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谭春斌  赵泽琳  高峻  雷景新 《化学学报》2012,70(9):1095-1103
设计合成了几种新型螺吡喃化合物(SP), 采用1H NMR, IR 和MS 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研究了目标产物的光致变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并对SP1 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作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苯并吡喃环连有强吸电子基时, 最大吸收峰红移; 1 位N原子上连有柔性长链基团时, 热褪色速率较慢; 采用紫外光照射目标产物不同时间, SP1 表现出较好的抗光疲劳性. 分别以SP1 为接枝组分和共混组分制备两种高分子材料SP-g-hPMMA 和SP-m-PMMA, 通过紫外光辐照动力学研究表明, SP-g-hPMMA 和SP-m-PMMA 均表现出比SP1 优异的光致变色性能, 且不影响PMMA 的机械性能. SP1 有望用于高分子光致变色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香豆素类染料,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较高选择性和灵敏度,可在生理条件(pH 7.4)下检测水合肼的荧光探针,同时利用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对探针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基于水合肼进攻探针分子结构中的4-丁酸酯,生成酚氧负离子,同时发生分子内环化反应后生成具有强烈荧光的亚胺香豆素,实现了探针分子对水合肼的检测。光谱学研究表明,当向探针溶液加入水合肼(0~100μmol/L)后,探针溶液在绿色光谱区域(502 nm)呈现一个显著的荧光增强响应(增强至55倍)。并且,探针可以检测相对较低浓度的水合肼,检出限为1.7×10~(-7)mol/L。此外,相对于其他阴离子和亲核试剂,探针对水合肼的识别显示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探针成功实现了细胞内水合肼的荧光成像,证明其在细胞成像中具有潜在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席夫碱基的螺吡喃双功能光致变色材料4a~4n. 通过1H NMR, I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化合物在几种溶剂和PMMA膜中的光致变色性质, 研究了化合物4a在甲醇中, 以及化合物4a和4f在高分子介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消色过程. 结果表明, 化合物4e在PMMA膜中光照后呈现出与其它化合物不同的颜色, 为罕见的绿色. 化合物4a在二氯甲烷溶液中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所合成的新型含席夫碱基的螺吡喃双功能光致变色材料在甲醇、二氯甲烷和环己烷溶液中及在PMMA膜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质.  相似文献   

4.
烷基化螺吡喃吲哚的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增加螺吡喃吲哚与透明聚合物(PMMA)的相溶性,在螺吡喃吲哚分子中引入长烷基链,合成了1′-「十八烷基」-3′,3′-二甲基-6-硝基-8-「二十二酰氧基」-螺「2H-1-苯并吡喃-2,2′-二氢吲哚」,并用NMR确定各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的结构,HPLC显示产物中烷基化螺吡喃吲哚含量在97%以上。将烷基化螺吡喃吲哚与PMMA制成厚度为500nm左右的膜,研究该膜对紫外光的响应,获得烷基化螺吡喃吲哚开环和紫外吸收的关系,以及J-耦合构型与陈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设计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含有双官能团的螺吡喃类化合物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良好;化合物的乙醇溶液在365 nm光激发时产生双荧光发射,分别为闭环体和开环体所对应的的荧光峰。本文首次从场效应角度推测了螺吡喃吲哚林N原子上含有极性基团时开环体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双缩合螺吡喃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量吲哚啉和5-硝基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4-(2-亚甲基-1-乙基-3,3-二甲基吲哚啉-2'-基)-6-硝基-1'-乙基-3',3'-二甲基-螺[3,4-二氢-2H-l-苯并吡喃-2,2'-吲哚啉],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X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2476(3)nm,b=1.1939(2)nm,c=2.0317(4)nm,α=90°,β=107.45(3)°,γ=90°,Dc=1.205g/cm3,μ=0.077mm-1,F(000)=1120,V=2.8871(10)nm3,Z=4.  相似文献   

8.
光致变色螺吡喃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质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致变色螺吡喃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质测定赵福群,周金渭,张复实,唐应武,宋心琦(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目前本科教学中涉及光化学的实验很少,学生对这方面的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知之甚少,而光化学是目前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有鉴于此,我们结...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含有光致聚合肉桂酸酯基团的新型光致变色螺吡喃染料,研究其与普通螺吡喃染料在不同高分子材料中的光致变色和热退色过程(PMMA和PVCi).通过UV-Vis光谱、NMR谱和IR光谱研究了新型染料中的肉桂酸酯基团的光致聚合过程,考察了其对螺吡喃结构的光致变色显色体热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螺吡喃类化台物是一种重要的光响应分子,它在光信息存储技术中作为光盘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类化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光谱、光电和光致变色性质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兴趣,并且已有大量研究工作报道。近年来,光致变色固体膜,特别是光致变色化合物的LB膜和超分子膜的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在这种状态下,化合物分子具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蛋白质的分子识别功能方面,人工合成以氨基酸为主要结构单元的环肽由于更接近于生命物质,因此作为主体分子来模拟生命现象更贴切.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肽对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磷酸酯的识别或跨膜传输等方面.环肽通过骨架或侧臂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研究也仅有几例.实际上,许多过渡金属,如Cu(Ⅱ),Zn(Ⅱ)和Fe(Ⅱ)等在稳定蛋白质的构象及增强.  相似文献   

