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为探究暖温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特点及其成因,在河北、北京地区选取了 160个森林样地,对样地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以及土壤层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并取样在实验室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北京地区总碳储量为448.07 Tg,植物层碳储量为94.82 Tg,土壤层碳储量为353.25 Tg.土壤层碳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资料,利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和平均生物量法,计算新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森林植被碳储量为3.004 7 Tg,平均碳密度为49.58 Mg/hm2。不同植被类型碳储量从大到小排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散生木,其中乔木林地碳储量占到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的90.18%,各乔木林地的平均碳密度为68.87 Mg/hm2。区域分布上,林分碳储量、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 而保护区内成、过熟林分的碳储量共占乔木林地碳储量的79.89%,若对现有森林采取合理的经营管理,可增加其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森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兵  魏文俊 《江西科学》2007,25(6):681-687
为探索和估算我国森林碳汇功能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基础数据,利用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运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对江西省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研究。森林植被乔木层碳密度的特征为,全省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国外松林、杉木林、软阔林、灌木林、马尾松林和经济林;乔木层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森林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杉木林、马尾松林、硬阔林、灌木林、经济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国外松林和软阔林,全省南部和中西部要高于中东部和北部。江西省森林总碳储量为1.5G t C,占全国森林总碳储量的5.33%。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广东省1988—2007年5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资料,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对广东省近20年来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年来,广 东森林植被在碳循环中一直发挥着碳汇作用,森林植被碳储量从15 297.51×104 t增加到21 555.19 ×104 t,年均增加329.35×104 t,增长率为1.79 %;阔叶林为最主要贡献者,其碳储量增量占森 林总碳储量增量的68.95 %;森林碳密度呈增加趋势,平均年净增率为0.80 %,桉树和硬阔为增速最 快的两类树种;目前广东省中幼龄林森林面积和碳储量分别占森林总面积和总碳储量的80 %以上, 表明广东森林储碳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区域土地利用数据调查、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值为615.83×10~6t,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碳密度大小为:林地耕地其他农用地自然保留地园地牧草地。研究区土壤平均碳密度为12.03 kg/m~2,高于我国10.8 kg/m~2的土壤平均碳密度值,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转换和土地退化是导致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浙江省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摸清区域森林碳储量现状,为区域碳汇功能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温州市2018年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的马尾松林、其他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柏木林、硬阔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等10种主要类型的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以及30个调查样地的实测数据,用平均生物量转换因子法计算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有机碳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8年,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81.70 Tg, 其中乔木层18.46 Tg,灌草层1.55 Tg,凋落物层1.02 Tg和土壤层60.67 Tg,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2.60%、1.89%、1.25%和74.26%。温州市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123.81 t/hm2,其中乔木层27.98 t/hm2,灌草层2.34 t/hm2,凋落物层1.54 t/hm2和土壤层91.95 t/hm2,土壤有机碳库为植被有机碳库的2.88倍。乔木层和土壤层有机碳储量是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占全部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96.86%。乔木层碳密度最大的是柏木林,达到46.06 t/hm2;阔叶混交林碳密度最低,为20.50 t/hm2;土壤层中,碳密度最大的为柳杉林,达到136.97 t/hm2;最小的为其他松木林,为49.38 t/hm2。不同林分生态系统碳密度有一定差异,其中柳杉林碳密度最大(185.42 t/hm2),最低的是马尾松林(83.34 t/hm2)。各组分碳储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乔木层与凋落物层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层碳储量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P<0.01),说明土壤层对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贡献最大。其他各组分之间相关关系均达不到显著水平。【结论】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略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但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提高森林碳密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普定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剖面数据,结合普定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容重数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普定县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普定县碳储量为1 326.75×104t,平均碳密度为12.29kg/m2。研究区碳密度分布规律是南低北高,土壤碳密度主要在0~40 kg/m2之间,在10~20 kg/m2之间时达到面积比值最大值。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研究区碳储量的分布情况呈现出一种类似正态分布的曲线,总体而言,普定县土壤有机碳储量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8.
瓦屋山林场森林碳密度与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野外实地调查(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乔木树种生物量回归模型(乔木层),研究了瓦屋山林场森林的碳密度及碳储量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瓦屋山林场的平均碳密度为101.72 t/hm2,碳密度由高到低分别为:乔木层(55.37 t/hm2)、土壤层(41.89 t/hm2)、枯落物层(4.92 t/hm2)、灌草层(0.32 t/hm2)。碳储量为144 820 t,其分配与碳密度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79 204.55 t)、土壤层(59 927.77 t)、枯落物层(5 292.07 t)、灌草层(395.78 t),分别占研究区总碳储量的54.69 %、41.39 %、3.65 %和0.27 %。林分密度大、林龄高和土壤层薄、石砾含量多是瓦屋山林场森林的主要特点,也是影响该区碳分配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江西省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结合“十五”期间(2001—2005年)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采用GIS技术和国际上常用的土壤分类系统对江西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江西省森林总面积为1 004.32万hm2,其0~20 cm和0~10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分别为4.01×108 t和1.03×109 t。总体上看,从中北部平原向外至山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水平呈递增趋势,表现出受气候、植被和地形影响的地带性分布特征。森林土壤0~20 cm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密度(以面积加权)为3.89 kg/m2,低于我国自然土壤表层平均有机碳密度值(570 kg/m2),略高于全国耕作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值(3.00 kg/m2);在0~100 cm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0.21 kg/m2,略高于近年来中国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的估算值(5.46~9.60 kg/m2)。  相似文献   

10.
