专业村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且呈现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态势.在这12年内,由于自然条件、政府政策、技术传播等因素的影响,浉河区茶树种植专业村集聚范围先扩大后缩小,分布也有所变化,其集聚的热点区域始终位于浉河区西部地区,而冷点区则由东南部地区发展为东南部和北部两个地区,且冷点区与新增专业村分布区重合,整体上逐步形成了茶树种植业从浉河区西部到东部明显的核心—边缘区发展态势,并且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研究——以培华一村一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项目小组将研究视角定位在中小农产品企业,以渭南培华一村一品特色产品有限公司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营销,分析了类似中小农产品企业的网络营销现状,研究公司在面对不同的网络营销方式时的行为、选择,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推进山岳旅游区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实现旅游产业合理布局。方法实地调研、实证分析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结果山岳旅游区旅游产业集群处于集聚阶段。结论山岳旅游区应大力引导和发展城镇型集聚区;适度发展和扶持社区体验型集聚区;谨慎发展度假疗养型集聚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技术手段,以1990、2001、2011年三期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17个自然、社会及经济指标,对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郑州市所辖的县级市——荥阳市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1)荥阳市在1990-2011年间,耕地面积减少最多,林地次之;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最多,水域面积增加次之;未利用地面积变化不大.(2)在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方面,1990-2001年,荥阳市年际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较大,处于1~3之间,说明该时段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强度在增加,土地利用集约度进一步提高;2001-2011年,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值大于0,说明该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增大,但与1990-2001年相比,增幅有所下降.(3)1990、2001、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比较乐观,符合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基本标准,处于较佳水平,呈现出幅度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郭凯 《创新科技》2015,(4):11-14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聚理论与产业集聚区的基本概念阐述,结合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的情况分析。针对河南省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地域特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河南产业集聚区如何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韩珂 《河南科学》2015,(2):310-314
依据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构建了城市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原理,提出了基于PCA-DEA的城市循环经济效率复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010年河南省17个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洛阳、安阳、新乡、焦作等4个城市的循环经济是DEA无效,并给出了这些城市改进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乡镇土地经济评价研究——以河南省孟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评价理论为基础,对乡镇土地经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评价进行了系统论述,以农用土地经济评价为桥梁,根据河南省孟州市各乡镇的自然地理因素与土地经济因素空间分布情况,探讨多种土地经济评价方法和构建评价模型,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乡镇土地投入程度、乡镇土地利用程度和乡镇土地产出程度三方面对其土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综合评价,着重论述孟州市七个乡镇土地经济评价整体过程,划分了孟州市乡镇土地经济评价的发展阶段,最后得出了孟州市乡镇土地经济评价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探索乡镇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多方筹集保障资金;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乡镇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提高乡镇土地利用率等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唐到宋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大变动时期。不过在唐代前期,这种变动还比较少见。本稿以唐代前期的一个华北村落为例,通过对刻在佛教供养塔上的供养人姓名、水利灌溉设施的管理与维持、村落的地理与经济立地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试以究明唐代前期自然村落的实态。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省5地市村庄为例,借助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技术,量化测算村庄空废宅基地与其他村庄要素空间距离;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探索了平原农区农村空心化模式及微观机理.研究发现,河南省平原农区农村空废宅基地至田地、主干道、村庄道路、使用中宅基地的平均距离分别是84、25、134、19 m,存在交通导向型、生产导向型、混合型三种村庄空心化模式,是经济因素、区位条件、规划管理及农村居民居住理念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从培育农村新业态、发展城乡大农业、创新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视角提出发展对策,促进村域资源利用,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以1990年和2011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全国土地利用及其覆被标准,确定研究区景观分类系统,对研究区1∶10 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景观分类,采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巩义市近20年景观动态变化时空特征.结果显示:空间尺度上,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种景观类型在巩义市各乡镇分布相对均匀;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未利用土地这两类景观类型在巩义市各乡镇分布差距悬殊,极不均匀;其他景观类型则介于两者之间.从时间变化上看,近20年间,耕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未利用土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种景观类型在巩义市各乡镇的分布有趋向集中的发展态势,而林地、草地、交通用地3种景观类型则呈现趋向均衡分布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为巩义市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规划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地势复杂的山区县——河南省西峡县为例,分析了山区县村镇体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等级规模方面,村镇人口密度较低,村庄分布相对集中,数量较多,人口密度由平坦地带向山区逐渐降低,西峡县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呈衰减态势;职能类型方面,村镇体系的职能类型呈现复杂多样化,综合性职能的村镇占多数;空间结构方面,村镇空间结构表现为点-轴式分布特征,平坦地带村庄基本沿公路展开,山区村庄主要沿山间沟渠分布,村镇体系在空间上表现为带状发展的空间形态.结合西峡县实际,从城乡规划的视角提出了村镇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路:五级网络化村镇等级体系,四类职能协调化结构体系,核心引领、六极带动、轴向拓展、四区协调的空间布局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