12.
荧光探针可视化检测水溶液中铜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合成了一例罗丹明B衍生物D2.作为专一识别Cu2+的探针,在2 ×10-5 mol/L HEPESCH3CN(1:1,V/V,含0.1 mol/L NaN03,pH=7.4)溶液中,D2本身无颜色,荧光微弱;加入Cu+后,溶液很快呈现粉红色,并且荧光增强2.7倍,而对其它常见金属离子都没有响应.紫外吸收光谱显示D...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铜试剂2,9-二甲基-邻菲罗啉(NCP)对Cu2+的高选择性,本研究以NCP为母体,设计合成了Cu2+荧光探针2,9-二苯并噻唑-邻菲罗啉(PDBT)。该探针对Cu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Job’s plot研究表明PDBT与Cu2+的结合比为1∶1,与NCP相比,其荧光量子产率提高了7倍,对Cu2+具有高的检测灵敏度,检测限低至0.079μmol/L。进而对市售饮用水进行添加实验,得到了良好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一种可逆的Hg2+荧光增强型分子探针3’,6’-双(二乙氨基)-2-((2-羟基-4-甲氧基苯亚甲基)氨基)螺[异吲哚-1,9’-氧杂蒽]-3-硫酮(RBS),并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等方法对探针结构进行表征。探针本身荧光很弱,与Hg2+结合后荧光显著增强,由此,建立了Hg2+测定的新方法。该方法对Hg2+测定的线性范围为5.00×10-9~1.10×10-6mol/L,检出限为2.82×10-9mol/L,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将该方法用于河水及土壤样品中Hg2+的加标回收实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3,3-三甲基-3H-吲哚与正丙基溴为原料合成季铵盐2;2与2-氯-3-羟次甲基环己烯醛缩合生成吲哚七甲川菁染料3;3与4-乙基间苯二酚在三乙胺催化下反应生成半花菁染料4;4与乙酰氯经成酯反应生成半菁类探针5。目标物5的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该探针作为荧光增强型近红外探针,可以定量检测肼,并且对肼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以11-巯基十一烷酸(11-MUA)为还原剂和保护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强烈荧光的水溶性金纳米簇(AuNCs),基于Cu~(2+)修饰的AuNCs@11-MUA构建了"关-开"型荧光探针用于多巴胺(DA)的选择性、高灵敏检测.向AuNCs@11-MUA溶液中加入Cu~(2+)离子后,AuNCs@11-MUA的荧光发生猝灭,体系的荧光信号处于"关闭"状态.在DA存在下,由于DA与Cu~(2+)具有更强的结合力,形成比Cu~(2+)/AuNCs@11-MUA复合体更稳定的络合物,可将Cu~(2+)从AuNCs@11-MUA表面移除下来,从而使其荧光得以恢复,体系的荧光信号呈"打开"状态.AuNCs@11-MUA探针的荧光恢复程度与DA的浓度在2.0×10~(-7)~5.0×10~(-5)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8)mol/L(S/N=3).将该探针应用于人血清和尿液中DA的检测,回收率为93.2%~97.3%,相对标准偏差RSD4.08%,表明该方法可应用于人体内多巴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A simple benzoyl hydrazine derivative P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as Mg2+-selective fluorescent probe. The binding of P with Mg2+ caused an obvious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at 482 nm. The fluorescent, UV-vis spectra, 1H-NMR, and IR spectra confirmed the formation of P-Mg2+ complex, and the formation of a 1:1 stoichiometry complex was proved by Job’s plot and mass spectrometry. The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P to Mg2+ was owing to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effect (PET). The fluorescent respons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9–4.0 µM with the detection limit of 0.3 µM Mg2+ in water–ethanol solution (1:9, v:v, pH10.0, 20 mM HEPE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cell imaging of Mg2+ in Hl-7701 cells was satisfying.  相似文献   

18.
A sonochemical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synthesize MnO2/MWNTs nanocomposites. The structure and nature of the resulting MnO2/MWNTs composi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dispersive X‐ray diffraction (EDX),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nochemically synthesized MnO2 nanoparticles were homogeneously dispersed on the modified MWNT surfac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nO2/MWNTs nanocomposites modified electrode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cyclic voltammetry (CV) and Nyquist plots. The electrode exhibits efficient electron transfer ability and high electrochemical response towards hydrazine. 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small particle size, high dispersion of MnO2 particles. The fabricated hydrazine sensor showed a wide linear range of 5.0×10?7–1.0×10?3 M with a response time less than 5 s and a detection limit of 0.2 μM.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both MWNTs and MnO2, it would greatly broaden the applications of MWNTs and MnO2.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一种以喹啉酮为荧光团,具有新型结构的荧光探针(E)-N-(4-甲基-2-氧代-1,2-二氢喹啉-7-基)-3-(3-苯基-[1,2,4]三唑[3,4-b][1,3,4]噻二唑-6-基)丙烯酰胺(MNT).研究结果表明,MNT可通过不饱和酰胺键异构化后与Hg2+配位,从而产生显著的荧光猝灭.1,2,4-三唑[3,4-b]-1,3,4-噻二唑缺电子的特征有助于提高猝灭效果的同时,能提供与Hg2+配位的杂原子.MNT探针对Hg2+具有高选择性、较高的量子产率和较强的抗干扰性,检测限为6.35×10-8 mol/L,响应时间25 s.进一步研究发现,MNT在pH=4~13范围内均能特异性检测Hg2+.基于核磁滴定实验结果推测了该探针荧光检测Hg2+的机理,并由Job’s曲线确定了MNT与Hg2+之间的配位比为2:1.MNT在实际水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其可作为检测Hg2+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