南京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第6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运用生物量-蓄积量方程及土壤调查数据计算了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3098 Tg。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1357 Tg和1741 Tg。碳储量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城区大于城郊区(p<005);不同林龄从大到小排序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仅中熟林与过熟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林型从大到小排序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且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人工林碳储量显著大于天然林(p<005)。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3869 Mg/hm2。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1692 Mg/hm2和2177 Mg/hm2,除了街道林分的碳密度明显低于其他3个功能区外(p<005),不同林型、林龄和起源林分之间的碳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河南科学》2017,(10):1615-1621
通过实测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地189个样点的土壤容重、pH、含盐量、速效钾、碱解氮、全氮、有机质、有效磷8项肥力指标,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土壤肥力的指标权重,构建隶属函数模型,以模糊数学中的加乘法为原理,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利用ArcGIS软件联合土壤肥力理化数据进行空间特异性分析,采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空间插值完成表面分析,获得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地土壤肥力各项指标等级及综合肥力指数等级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地土壤肥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氮及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磷、钾含量适宜,各项肥力指标及综合肥力指数等级的空间分布除与相应的土壤质地有关外,更多的是受到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尤其在人口密集区、经济行政中心区的园林绿地,土壤肥力表现出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圣浩 《科技信息》2011,(1):I0361-I0363
在城市旧公园改造与建设中,需要“因地而宜”,根据原有公园自身及地区的特点,运用有机更新理论及景观规划方法。保护公园传统文化与景观特色,尽可能在满足现代功能要求的同时,创造出拥有各地特色的新景观。本文以安吉竹博园改造为设计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城市公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造设计的特殊性,对旧公园改造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与总结,以期改变以往简单的要素更替,构建四维一体的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典范,从实质上创造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中的73个人工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群落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公园绿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配置科学合理.其中综合效益评价等级为优的人工植物群落有11个,评价等级为良的群落有53个,评价等级为中的群落有9个.最后建议在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应加强对评价等级为优的11个人工植物群落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吕海波  陈强 《河南科学》2014,(5):837-840
为评价城市不同绿地类型降温的差异,选择陕西渭南市具有代表性的林草混合、林地、草地及对比裸地进行地温测量,测量深度为5,10,15,20,25 cm,测量时段为14:00—16:00,20:00—22:00.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两个时段各类型绿地地温都较裸地高,但晚上深层土壤差异较小;各样地相比,平均地温/深度变化斜率为裸地草地林地林草.对于林地而言,郁闭度0.9的林地5 cm深度地温较郁闭度0.65,0.55分别低出2.8℃,3.8℃,林地郁闭度对降温效应影响明显.研究证明,城市绿地的降温效应与绿地类型层次、树木郁闭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园林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论述草坪以外的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并对地被植物的选择方法和配植形式结合实践进行应用技术方面的研讨,从而阐明园林绿地景观生态化的理论基础与城市环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在不断完善,已逐渐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绿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对城市更新和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的生态和水文过程是研究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蒸散作为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相互作用机制的重要环节,在城市绿地生态水文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研究尺度、研究方法及对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生态水文研究中,应该把尺度转换问题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蒸散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提出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加以整合,揭示影响绿地生态系统蒸散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是城市生态水文学迫切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最后,对未来应加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蒸散和暴雨内涝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重视不同尺度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长期定位观测及绿地的功能布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人口分布空间化是解决统计数据与自然要素数据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09年重庆市的人口统计数据,以居民点为指示因子,使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居民点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别为-0.608、-0.902、0.94、0.994、0.952、0.995、0.957.利用居民点缓冲区的概念,用因子分析法得到海拔高度、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及河流水系4个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726 75、0.000 6、0.026 7及0.248 0,然后通过数据融合实现研究区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结果表明,通过数据融合产生的人口密度与各区县实际平均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大于0.85.最终生成的栅格人口密度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内部人口分布的空间化.  相似文献   

19.
以衡阳市中心城区为例,结合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点,采用生态模型法和价值当量法测算空气净化、气候调节、休闲娱乐和水源涵养4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并分析其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空气净化、气候调节、休闲娱乐和水源涵养供给能力分别为21.75×106元、167.01×108元、50.42×106元和288.83×106元,空间上总体呈现中心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特点。2)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分别为73.77×103元、2 076.71×108元、2 532.94×106元和630.27×108元,其空间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空间特征。3)各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匹配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空气净化(0.51)、气候调节(-0.57)、休闲娱乐(-0.66)和水源涵养(-0.68),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空气净化匹配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区域,其他三项生态服务高值区则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园绿地是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中最接近自然的元素,其景观结构及可达性程度可以体现出为居民提供绿色服务的能力大小。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结合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可达性理论,对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斑块特征、空间结构度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以行政单元为单位对北京城区绿地景观可达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斑块个数以小型斑块为主,斑块面积大于100 000 m~2的大型斑块虽然个数较少,却是构成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的主体。空间分布上,城区北部大型斑块的数量和面积构成具有绝对优势;2)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总体表现为类型较丰富、信息量高、面积和分布不均匀的特征。景观形状相对规则,体现出人类活动极强的干预性;3)北京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集中,由西二环周边不断扩张到四环内,"空心化"区域逐步缩小至东北三环周边3个街道;4)可达性水平空间上呈现出N字圈层形态;5)大型公园绿地斑块对周边绿地可达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